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主同行一年查經第32周 耶廿一 至 耶四十九章

[複製鏈接]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4 1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32周  第1日  為時已晚   耶廿一至廿五章

先知屢次對君王、百姓勸告、責備、提醒,又將神的預言宣告出來,結果他們不獨不悔改,反而想誅滅先知。終於他們得到報應了,在猶大被巴比倫攻擊時,西底家王遣使請耶利米求神使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離開他們。現在才叫先知求告主,顯然為時已晚,先知預言巴比倫必困城,住在其中的必遭殃,所以先知勸他們出降,使他們得以存活。君王帶頭離棄神、違背神、行惡,所以神必審判他們:沙龍(約哈斯)、約雅敬、哥尼雅必招殺身之禍(廿一至廿二章)。耶利米又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以後,將來神必招聚他的百姓返回原地,神要興起大衛一個後裔、公義的王(彌賽亞)為王。但假先知因誤導百姓走錯路,又藉巴力說預言,他們與祭司都行淫、褻瀆、詭詐,將憑己意所說的硬說是耶和華默示的,所以他們必受罰(廿三章)。跟著,神以好的無花果及壞的、不能吃的無花果為喻,預言被擄者乃好果,必得看顧,並可重返故土;但壞的無花果乃西底家、他的首領、剩下在耶城的百姓及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他們將在列國中被拋來拋去,直到被滅絕。耶利米還預言猶大人要被擄七十年,他們所住之地必全然荒涼,但在七十年後神會毀滅巴比倫,余民可以回歸。神又以怒杯為喻,他要在猶大及列國施行審判,所以他呼籲牧人當為未來慘痛遭遇哀哭。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太遲求告主  諸王的咒詛        彌賽亞作王        好、劣無花果        烈怒的酒
西底家              猶大王室        余民回歸                   不同結果        神對列國審判
                                     

先知的信息雖然嚴厲,但同樣卻指出,神一定給人一條出路。然而,對不信的人而言,他們只看到絕望的盡頭,相信的卻能看到黑夜過後的曙光、絕望中之希望、黑雲上的太陽。關鍵是什麼?是我們對神的信心!沒有神的人,只能看著環境做人,但神卻使我們可以從上面看到神給我們的出路。

弟兄姊妹,試試這樣做吧,主必藉苦難建立我們。

金句:耶利米書廿三章23至24節
23:23        耶和華說、我豈為近處的 神呢、不也為遠處的 神么。
23:24        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么。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沙發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4 13:41 | 只看該作者

猶大最後五王

約西亞 – 猶大最後一個忠於神的王, 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
約哈斯 -    約西亞之子,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被法老尼哥鎖禁
約雅敬 --   約西亞之子, 應是約哈斯的哥哥, 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約雅斤 -    約雅敬之子,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 投降巴比倫王
西底家 -    約雅斤的叔叔,所以也是約西亞之子, 僅比約雅斤年長三歲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3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4 21:42 | 只看該作者

耶利米書 21:1-23:40 警告惡君王與假先知

第廿一章 註釋

1-10  勸猶大投降巴比倫

這篇信息的背景是主前五八九年底或五八八年初,由於西底家王受臣
仆慫恿,欲背叛巴比倫,接受埃及的援助,導致巴比倫軍隊大舉圍困
耶路撒冷(參王下25章)。西底家窘困之際向先知求問,先知的回答
是,神已將耶路撒冷交給敵人,留在城裡是死路一條,出城歸降敵人
則得保生命。先知的勸降無疑被詆為賣國賊的舉動(參26:11; 38:4)
, 然而當國家淪亡後,他卻選擇留在故土為邦國未來的復興而努力。
(參40:1-6; 42:7-22)

  
2          「奇妙的作為」:可能指主前七○一年初曾助希西家王擊退亞
            述王西拿基立的事迹(參王下19:35-36; 賽37:36-37)。百姓期望同樣的神跡再次出現,但先知告訴他們, 神已將耶路撒冷交給敵人


9          「以自己的命為掠物」:是軍事的術語,通常得勝的戰士會攜
            帶戰利品凱旋,戰敗的一方倘若僥倖,尚可保全自己生命權充
            對方的戰利品。先知在此的意思是:投降敵方至少可保全生命。不但如此

24:5        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被擄去的猶大人、就是我打發離開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顧他們如這好無花果、使他們得好處。


21:11-22:9  訓勉王家秉公行義

先知指出大衛王室有維護社會公義,扶助弱小的天職(參詩45:4-6;
72:1-4, 12-14),倘若王室不克盡天職,則必遭廢棄。


12        「每早晨」:也指「每天」、「日常」,或指每天早晨在城門
            口坐堂審判的習俗。

13        「住山谷和平原磐石上的居民」:原文作「你這住在山谷上、
            座落在岩石高原上的」,指耶路撒冷城,那裡的人倚賴堅固城
            池的保護,以為自己穩如泰山。


  耶利米勸民出降迦勒底人無疑有賣國之嫌,為何他竟出此狂言?見8-10節
如何才可以像他那樣正直,忠心?
  

