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大利亞留學日誌(八-十一)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9 2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浴室門上的特殊通告

  在我寄宿家庭的浴室門上貼著一張通告,上面寫著:「男孩洗澡5分鐘,女孩洗澡10分鐘。違規者自己承擔多出的水費。」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男孩洗澡5分鐘,女孩洗澡10分鐘」

  5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氣溫一直在40度左右,降雨極少的南澳大利亞面臨乾旱。澳大利亞是個缺水的國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和北部的部分地區都已沙漠化。政府提高了水費價格,還出台了政策限制人們用水。因此,在這樣的旱季里,我很少看到鄰居們澆灌花園或洗車。

  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布麗基塔倒是不用為花園荒蕪操心,因為她的花園裡除了雜草和枯枝敗葉外,幾乎沒有什麼。很少有小鳥或者其他小動物來布麗基塔的花園裡乘涼,大概是擔心中暑吧。

  我走出校門,在車站暴晒了一個小時,險些成為「人干」,在巴士上狂蒸了50多分鐘的桑拿后,終於回到了家。汗流浹背之際,我無比懷念「四季如春」的家鄉,妄想讓思緒從遙遠的家鄉捎來清涼的微風……放學后我就感覺有些頭暈,可能有點兒中暑,因此,回到房間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啟動惟一的製冷設備:台式電扇。

  我們幾個寄宿學生從沒指望我們的寄宿家庭會安裝空調。我打開電扇開關,電扇卻沒有反應。不會連電扇也熱傻了吧?我抬起電扇才發現電線不翼而飛,頓時心裡一涼:我就這點兒需求了,難道要我望扇止熱?

  我無奈地朝窗外望去,看到幾小盆枯死的植物躺在花園裡。這讓我想起布麗基塔在「住家情況表」里填寫的愛好——園藝,以及家裡「只有一個寄宿學生」等信息。唉,做人要厚道啊!

  最近,布麗基塔每次出門,都會把我們房間內屬於她的電器的電線藏到她的房間里,防止我們「擅自使用」。對於「藏線」行為,她召集我們開過3次會,也解釋過3次。

  在第一次會議上,布麗基塔囑咐我們:「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特別是南澳,我希望你們能夠節約水和電,來幫助這個國家。我真的不是在乎錢!」一個普通市民都有這麼高的覺悟和愛國情懷,真令人感動!

  第二次會議是在日本男孩優作洗澡超出規定時間后召開的——在這個家庭的浴室門上貼著一張通告,上面寫著:「男孩洗澡5分鐘,女孩洗澡10分鐘。違規者自己承擔多出的水費。」會上,布麗基塔語重心長地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特別是南澳,我希望你們能夠節約水和電,來幫助這個國家。我真的不是在乎錢!」

  第三次會議是在來自中國大連的男孩林(音)忘記關閉房間里的電扇后舉行的。布麗基塔又一次進行了主題發言:「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特別是南澳,我希望你們能夠節約水和電,來幫助這個國家。我真的不是在乎錢!」說得我們幾個留學生多少都有些負罪感。

  不過,據我日後自己居住的經驗判斷,當時,我們這些寄宿學生交給寄宿家庭一周的費用,就足夠支付一個月的電費了。沒收電線之類的行為實在過分。

  遭遇「瀑布事件」

  也許老天爺體察我們的疾苦,幾天後,一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坐在餐桌前的我們興奮地歡呼,布麗基塔的丈夫霍利開心地給我們講述澳大利亞的旱情。窗外,幾道閃電劃過被烏雲籠罩的天空,隨即,震耳欲聾的響雷襲來。霍利先生雙手緊握刀叉,張著嘴,目光獃滯,叫他也不答應。來自日本的女寄宿學生阿婭把臉湊到霍利面前想看個究竟,誰知霍利又忽然大叫,嚇得林把香腸都切到了地上。看來,霍利先生是太激動了。

