12月8日,北京市公交集團就提高對老年人服務標準出台新舉措,規定老人上車沒找到座位前,公交車不能啟動,且每輛公交車的「老幼病殘孕」專座須達到10%以上。
北京公交集團這項新規是「道德綁架」?我很不以為然。這如果不是上綱上線,就是一種錯位的誤讀。何謂道德綁架?比如,以過高的道德高標要求一個人必須捨身救人,否則就要受到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但尊重老人、為老人讓座,這卻不是什麼道德苛求,而是處於道德底線的基本責任。用道德底線的標準、履行基本道德責任的要求進行道德刺激,不僅不是道德綁架,還是在捍衛一種「傳統美」和「公共善」的底線道德。將「老人沒座車不開動」也誤讀為了道德綁架,本身就說明其道德底線認識處在一種模糊的狀態———既然「假如真的沒有人主動讓座,老人站一會兒無妨」,那麼,我倒是想請問,年輕力壯的青年人為老人讓出一個座位來,站一會兒又是多大的事兒呢?
公交資源的擴大尚需時日。在目前,尤其是我們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們需要一些「老人沒座車不開動」的道德刺激,去喚醒那根漸行漸遠的道德神經,以道德責任的履行去彌補資源的不足。誰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今天我們在是否該給老人讓座上爭吵不休,明天被拋棄的就是我們自己。
來源:中國網作者:陳一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