耶利米書 第廿二章 註釋


10-30        論及猶大諸王


以下按年分次序宣告猶大末期諸君的結局,
 1 10-12節論約哈斯,
 2 13-23節論約雅敬,
 3 24-30論約雅斤,這段晦暗的歷史是21:1-10耶和華棄絕耶路撒
   冷的背景,猶大國已無望再蒙復興、拯救。


10        「死人」:指主前六○九年於米吉多為埃及法老尼哥擊殺的
            約西亞(參王下23:29)。

            「離家出外的人」:指被尼哥帶到埃及,後來死於當地的約哈
            斯(參王下23:34)。  約西亞之死誠然令人痛惜,但約哈斯的
            被擄是更嚴重的災禍,更值得國民悲哀。


13-19  先知嚴厲地評論約雅敬

此君在位只顧為自己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橫行暴虐,與乃父約西亞
的親政愛民、秉公行義的賢明作風大相逕庭。


13-14   「房」、「樓」:指宮殿。

            「行不義蓋房」:即以不公義的手段建造宮殿,指強逼百姓為
            自己免費勞役。

            「開窗戶」:或作「將窗擴大」。

17        「流無辜人的血」,包括獻人祭(見耶19:4-5)及殺害先知。
            (如耶26:20-23)

18        有學者將「我的主」譯作「我的父親」,「我主的榮華」譯作
            「我的母親」;現有證據顯示古時君王被稱為百姓的父親,母
            親和兄長。

19        預言約雅敬雖被埋葬(參王下24:6),但將死得極不光彩。
             (參耶36:30)  約雅敬後因背叛巴比倫引致巴比倫王揮軍進攻
            猶大,但敵軍未到約敬已去世(可能是被親巴比倫的黨派殺死
            ),由親巴比倫的約雅斤當政(見王下24:6-12)。  在這種情
            況下約雅敬自然不獲禮葬。


20-23

預示耶路撒冷(此段經文作「你」)為即來臨的災禍哀號。


20        「利巴嫩」位於巴勒斯坦北部;
            「巴珊」位於東北;
            「亞巴琳」是死海東岸的山脈,位於東南;

            整節表示到處都有哀號。

            「你所親愛的」:指猶大的政治盟友,可能是埃及或其他背叛
            巴比倫的邦國。

22        「牧人」:指耶路撒冷的首領貴胄。

            「吞吃」:原文作「牧養」,這裡解作被趕逐,指主前五九七
            年約雅斤王與臣僕被擄走一事(見王下24:14-16; 本章26)。

23        「住利巴嫩在香柏樹上搭窩的」:耶路撒冷不少宮殿和房屋都
            以利巴嫩的香柏木建成(如王上7:2的「利巴嫩林宮」),  所
            以先知以此形容耶路撒冷(參6)。

24        哥尼雅即約雅敬之子約雅斤(參斯2:6) ,  他在位僅三個月即
            連同母后,臣僕被擄至巴比倫(參王下24:8-16)。

            「帶印的戒指」:通常代表國王的權柄,可在件上蓋璽以示簽
            名,猶大的君王視被視為耶和華的代表,好比耶和華手上帶印
            的戒指。

30        「算為無子」:意指約雅斤的後裔喪失君尊的地位或權柄,因
            為約雅斤曾有七子(參代上3:17-18),但都無一人能再登基為
            王,繼承他的王位。另見太1:12注。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4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4 21:45 | 只看該作者

耶利米書 第廿四章 註釋

1-10  兩筐無花果的異象

這個異象的歷史背景,是在主前五九七年猶大的第一次被擄(參王下
24:10-17), 那些留在本地的百姓對將來抱著樂觀的態度,新王西底
家甚至企圖背叛巴比倫(參27章),假先知則妄言被擄的百姓很就可
返回故土(參28章)。耶和華以兩筐極好與極壞的無花果為喻象,作
為被擄的人與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之對比,指出將來的希望是落在被擄
歸回的猶大人身上,而非西底家一黨的人。
  
8          「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指主前六○九年約哈斯王被帶到埃
            及時,一些定居下來的親埃及分子(參王下23:34);或主前五
            九七年巴比倫來侵時逃往埃及者(參43-44章)。

            「交出來」:或作「對待」,指神對待這些人如同對壞透的無
            花果。

9          「我必使他們 ...... 遭遇災禍」:或作「我必使他們令天下萬國
            感覺震驚和討厭」。

            「刀劍、飢荒、瘟疫」:都是戰爭所帶來的災難。
  
思想問題(第24章)

1 從人的角度來看,被擄到異地者是遭逢厄運,留居故土的則是值
  得喜慶,然而神的判決卻恰恰相反。
  你對臨到你身上的事情,有否嘗試從聖經、從神的角度來作評估?

