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移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複製鏈接]

126

主題

147

帖子

18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nowWolf 發表於 2008-12-4 0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倫多是加拿大吸收新移民最多的城市。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每年登陸加拿大的新移民有百分之七、八十都落腳在了多倫多。按照加拿大每年接收24萬新移民計算,那麼每年來到多倫多謀生活的新移民就差不多有20萬了。移民為多倫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單從多倫多近年來城市北擴的速度和規模來看,就可以知道移民為這個城市的發展貢獻巨大。最近十年來,每年從大陸來的華人新移民都有2、3萬之多,現今大多倫多地區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移民國家中華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有60多萬華人居住在這裡。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多倫多中區、東區的唐人街已成昨日黃花,大批的具有現代建築風貌的華人商業中心在傳統的多倫多中心區以外的士嘉堡、密西沙加、萬錦、烈治文山、北約克等地蓬勃興起,並且逐年向北部擴展,在這些區域中文招牌隨處可見,操普通話的華人面孔越來越多。一般的情況是,新移民經過了三年五載的苦熬,都能安居樂業。上學進修的文憑拿到了手,搞技術的做回了本行,做生意的有了回報。很多人買了房子換了車。想想當初,新移民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吃了多少苦可能很少有人一時能完全想起來,但至少有三座大山讓新移民吃了不少苦頭。這三座大山至今還沒被推翻,一撥撥的新移民還在吃著它的苦頭。。。。。。

(一)考車難

多倫多地曠人稀,交通主要靠私家車。TTC系統雖然發達,但線路只經過市區的主要道路。等公車不僅時間長,而且很多地方也去不了,特別是新移民打工的工業區,就沒有公車線路。很多新移民落腳后,都要先解決車的問題。買一輛二手車,便宜的也就千八百元,開個三五年,生活穩定了再換個好車。有了車找工、生活都方便了。最近幾年來的新移民,不少人在國內都開過車,出來時帶個幾千上萬美元也是平常之事。登陸后買個二手車不成問題。想法雖好,然而在多倫多拿個開車駕照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安省考車實行二級路試製度。筆試合格后可拿一個G1駕照,然後找師傅學車,一年後才有資格考路試。第一級路試考G2,考過去后五年內必須再考過第二級路試,然後才能拿到G駕照。有了G2駕照雖然可單獨開車,但有限制條件如飲酒的酒精含量和載人數量等,G2不能算是完全駕照,在租車、保險、找工方面都有不便之處。如G2駕照在五年內不能換成G駕照,也就是說G2駕照者在五年內考不過第二級路試,一切還得從頭再重新開始,考筆試,然後G2,再考G。多倫多400多萬人口,只有三個考點。預約考期採用電話和上網方式,考期被眾多考生擠暴,約到半年後是常有的事,應運而生了很多代排快期的生意人,經常有考生駕照號碼被盜用來預占考期位子的事情發生,如預占的考期未被取消,駕照持有人就要被罰,而駕照持有人卻被蒙在鼓裡,只有到了換駕照的時候才知道還有一筆罰金被掛在安省交通部帳上。考路試一、二次就考過去的足夠幸運,考個三、五次才過去的屬於平常,十次八次過不去的也大有人在。平均而言,算上師傅陪練費、路試費、租車費,G駕照拿下來,少說也要七、八百加元花費。時間至少也得耗上半年。

裴先生登陸前在北京中關村一家高科技公司做市場,屬於率先有車族,駕齡已有12年。落腳多倫多一周不到就買了車,裴先生打算用國內的駕照先開著,按照安省交通法規,國內帶來的駕照有60天的合法使用期,裴先生原以為60天考個安省駕照對他來說不會沒有把握。裴先生從來不做無準備的事,第一次路試前做足了功課。路試定在機場考場,考場是圈起來的模擬環境,考過的朋友都說這個考場比較容易,裴先生先請教了考過的朋友,又根據朋友的言傳在師傅給的考場線路圖上做了各種標記,然後將考場線路圖背了十多遍,結果駕車開上了考場后不到3份鍾就被考官給廢了。接著二考、三考,儘管開得一手好車,等到國內的駕照過了期,G2牌也沒考過。買的車只好趴在馬路道牙邊上,有車不能開。好在裴先生有韌勁,一鼓作氣考了8場總算拿到了G2,此時,考車的錢早已超過了買車的錢。趙先生是台灣人,做布料生意,年紀輕,愛好旅遊,曾開車跑遍了全台灣,車技嫻熟,駕駛記錄良好,聽他說,這些年來已經跑壞了二輛車。移民多倫多后,事業還沒開始就先載在了考車上,趙先生在多倫多的維多利亞公園考場接連考了10場連個G2還沒有考過去,以至於考車成了他的心病,無心干別的事,據他講自從考了五次還沒過,以後每到考場他就發神經質,最終考了12場還沒有考過去,一氣之下,打道回了台灣。多倫多的維多利亞公園考場路況複雜,很多新移民都載在了那個考場。最近幾年,新移民考車都興奔邊遠的小鎮考場,來回要一天時間。有的還跑到300公里開外的考場,住在酒店三天,為的是一次通過,這樣總的花費還是節省。

