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政治博客」:剛剛起步的中國公民表達

[複製鏈接]

108

主題

223

帖子

11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ddie 發表於 2008-10-14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社論

10月13日,《北京日報》刊發題為《政治博客的「江湖效應」及其它》的文章,從美國2005年發布的《美國博客研究報告》與美國的政治博客現狀談起,引申到對中國政治博客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談到美國博客對其政治的影響,人們會想起1998年個人博客「德拉·吉報道」率先發布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緋聞案件,引發一起影響巨大的政治風波。

如果說博客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已有十年,它對中國的社會影響則主要是近五年。中國的政治博客一方面表現出草根網民對中國政治發展與社會政治生活的熱情關注與探討,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從政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級行政官員通過博客與網民實現互動,並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從博客的代表性來講,儘管博客作者的年齡以18歲至35歲為主,但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也是思想活躍、表達積極的群體,他們的博客要表達的並不局限於他們自身的社會利益,視線也不僅僅在自己生活範疇之內:無論是三農問題還是社會突發事件,他們都予以關注;在5·12汶川大地震面前,他們的政治熱情又表現為志願者的實際行動,數百萬人將博客的模版變成對死難者的燭光哀悼。

再說政治博客的平等性與公正性,儘管博客作者無論是年齡還是地區都有著巨大差異,邊遠地區的百姓上網都困難,當然也就很難通過博客寫作,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生活中的問題,但我們要看到這種趨勢與發展過程。當發達地區的博客信息通過有效的方式獲得反饋,並維護了公共權益,它就會促進不同地區社會公共表達的發展。有史以來,沒有哪一種媒體與方式能像網路博客這樣,使民眾獲得相對平等便捷的話語表達手段,而這種表達既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通過其他人完成。它的即時性、無門檻、無限傳播性,使博客更體現了草根精神與民本精神。

最近發生的一起由博客引發的事件,或可成為政治博客的標誌性事件。據報道,9月14日,記者孫春龍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指出山西婁煩事故中存在的問題。9月17日,高層領導在「有博客刊登舉報信反映8月1日山西婁煩縣山體滑坡事故瞞報死亡人數」上作出了重要批示,案情開始有了轉機。

中國的行政官員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博客,現在還處於自發階段,發表文章與互動交流也是隨機性的。我們看到湖南某地的紀檢書記通過博客發表從政觀點,並通過與網民互動了解當地官員是否有貪腐行為,形成較大的網路威懾力與影響力;而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博客,又使我們看到他們的提案、他們的社會調研紀實,還有與網民們交流的內容。這些政治博客的大量出現,一方面促使國家行政獲得長足進步,各級官員都可以通過這些博客獲得一定的社會民意;而民眾通過這類博客也獲得理性的參與、表達的機會。

政治的本質是公共事務,政治博客的本質就是通過網路博客的方式關注社會公共事件,它是自下而上的網路陽光。當然,政治博客要在中國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即使是批評性的,也要是善意的和有道理的,是維護公共利益的。目前,中國的政治博客才剛剛起步,我們希望看到各級政府與各級人大、政協網站上能率先開通實名制博客,通過博客的公開性與即時性,使政治博客獲得更理性的發展,由此獲益的不僅僅是相關機構,還有整個社會。

[ 本帖最後由 Waddie 於 2008-10-14 08:32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5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