  「媽,媽,」優作從房間里走出來,呼喚著布麗基塔,「我的房間有些漏雨。」布麗基塔從廚房裡拿出一個洗菜盆遞給他。我們有些幸災樂禍:「哈哈,看你以後還敢不敢亂認媽!」

  雨下得更大了,整個房子里只能聽見雨重重打在房頂上的聲音。手機響了,我走回房間。屋裡一片漆黑,我打開燈,無意中看見書桌上方的天花板上出現了一個大洞,洞里不斷湧出的「小型瀑布」正在吞噬我的房間。我深吸了一口氣,閉上眼,關掉燈,呼氣,睜開眼,打開燈,發現瀑布還在眼前,並非夢境。

  「布麗基塔!」我大叫。「我很忙,你沒看見嗎?」她在廚房裡喊。我跑進廚房說:「我覺得你需要看一下我房間里發生了什麼。」布麗基塔匆匆來到我的房間,林也跟了過來。布麗基塔高呼:「天啊!我的地板!」然後就像橄欖球選手一樣沖開我和林,跑到門外去了。

  這場大雨下了3天,「瀑布事件」的最終解決方案讓我徹夜難眠。一個高1.2米左右、直徑約0.7米的大垃圾桶被推進我的房間,用來接雨水。每當我夜裡上洗手間回來,都會被這個黑乎乎的大傢伙嚇一跳。當地每戶居民家裡都有兩個這種大垃圾桶,分別用來裝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大雨的結束並沒有宣告酷熱的終結,氣溫依舊徘徊在36度左右。屋頂的積水滴滴答答漏個沒完,我還得和垃圾桶相伴而眠。天花板很快發了霉,黑壓壓地盤踞在我的上空。更加悲慘的是,附著在垃圾桶里的味道也被激發出來,瀰漫在房間里,揮之不去。我忍無可忍,只好到朋友家裡去避難。(殷格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9 21:46 | 只看該作者
我的教室在哪裡

    上課鈴聲響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坐在教室里的10多位同學忽然不約而同地起身離開了教室。睡眼惺忪的我立刻清醒了,沒等我反應過來,另外一群學生就湧進了教室,坐在我周圍……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我在澳大利亞這所高中上課已經幾個星期了。每天到學校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書包放進鎖櫃中。每間教室門口都有許多鎖櫃,學生們在上課期間必須把書包以及多餘的物品放入鎖櫃。

  我曾經很不理解這條規定。記得第一天上課時,我雙目無神,呆坐在教室里。這是在國內上學時養成的「習慣」,起早貪黑的學生們一般都是在太陽還沒升起時就趕到學校,騎自行車到學校的一路上甚至處於半昏睡狀態,到了學校后就癱在座位上,好好享受上課前的這段短暫而美好的休息時光。雖然澳大利亞高中的上課時間都在上午9點左右,但因為我的寄宿家庭和學校距離甚遠,我依然不得不披星戴月地趕著上學。9點了,我仍舊睡意朦朧,在教室里搖頭晃腦,心想,等老師來了再振作。

  上課鈴聲響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坐在教室里的10多位同學忽然不約而同地起身離開了教室。睡眼惺忪的我立刻清醒了,沒等我反應過來,另外一群學生就湧進了教室,坐在我周圍。

  這是幹什麼?我趕忙上前問老師,才得知,學生們上課是經常更換教室的。和國內不同,學生們不是坐在自己的教室里等任課老師前來,而是按照課程表的安排前往不同的教室。我趕緊揉揉眼睛,按照課程表上的指示沖向M層的16號教室,卻被高濃度的人群粘住,只好慢慢朝目標移動。看來,學校規定學生必須把不必要的物品放入鎖櫃,是為了防止學生在換教室時發生「不必要的碰撞」,導致擁擠。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換教室呢?如果不換,不就可以免去許多麻煩了嗎?我在學校呆了幾個星期後,才發現其中的奧妙。換教室的舉動看起來奇怪,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間教室,無論大小,從來都是剛好坐滿。也就是說,學校在排課程表的時候,早已計算過選修每門課程的學生人數,從而安排不同的教室來適應不同的人數。更換教室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教室是專門為一部分課程準備的,比如說,美術教室有4間:電腦繪畫設計教室里配備了專門繪圖的蘋果電腦;手工藝品製作室里配備了製作石膏、雕塑等的設備;普通的美術教室里有數十種顏料、畫筆、紙張以及畫板等工具。學生們換教室,可以提高教室的使用效率。