二級路試的制度,不僅很少有其它國家實行,就是在加拿大,絕大多數省份也不實行。二級路試為安省庫房斂了很多財,單是多倫多新移民花在考車上的錢,估計每年至少會有幾千萬。這個制度是否有效地遏制了交通事故,僅憑交通部一家之談還不夠,應該讓獨立調查機構去做科學測評。這個制度讓新移民雪上加霜。據在多倫多教了20多年車的於師傅講,找他學車的新移民大部分都有開車的經驗,處理路況和技術沒有問題,只是缺的對當地交通規則的熟悉。於師傅認為一級路試就足夠了,二級路試沒有必要。於師傅建議,駕車安全是最重要的,新移民不管有多少年駕車經驗,不要為了省錢,找駕校師傅教教還是非常需要的。於師傅提醒新移民,考車千萬不能急躁,情緒不好時不要考,心態很重要。二級路試製度在安省已實行多年,讓政府取消一個現行的制度很難,但筆者認為安省交通部可對現行制度做些修正,來更有效地幫助新移民,比如儘快推動承認原有的海外駕照的協議進程,實際上安省已從過去只承認美國和日本的駕照,擴大到現在的包括韓國在內的9個國家。對新移民來源大國中國駕照的承認也應儘快解決。在承認新移民原有的海外駕照之前,可先行將新移民海外駕照的合法使用期限延長至半年或更長時間。另外對沒有被扣分、沒有吃過罰單、駕駛記錄良好的G2駕照,在到期前可以自動換成G駕照,沒有必要再考第二級路試。安省交通部對解決考期擁擠的現狀,已經提出了允許私營機構經營安省駕照的路試的改革方案,並且這個方案已獲通過。但至今並沒有任何私營機構介入。

( 二 ) 找工難

多倫多集中了加拿大主要的工商、金融產業和大學研究機構,北邊的萬錦、烈治文山,西邊的密西沙加等地區又是加拿大著名的高技術產業區。近些年來,加拿大經濟一直在穩定成長,失業率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根據今年五月份的最新統計,全國失業率維持在 6.1% 。自 2002 年以來,加國的失業率一直在下降, 2007 年的失業率曾達到 33 年以來的最低點,僅為 5.9%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做為新移民主體的技術移民來講,應該說,在多倫多找一份適合自己專長的工作不應該很難。然而現實是,大批的具有專業特長的技術移民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其中很多技術移民轉向去做了體力工;也有相當數量的新移民選擇重新讀書,碩士、博士回頭讀社區學院,甚至去讀成人高中的並非新聞,為的就是拿一張加拿大文憑;還有的登陸多倫多一、二年後仍然沒有選擇好去向,或在家待業或去社區中心學英語。找工難已經成為了新移民登陸后最為苦惱的經歷。究其找工難的原由,有這麼幾個方面:

(1) 內部介紹。多倫多的大小公司都有一個很流行的招工做法,人事部先在公司內部公布用人信息,公司內部的員工可以向公司推薦人選,再進行面試等招工程序。如果你有個朋友恰好在這個公司工作,你就很幸運了,當然對絕大多數新移民來說,還不會那麼幸運。內部介紹的招工比例有多大,說法不一,據某職介公司說,大約佔到公司招工總數的 60% ,按照這個說法,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如果招 20 人,只剩下 8 人由人事部根據外來的簡歷進行篩選,其餘 12 人已經由內部推薦解決了。內部介紹還有一種做法,同行業的關係公司互相推薦人選。對於來到一個陌生環境的新移民來說,由於人脈不多,面對這種招工方式無疑會失去很多機會。

