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誰能接班?(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9-26 0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金正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份在中國博鰲論壇上表示,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巴西總統盧拉5月份在《南美洲國家聯盟(UNASUR)憲章》簽署儀式上表示:「南美洲將在能源、環境、糧食問題等方面發揮巨大影響力。」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9月份在電視演講中表示:「世界應該實現多極化,壟斷無法被接受。即使是美國也不行……」

  隨著美國汽車領域的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逐漸沒落,美國製造業競爭力不斷減弱,20世紀末以來美國的經濟霸主形象開始大打折扣。甚至有人分析說,這是「一極多強(以美國為中心,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展示強大力量的狀況)格局」。

  但無論如何,美國仍穩坐經濟霸主的位置。因為,雖然製造業亮起紅燈,但金融霸權仍然存在。以強大的美元資本、尖端金融工學和「華爾街標準」武裝起來的美國金融產業可以任意擺布融為一體的全球金融市場,從而主導世界經濟。

  這樣看來,只要美國喪失金融主導權,經濟霸權地位就必然會受到動搖。因此有人指出,這次金融危機可能會成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的一個轉折點。那麼,誰將能接過美國的班?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都符合「下一個美國」標準的霸權國家能否出現?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一周后的23日(當地時間),美國紐約雷曼兄弟公司大樓上的牌子換成了收購雷曼北美法人的英國巴克萊銀行。照片=美聯社/韓聯社

  據評價,從經濟力量方面看,中國是可以夢想成為「下一個美國」的頭號國家。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3.28萬億美元)僅為美國的23%。但與10年前的11%相比,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

  從各經濟指標來看,中國具備相當明顯的優勢。日本野村證券去年年底以總市值為準評定了世界500大企業。結果顯示,中國有44家企業榜上有名,超過了日本(40家)。其中,中國石油(第一位)、中國移動(第四位)、工商銀行(第五位)、中國建設銀行(第八位)、中國石化(第十位)五家企業進入了前十位。

  以今年6月份為準,中國的外匯儲備達1.8088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該數字已接近分列2至4位的日本、俄羅斯、印度的總和1.9068萬億美元。而且,全世界3.35萬億美元(英國《經濟學家》推定值)的華僑資本也將成為支持中國奪得經濟霸權的有力武器。

  但是,雖然存在可能性,同時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宏觀金融經濟研究部部長曺東徹表示:「中國要想像美國那樣積累統計數據、信用評價體系和金融市場方面的信賴,還需要很長時間。」也就是說,中國能否被其他國家認可為「值得信任」的超級大國令人懷疑。

  ◆歐盟

  歐盟(EU)的力量在於區域內27個國家擁有的各具特色的競爭力。這意味著德國的原始技術、法國的外交力量、英國的金融產業、荷蘭的農業、東歐的廉價勞動力等因素將結合起來發揮疊加效果。2007年,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16.83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13.8438萬億美元)。

  基軸貨幣美元價值的動搖有望使歐盟的地位得到加強。歐元對美元比價已從2000年的1比0.92上漲到2007年的1比1.37。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比重達到26%,還有一些國家,主要是產油國將結算貨幣從美元換成了歐元。

  現代經濟研究院產業戰略本部長俞炳圭表示:「但是歐盟被認為比起經濟霸權,更關心構建他們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說,比起「Pax Europa」,人們更熟悉「Pax Sinica」。

  曾滿懷信心地以為會加速歐盟政治融合併擴大影響力的《里斯本條約》今年6月份因愛爾蘭的反對無果而終,這表明歐盟融合之路極其艱難。

  ◆日本和俄羅斯

  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也不容小覷。結束長期不景氣局面並一直積蓄力量的日本金融巨頭在此次美國金融危機面前積極表現出「攻勢」。日本最大銀行三菱UFJ決定收購摩根斯坦利20%的股份,日本最大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將收購雷曼兄弟亞太地區的業務。

  三星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金德甲表示:「但從長期來看,日本受到老齡化的限制,必然會導致經濟活力下降。」

  俄羅斯也是「下一個美國」的候選人之一,但俄羅斯缺乏能吸引其他國家的「軟力量(soft power)」,這是俄羅斯的致命缺點。

  但有很多人主張說,在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所有領域寧願承受眼前的損失也要推行能發揮長期影響力的政策是霸權國家應該具備的一個素質,考慮到這一點,討論「下一個美國」似乎有些為時尚早。因為,雖然能提出可以繼美國之後主導世界秩序的國家候選集團,但每個候選國都有各自的缺陷。

  LG經濟研究所常務吳文碩表示,與其問「哪個國家接替美國」,不如問「當前危機結束后美國主導的全球標準將如何改變」。也就是說,情況和方式雖然會改變,但美國的經濟霸權還會維持下去。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