  學校特製的日記本是上課必備的物品之一。日記本除了可以用來記筆記外,還可以記錄學生的動向。在國內時,我聽說國外的課堂十分自由,學生可以隨意進出教室。但是在澳大利亞的這所高中里,這種傳聞是不準確的。學校認為,高中生還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如果允許隨意出入課堂,就會有一些「投機取巧分子」利用這一點逃課。在杜絕逃課上,特製的日記本大有用武之地。日記本的最後幾頁是「學生動向表」,比如,學生在上課期間要去洗手間,需要在動向表上填寫所在教室、目的地、時間,然後由任課老師簽名。學校里有值班老師到處巡視,如果學生沒有填寫表格就離開教室並被值班老師抓著的話,就難逃「放學坐一坐」或者「周六學校見」的處罰。其他情況,比如美術課的學生需要到教室外寫生,也需要填寫「學生動向表」。(殷格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9 21:47 | 只看該作者
把公式、例題和計算器帶進考場

    進行普通的隨堂測驗時,每個學生可以攜帶半張A4紙,記錄自己不熟悉的公式或者例題,幫助自己通過測驗,就連計算器也被允許帶入考場。為什麼會有這樣寬鬆的考試規則?老師的回答方式很幽默,她問:「你以後想當科學家嗎?」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在澳大利亞的高中考試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就連我最痛恨的數學也不例外。

  在國內,從小學到高中,面對任何考試,我幾乎都難逃死記硬背。考試當天,許多同學會發出類似恐龍的嚎叫,場面凄慘。到了澳大利亞后,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坦然面對數學考試了。這是因為考試的規則不同。

  進行普通的隨堂測驗時,每個學生可以攜帶半張A4紙,記錄自己不熟悉的公式或者例題,幫助自己通過測驗,就連計算器也被允許帶入考場。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規矩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趕緊在課間問老師,為什麼會有這樣寬鬆的考試規則。老師的回答方式很幽默,她問:「你以後想當科學家嗎?」我說:「不!」老師微笑著離開了教室。

  澳大利亞高中每年有4個學期,每個學期結束后都有兩個星期的假期。每兩個學期結束時,就要進行期末考試。「期末考試」曾是個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辭彙,不過,在澳大利亞,我一點兒也不擔心。考試的題目都是開放式的,比如,文科的考試題目通常要求學生閱讀一些文章,比如《青少年肥胖問題》、《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學校是否應該給學生留家庭作業》,然後要求學生髮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拿《學校是否應該給學生留家庭作業》這篇文章來說,無論學生同意或者反對文章中的觀點,只要證據充分,就可以獲得高分。也就是說,學校培養的是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單一地追求「正確答案」。

  劃分考試成績的等級用字母來表示,最好的是A,其次是B,再次是C和D,不及格則是U。記得有一位仁兄,考試成績極不理想,得了4個U、一個D。成績單被學校寄到中國,其母過目,不解,遂電話之,問:「何為U?」仁兄大驚,四顧無人,趕緊回答:「呃,U啊,就是優嘛,優良中差的優!」其母大喜,立刻給這位仁兄匯來許多澳大利亞元,以示獎勵。

  決定學生成績的並不只是考試成績,還有平時的學習態度。記得我在讀語言班時,班上有一位韓國女同學,她的英文基礎比較差,但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考試成績得了3個A、2個B,因為她的學習態度和努力感動了老師。

  這樣的教育制度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突破自我,而不是一味與別人較量,只要能超越自我,就能得到承認和鼓勵。(殷格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4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9 21:47 | 只看該作者
 「歡迎晚宴」讓我驚掉下巴

    我用湯勺在盤子里慢慢打撈。的確有些魚肉,更多的卻是魚鱗和魚皮。凝視著暗藏「殺機」的「美味魚湯」,湯勺從我手中滑落……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我到澳大利亞留學已經3年多了,仍清楚地記得到澳大利亞第一天,寄宿家庭為我接風的「歡迎晚宴」。