2 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到底為何會蒙神眷顧?見6-7節。
  苦難在什麽情形下才會化為祝福?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5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5 14:14 | 只看該作者

第32周 第2日 猶大王朝沒落之預言 耶廿六至廿九章

耶利米先知唯恐百姓仍未知悉神的警告及未來審判之來臨,所以站在聖殿,高聲向禮拜的人宣告,若他們不離開惡道歸向神,神必使國及聖殿變為荒涼,又勸他們悔改,盼神不將災禍降給他們。豈知百姓和祭司不獨毫無悔意,且要將他治死,幸首領為他辯護免難。然而,另一奉主名說預言的先知烏利亞卻被追殺至死(廿六章)。

耶利米並沒有因自己碰上危險而停止說預言,神要他以繩與軛加在自己頸項上,藉使臣將繩及軛送到列國,以比喻將來猶大及列國必服侍巴比倫,不事者必遭災。先知故此勸猶大王西底家服侍巴比倫,免百姓遭禍。他又預言聖殿之器物必被掠至巴比倫,直到神眷顧他們的日子到來,然後神會讓聖物帶返聖地(廿七章)。就在這時,有假先知哈拿尼雅與耶利米唱反調,妄說聖物會很快被送返聖殿,又折斷耶利米頸項上之軛以示列國必得釋放。對這製造混亂、妖言惑眾之假先知,神一點不姑息,藉耶利米預言他因發假預言必於當年內死亡,這事果然應驗了(廿八章)。

先知跟著寫信給被擄之祭司、先知、長老及眾民,勸他們為那地求平安,安居那地等候主的日子──七十年後神必使他們返回故土;又勸他們勿信假先知,勿拜偶像及迷信。他預言西底家因行惡必遭惡報,說假預言之示瑪雅亦必遭殃。在非常時期,神對假先知之審判是十分嚴厲的。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第廿九章
在聖殿警誡全國        以軛繩為喻        斷軛喻列國被釋?        軛的詮譯
死裡逃生                   列國成囚        假先知遭殃        安心居巴比倫
 
關於「先知」,耶利米書廿三章卅六至卅八節很清楚提醒我們,人自己有感而言的,是自己的意思,不可說是神的默示。 當說到 「神告訴我」、「主如此說」、「聖靈說」,要慎之又慎。 我們特別要注意,聖靈會個別引導信徒,賜異象、帶領及靈感。但在正典完成後,不會有規範性之啟示(normative revelation),我們要小心,不可謬用神的名字說「預言」。

金句:耶利米書廿九章八至九節
29:8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不要被你們中間的先知和占卜的誘惑、也不要聽信自己所作的夢.
29:9        因為他們托我的名對你們說假預言、我並沒有差遣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世事難料,人沒有安全感,很容易迷信,什麼「預言」都蜂湧去聽,以求有一「拐杖」可以倚靠。你在遇到挫折、逆境、困難、環境轉變、局勢不明朗……是否也有這個傾向?以後你會怎樣做?

參申命記中檢驗說預言的先知的兩個標準 -- 並不是他所說的我們愛不愛聽,而是他的話是否被神印證。

首先,就是這個先知所說的是根神在已經啟示的話語裡面所說的一致,
13:1        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或是作夢的起來、向你顯個神跡奇事、
13:2        對你說、我們去隨從你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事奉他吧.他所顯的神跡奇事、雖有應驗

第二,神親自的作為來印證這個先知所說的話
18:20        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說我所未曾吩咐他說的話、或是奉別神的名說話、那先知就必治死。
18:21        你心裡若說、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話我們怎能知道呢。
18:22        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6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5 14:23 | 只看該作者

26-29章耶利米與假先知的爭論。

耶利米書 第廿六章 註釋

本章開始是傳記體裁的史料,記述先知耶利米生平事迹,先知多以第
三人稱出現,可能是編輯取材於先知的回憶錄之故。

1-24  聖殿院內的爭執

2-6這裡的講詞是7:1-15「聖殿講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險
遭殺身之禍的事件。由於先知的信息直接打擊百姓的宗教信念,宣講
聖殿將如示羅一般湮滅(參串),結果引來一場騷動,充滿敵意的宗
教領袖、群眾欲將他處死,幸有官長亞希甘挺身力護,先知方免於難。

18-19與20-23所引述的兩件史實顯示百姓變幻無常的態度,也說明了
先知處境的危險性。

思想問題(第26章)

1 神吩咐耶利米傳講審判的信息,「一字不可刪減」(2)。
  從事情的發展來看,耶利米遵命這樣做容易嗎?
  有什麽使他願意聽從神的吩咐?參3節。
  這給你什麽榜樣?