(2) 加拿大經驗。很多找過工的新移民都有過這個經歷,面試時或填表時都被問及是否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甚至不需要特別技術的職位,僱主也要求被僱用的人要有加拿大經驗。僱主看重加拿大經驗當然有他們的道理,但是新移民找的是第一份工作,得不到這份工作,如何會有加拿大經驗。如果每個僱主都這麼要求,新移民就將永遠得不到第一份工作。

(3) 海外學歷和資歷的認證。儘管新移民有很好的專業技能和教育背景,加拿大的勞務市場並不承認海外的學歷和資歷。對於具有醫生、牙醫、律師、教師、工程師、會計師等海外從業經歷的新移民,在這種排外性的勞務市場面前,從一開始就失去了競爭的機會。他們要麼轉行去打體力工,要麼去尋求海外學歷的重新認證然後再去讀書,畢業后才有資格再回到勞務市場找專業工作。對於年齡偏大英語困難較大的新移民來說,這種學歷的重新獲得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壁壘。這類移民儘管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專業經歷,在加拿大卻沒有用武之地。根據對近年來入境的中國移民的抽樣調查發現,移民后的工作與在中國的教育和專業工作有關的僅僅為 15% 。

(4) 語言困難。英語交流的困難是新移民普遍遇到的困難。對一些英語能力要求較高的政府公眾服務部門、咨訊機構,工商業的管理和市場部門,銀行客戶服務,學校教師等職位,由於英語交流的困難特別是口語和聽力的困難,使很多合乎資歷者在第一輪面試時就失去了機會。即使是做餐館體力工,英語好的能謀到在前台招呼客人的位置,英語不好只能在後廚洗碗。

以上這些困難造成了大批的新移民登陸后找不到適合自己專長的工作。 張 先生移民加拿大之前在一家省重點醫院當內科主治醫生十多年,教授職稱,隨移民主要申請人的太太到多倫多,至今已有三年了,斷斷續續打過一些工如餐館送外賣,點心廠填料工,藥廠倉庫碼放紙箱,都沒有干長,一次自己辭工,二次被解僱,據 張 先生講自己體力跟不上,幹活慢,英語又聽不懂,經常被管工訓斥。 張 先生說他在國內有時候一天做四台手術,而現在大部分時間呆在家裡無事可做。 張 先生喜歡經常去看家庭醫生,雖然每次十幾分鐘就被打發出來。根據考察他得出結論,如果他來干這行,決不會比多倫多大多數的家庭醫生差。雖然 張 先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有困難,但是專業範圍內的英語讀寫卻沒有困難。安省醫學會主席不久前表示,安省目前大約 87 萬人沒有家庭醫生,如果安省醫生在 65 歲退休,將造成安省近 100 萬人沒有家庭醫生。一方面安省家庭醫生缺口較大,另一方面富有經驗的海外醫生卻荒廢專長。像 張 先生這樣的情況,在華人社區還會有。多倫多有 60 多萬華人,很多華人看醫生為了交流的方便都喜歡找華人醫生,如果政府能有可行的政策,使 張 先生這樣的專業人員回到本行,華人社區 和張 先生本人都會獲益。由於華人移民的大量增加,華人社區出現了大量的小生意,自身創業或聘請員工,雖然減輕了多倫多勞務市場的一些壓力,但是由於生意規模小、市場狹窄,生意舉步維艱,收入也遠低於加拿大的平均水平。