  「晚餐時間!」布麗基塔大喊著敲遍了所有房門。我踮起腳尖,深呼吸,盡量自然地跨進餐廳。餐桌邊的所有人暫停動作,抬頭望著我,來自中國大連的男孩林(音)嘴裡咬著半根香腸,一動不動。大約2.8秒后,大家開始繼續「定格」前的動作。後來聽林說,那天的晚餐令他印象深刻:「那是一根很少見的香腸,確切地說,是一根布麗基塔烹制的『咬得動』的香腸!」

  我找到座位坐下,布麗基塔從廚房端來熱騰騰的湯,盛在一個深綠色、較深的盤子里。她看著我,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湯是深綠色的,很濃。我舀起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這時,意外發生了,某種堅硬的物體卡在了喉嚨里。我使勁把湯往下咽,終於沖走了異物。布麗基塔說:「很美味吧?裡面還有魚肉,你可要好好品嘗!」

  我用湯勺在盤子里慢慢打撈。是的,的確有些魚肉,更多的卻是魚鱗和魚皮。我恍然大悟,那個異物是魚鱗!

  凝視著暗藏「殺機」的「美味魚湯」,林向我投來同情的目光,說:「這就是為什麼只給你喝湯,因為我們都不要。」

  布麗基塔得意地端上另一道菜,盤子里是一些歪歪扭扭的魚,沒有鱗,沒有皮。「這是澳大利亞享有盛名的魚,非常貴!你們不能浪費任何一片!」

  幾個寄宿學生雙手扶住坐椅扶手,呈半站立狀,伸長脖子去看盤子里的食物。這種「澳大利亞享有盛名的魚」緩慢映入我的眼帘,我忽然像被閃電擊中了太陽穴,下巴險些脫臼——原來不是只有中國才有鯽魚。

  「美餐」過後,從布麗基塔的卧室里走出一個高大的男人,有些禿頂,啤酒肚,雙腿略短。「這是布麗基塔的丈夫霍利。」林說,「他人不錯,每星期都帶我去打乒乓球。」

  霍利先生走進餐廳。他握起刀叉,卻發現面前沒有食物,於是很溫柔地叫:「親愛的……」話音被布麗基塔的呵斥打斷:「不要催我!我忙了一整天了,多等幾分鐘不會餓暈。」此後,布麗基塔端來幾條鯽魚、一碗魚湯。霍利抬起頭,欲言又止。在接下來的10分鐘里,他默默地把盤子里的食物一掃而光。

  林說:「看見沒?這就叫『實力』!」

  我拿起電視遙控器,沒想到,換來換去只有4個頻道。坐在一旁的日本女孩阿婭說:「不要找了,其他頻道是要付費的。」布麗基塔一家並不富裕,顯然不會花錢去買頻道。

  和林一樣,阿婭的名字也沒有出現在布麗基塔家「其他家庭寄宿學生」的表格里。他們提供給教育部的資料中只提及了一名寄宿學生,而不是現在的3個。被提及的是日本男孩優作。與大大咧咧的林相比,優作顯得很謹慎,細長的眼眉,白皙的臉蛋兒,瘦小的身板兒。他的頭髮是爆炸開來的,像蒲公英一般在風中搖擺。

  霍利看見了我,微笑著坐在我旁邊,問我旅途是否辛苦。他告訴我,他是社區里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人員。愉快的談話僅持續了10分鐘,霍利就按照布麗基塔的指示出去買鹽了。我們各歸其屋。除了餐廳和廚房,其他地方都是漆黑的,為了省電。我摸索著尋找電燈開關,突然,一隻手抓住了我的手腕,我定睛一看,是布麗基塔。她說:「不要怕,是我!不要忘記明天你就要去學校了,早上7點我們就出門,我可不想有人睡過頭。」(殷格瀾)

[ 本帖最後由 藍藍的天 於 2008-8-29 21:49 編輯 ]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6: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