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瑞金:第三次解放思想重在還權於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4 1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3/0317_17_445151.shtml
2008年03月17日 14:58新京報

時事訪談第139期

周瑞金 筆名皇甫平,1939年10月生於浙江省平陽縣。曾任《解放日報》評論部副主任、主任、編委、總編助理、副總編輯、中共解放日報委員會書記兼副總編輯、《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等職。

1991年以「皇甫平」的筆名,主持撰寫《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評論文章,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2006年年初,再次以「皇甫平」的筆名,發表《改革不可動搖》一文,引發關注。

為什麼會有新一輪「思想解放」

十七大前後,中國又處在一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又到了一個拐點。

新京報:去年年底開始,廣東掀起了一場解放思想的大討論,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關注。今年兩會,從分團組討論到大會發言,解放思想成為2008年兩會的「熱詞」。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周瑞金:這一次大討論,可以稱為「第三次思想解放」。回顧3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凡是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都是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刻產生的,突破主要的思想障礙,樹立新的判斷是非的標準。

第一次是1978年展開的「真理標準討論」,當時,中國面臨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那一次思想解放高潮,主要是為了突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講到底,是為了突破對領袖的個人崇拜。

新京報:1991年,你主持撰寫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周瑞金:第二次思想解放,也是類似的背景。1989年風波以後,我們又徘徊了3年。有人提出改革開放不能再搞了,再搞下去就會被西方勢力和平演變。在這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要不要繼續高舉改革開放的大旗,擺在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老百姓面前。那場思想解放大討論,突破了凡事都要問姓社姓資的觀念,樹立了生產力標準的權威。

新京報:這一次呢?

周瑞金:到今天,十七大前後,中國又處在一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又到了一個拐點。經過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從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以後,這十幾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問題。

前面我說過,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前有三年徘徊,第二次也有三年徘徊,這次很巧也有三年大爭論,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圍繞改革開放的大爭論。有人認為改革共識破裂,提出改革帶來禍害,認為市場化改革方向錯了。這是我們今天第三次思想解放面臨的主要背景。

新京報:為什麼這幾次思想解放是以「次」或「運動」的形式出現?我們理解,思想解放應該是一個過程,貫穿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始終。

周瑞金:準確地講,是新一輪思想解放運動。當上下獲得共識,需要突破某個思想障礙的時候,在這種意義上形成「高潮」,並不是激烈的衝擊。實際上,思想解放已經越來越緩和,越來越在取得大家共識的基礎上推動。

當然,能不能稱為「第三次思想解放」,能不能和前兩次並列,這個要靠歷史來評價。如果推進得很成功,可以講;如果沒有很大的思想突破,沒有在改革發展上出現明顯的新局面,就不能講。

思想解放要解決的六大問題

廣東存在的「社會事業滯后、發展方式粗放、城鄉不平衡、民生問題突出」等問題在全國有代表性。

新京報:今天面臨的問題,既是重提解放思想的背景,也是掀起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動因。具體而言,面臨哪些問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到,廣東目前存在「社會事業滯后、發展方式粗放、城鄉不平衡、民生問題突出」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全國有沒有普遍性?

周瑞金:汪洋提到的問題在全國有代表性。我總結為六大問題。

第一,三大差別拉大:區域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拉大;第二,社會事業的嚴重滯后。中央為什麼在2003年非典之後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五個協調,就是我們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很不協調,比如在衛生方面,一些縣級醫院只有一台呼吸機,如果非典傳到農村,後果不堪設想。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第三,就是民生問題很突出,看病貴、就業難、住房難、上學難突出;第四,經濟發展粗放。能源、資源大量投入,產出比例比較低,帶來了第五個問題,就是環境遭到嚴重污染,生態遭到破壞。一些地方非常缺水,空氣污染嚴重;第六,一些地方、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嚴重,社會風氣不好。

以上市場化改革后累積起來的六大問題,必須加以改變。

市場化改革方向沒有錯

「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吃肉說明私人用品解決了,罵娘罵的是公共品不足。

新京報:這些問題,究竟是市場化改革方向錯誤帶來的,還是改革之中的問題,存在很大爭論。這也是有人提出改革暫停,或改革應該往回走的理由。這個問題,是解放思想大討論必須首先解決的理論問題,或者說,大討論必須要回答,解放哪些思想?

周瑞金:我認為,這些問題恰恰是市場化改革還不夠徹底,沒有完全按照法治的市場經濟去做帶來的,而不是市場化方向本身錯誤。完善的市場經濟應該有法治的保障,當前的政治體制改革沒有跟上,尤其是政府的職能沒有完全轉變,政府是發展經濟的主體,而不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體,沒有轉到法治、廉潔、責任的政府上來。

我認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化,還是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改變。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變化了,上世紀80、90年代主要解決私人物品不足的問題,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到了新世紀以後,發生了改變,現在最缺公共品。「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吃肉說明私人用品解決了,罵娘罵的是公共品不足: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就業很難,房子很貴,看病很貴,信息不對稱,還有司法不公正、分配不公正的問題,缺少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所以罵娘。

新京報:問題出在政府身上?

周瑞金:對,要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首先職能要轉變,現在政府大量財政用於拆遷改造城市,拆遷過程中對被拆遷主體又不尊重,對被征地的農民不尊重,有的地方政府和開發商聯合起來,城市建設得很漂亮,機關大樓也修得漂漂亮亮,但老百姓沒有房子住;義務教育本來就該國家財政保障,怎麼還興師動眾搞希望小學,這是不該的。

新京報:有一個現象需要解釋,2006年初你發表《改革不可動搖》之後,反倒遭到很多網友的反對和抵制,一些網民懷念市場化改革之前的制度,認為那時候更好一些,你怎麼看?

周瑞金:一些網友的觀點也是從切身感受來的,從感性的角度,好像搞市場化對自己不利,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要走回頭路,再搞計劃經濟,以階級鬥爭為綱,行嗎?不行。改革總體帶來的還是社會的全面進步,財富的不斷創造,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便現在困難的家庭,也比以前提高了,多數還有電視看。現在網上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改革之前是什麼樣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