面對找工難的現實,除新移民要調整心態採取適合自身實際的積極行動之外,加拿大政府應針對新移民的就業難等問題儘快尋找出綜合解決辦法。聯邦移民部長 Diane Finley 曾表示「太多受過專業培訓的新移民找不到工作,這對於他們和國家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浪費。我們承諾要對此有所作為。」聯邦公民及移民部在 2007 年發起成立了「第一階段外國學歷轉介辦公室 (FCRO) 」,聯邦政府撥款 3220 萬用於 FCRO 的前五年的運營。加拿大人力資源及社會發展部在全國設置了 300 多個服務點,提供面對面、電話及網上服務,幫助新移民了解職業要求,提供詳細的勞動力市場信息,推薦求職者前往相應的管制機構,提高僱主對雇傭海外資歷的專業人員益處的認識。聯邦勞工部也撥款設立「加拿大技術移民就業協助項目」在境外為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提供就業輔導。安省的 124 法案 ( 公平進入受規管行業法案 ) 於 2006 年底獲得通過正式成為法律。 124 法案讓安省的律師、教師、醫生、護士等 34 個行業管制機構保證其認證過程公平、清晰、公正,使得更多的具有海外資職的專業人士能夠儘早回到專業領域工作。聯邦政府和省政府也加大了對社區機構的撥款,加強為新移民提供的求職培訓、語言培訓等服務項目。新移民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對於找工、儘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將會有很多幫助。華人社區做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群體應該獲得政府更多的關注,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在財力和語言方面都處於弱勢地位。本報同事曾採訪過一位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的資深人士,據這位人士介紹,安省每年分配 3 億元新移民撥款時,竟然沒有一分錢落到大多地區 20 萬講國語的移民身上。他認為獲得政府經費支持的資深華人社區,對大陸移民的服務很不夠,這些資深華人社區提供的服務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快速增長的大陸新移民的需要。他建議政府應該區分不同社區服務機構的功能,大力支持服務於大陸移民的新社區。筆者認為,政府應設立專項撥款和相應的制約規則,用於新移民就業的技能和專業培訓,以及支持移民創立的企業雇傭新移民。華人社區有眾多的培訓學校和移民自創的生意,如果能獲得政府資源支持,將更有效地解決新移民的就業難。

( 三 ) 租房難

新移民落地后找個舒適滿意的住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安頓下來,這是第一步。住處有了,接下來就能辦理 SIN 卡 ( 俗稱打工卡 ) 、銀行卡、圖書館借書卡、小孩入托、上學、牛奶金、買保險,辦這些事那一樣都離不開被要求提供住址。多倫多是新移民落腳的首選地,加之多倫多本地人口流動性非常大,每年都有大批的求租者在四處找房子。多倫多主要有兩類房屋出租,公寓大廈和私人住宅。公寓大廈又分為 Condo 和 Apartment 。 Condo 整棟大廈的住宅單位都是私人購買的,不少

的業主將自己的單位用於出租。 Condo 的管理和內外部設施都比較完善,租房直

接和業主商談,也有業主委託經紀人代理。而 Apartment 整棟大廈都是出租的,

由業主委託物業公司管理。這類大廈在多倫多的西區和中區,以及士嘉堡地區有很多,招租的廣告牌豎立在頂層或路邊,在路邊路過一眼就可看到,大多數廣告牌上面只寫有電話號碼。私人住宅出租的類型較多,一般都是獨立卧室和衛生間,而廚房則與房東共享。最近七、八年來,很多以前的華人新移民生活安定了,買了房,將房子地下室重新裝修,分成獨立的小房間出租,也有的將自己的房子上下層分割成若干個房間,整棟出租給臨時落腳的新移民,被俗稱為移民接待站。新移民選擇最多的是租 Apartment ,大約有超過百分之七、八十的新移民住在 Apartment 。選擇租私人住宅的為其次。

Apartment 成為大多數華人新移民租房首選的原因,一是這類大廈都臨近交通要道

和商業中心,出門方便;二是租金便宜;三是在國內住習慣了樓房。市中心央街以西靠近湖濱一帶,國會街,士嘉堡沃頓、芬治、麥考文沿線的 Apartment

都住有大批的華人新移民。然而租這類房子,煩惱的事有三件,一是排隊等候空房,二是等到了空房辦手續時,首先要提供工作證明和銀行存款證明,還有 SIN 卡和駕照,租期至少也要一年,三是住下來以後煩心事不斷。陝西來的 魏 先生夫妻在 2005 年登陸多倫多,動身之前在網上查了一處出租的 Apartment ,地點在市中心,靠近超市、公車和地鐵線路,房型從三室到一室都有,看來都很滿意,打定了主意落腳后就住在這。下了飛機, 魏 先生夫妻拖著箱子就直奔這棟樓,興沖衝到了租房辦公室門前,沒有料到的是,租房辦公室只有周三、周四兩天下午辦理租房,其餘時間辦理其它業務。 魏 先生夫妻英語都不流利,與房管員協商無果,只好先找一家 Hotel 住下。 魏 先生夫妻是周五來的,總算等到了周三,下午一點趕到租房辦公室,前面已排了十多個人,只有一個房管員在接待,先回答問題再出去看房子再回來辦手續,每一位至少都要佔用半個小時。到了下班前總算捱到了房管員桌前,房管員只講了一句話就讓 魏 先生涼了心, 魏 先生要的一室一廳半個月後才會有空房,即使現在有, 魏 先生也租不到,因為他沒有工作證明。 魏 先生夫妻只好從 Hotel 搬出來,找了個移民接待站住下,這個移民接待站在地下室,地毯散發著霉氣,五家人擠在窄小的空間里, 魏 先生只好騎驢找驢,在周圍又跑了幾棟 Apartment ,情況大同小異。 魏 先生只好靜下心來等那個一室一廳的空房。 魏 先生找了移民接待站附近的一家華人雜貨店,幫店主進了幾次貨,得到了一份工作證明。半個月後, 魏 先生夫妻終於住進了登陸前就屬意的這棟 Apartment 。住處解決了,然而每個月 850 加元租金的房子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廚房到處是蟑螂,房間隔音差,夏天沒冷氣,室內設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時找管理公司維修,曠日持久也不會有結果。走廊里時常會遇到醉鬼,有一次, 魏 先生的房門無緣無故地被人用榔頭砸的到處是坑。讓 魏 先生最不能忍受的是房間內的火警預報器,大樓內不僅每層走廊有,而且警報器還被安裝在每一個住戶的室內。幾乎每周警報器都要發出刺耳的囂叫聲,有時一天里要響三、四次, 魏 先生打夜班工,被警報器折磨得清晨回到家就怕警報器響,常常失眠。有一次警報器連續地囂叫了三次, 魏 先生被折磨得要發瘋了,他將房間內的警報器接線斷開,很快即被發現,次日就接到了管理公司的書面通知,要麼交罰金要麼去做牢。讓 魏 先生不明白的是,既然走廊的警報器聲音已經讓每個住戶感到刺耳,為什麼每個住戶室內還要安裝這種高分貝的警報器,整棟大樓住有幾百個家庭,任何一個家庭廚房稍有煙霧,警報器就會尖叫不停。這些煩惱讓 魏 先生夫妻等不得明天就想搬出去,但是他們與房管員簽的一年租房合約卻讓他們動彈不得。

近年來有很多華人業主將自己的房子部分或全部出租,緩解了多倫多租房市場的壓力,華人新移民尋租方便了很多,業主也有租金可賺,可謂各得其利。然而出現的業主和租客的糾紛,改變物業結構,分割房間過小,小區的環境影響,噪音、垃圾、安全、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已經引起社區和政府的關注。今年初,多 倫多英文媒體的頭條新聞披露了士嘉堡某華人業主將房屋改成 18 個睡房和 8 個浴室分租給新移民的消息。多倫多市議員及市牌照和標準委員會主席莫斯高 (Howard Moscoe) 建議對分租屋實行牌照管制。莫斯高表示,分租屋的業主必須領取牌照,這樣使市政府能夠控制出租房屋的間隔數量、人均面積,並對泊車標準做出規定。莫斯高在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顯然忽視了 華人業主將自己的物業出租對新移民安頓有利的一面。解決新移民租房問題,政府應該有計可施。比如,類似政府提供給耆老福利房的做法,新建一批供新移民居住的廉價租金的大廈,由人力資源部管理。這對於安置新移民儘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以及吸引更多的移民無疑會有幫助。接收移民是加拿大的基本國策。新移民落地后無收入,幾年內仍將是低收入弱勢群體,這個實際情況需要政府和社區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51

主題

784

帖子

88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864
沙發
trunkzhao 發表於 2008-12-6 11:42 | 只看該作者
頂老貼。想必樓主是考古專業的,這麼老的帖子,明顯不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也能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3
xchacha 發表於 2008-12-6 23: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runkzhao 於 2008-12-6 11:42 發表 [新移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 活在加國 -  backchina.com]  
頂老貼。想必樓主是考古專業的,這麼老的帖子,明顯不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也能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1110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4
真愛我中華 發表於 2008-12-13 06:02 | 只看該作者
10年前的東西也拿來發,夠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