2 7章對耶利米這次的信息有較詳細的記載,試將26:2-6與7:12-15
  作個比較,另參撒上4章。
  耶利米時代百姓對聖殿的看法與士師時代以色列對示羅約櫃的態
  度有何相似之處?
  為何耶利米時代的人不肯接受他這信息?

3 試分析耶利米的答辯(12-15)。
  他在什麽方面可供你借鏡?

4 本章中提到三個傳神信息的先知。
  他們有何共通點?
  工作果效如何不同?
  這給你什麽提醒?另參約21:18-22。

耶利米書 第廿八章 註釋

28:1-17  先知耶利米與假先知的衝突

本章繼續27章的內容,敘述真假先知間的對質。
哈拿尼雅也效法耶利米的象徵性動作,他折斷耶利米頸上的木軛以象
徵尼布甲尼撒勢力的瓦解,且再三重覆「耶和華如此說」,以示其信
息的權威性。耶利米沒有立即指他的錯謬,直到耶和華新的指示臨到
,他才宣布哈拿尼雅的死罪,因為他擅自托神的名發言(申18:20)。

思想問題(第28章)



1 哈拿尼雅和耶利米一樣,口口聲聲說是奉耶和華的名說話(2,4, 11),而且也懂得以象徵手法傳遞信息(10-11)。
  二者相比之下,那一個的信息更能叫猶太人大感快慰?
  由此看來,哈拿尼雅的動機可能是什麽?

2 本章如何表明耶利米是真先知?見8-9, 15-17節。
  這與聖經一貫的教訓是否相符?參申13:1-5; 18:20-22; 耶23:13-32。

[ 本帖最後由 唯慎 於 2008-8-5 14:27 編輯 ]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7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6 21:39 | 只看該作者

第32周 第3日 審判后的希望 耶三十至卅三章

當耶利米以繩與軛的比喻預言猶大之悲慘命運,又勸喻他們安心服侍巴比倫后,他的信息還未結束。神的目的明顯是建立,拆毀只是為建立而預備的。所以,神指示先知耶利米預言,被擄之以色列和猶大百姓必返回故土,遭禍后他們必蒙拯救,神要折斷他們頸上的軛,扭開他們的繩索,使他們不再作奴僕,神要懲罰他們的敵人,醫治他們一切的創傷,使他們重享感謝與歡樂(三十章)。他們必享一切豐富,神要安慰他們,使悲哀變為歡喜,主要建立、栽植他們。

先知在這裡遠遠見到彌賽亞來到,完成救贖工作后與民立新約之圖畫,肯定神的約要刻在人心中,主要徹底赦免他們的罪孽。先知更遠遠見到新天新地永恆的境界,成了百姓之盼望(三一章)。西底家因耶利米的預言對他不利,將耶利米囚起來。雖在獄中,但耶利米之事奉仍未停止∶神叫他買地預言將來必有土地買賣之事,先知預言城已交巴比倫手中,且被毀,民必被擄,但日後神必領他們返回故土(三二章)。將來返回應許地后,百姓必充滿喜樂,他們的罪必得赦,神要重建他們的城邑及國家,又興起義君(彌賽亞)治理他們,大衛的約必會成就(三三章)。

第三十章         第卅一章         第卅二章         第卅三章
重歸故土         訂立新約          購置產業        彌賽亞國度
新的歡樂        與神新的關係   預言新的經濟景況      新的國度

著名心理學家杜博生(James Dobson)強調管教與懲罰不同,為人父母者不得混淆∶前者是積極的,後者是消極的;前者看將來,為要建立、改善,後者看從前的錯失,為要泄忿;前者出於愛,為受管教者著想,後者出於忿怒,為施罰者著想……神對他子民所施的,明顯是管教,叫他們學習功課,改善自己,所以每次管教中,都帶給他子民將來的盼望及神的拯救。弟兄姊妹,我們對子弟、學生所施行的,是否有意義的管教?抑無意義之懲罰?

若你知道你居住的城市一定有大地震,或有戰爭,敵人會霸佔一切產業,你會在那裡買地置業嗎?神明知猶大將被巴比倫侵吞,一切將被充公,但仍要耶利米買一塊地,若你是耶利米,你會聽從這個命令嗎?先知對這看來不合理的命令,他的反應如何?(耶卅二16-25)你從他身上學到什麼功課?

金句:耶利米書卅一章卅三至卅四節

31:33 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 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31:34 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8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6 21:50 | 只看該作者

更多的金句

這段經文所記載的事件發生在耶路撒冷城破之前,但卻充滿了希望。很多的金句,都是神給我們永恆的應許。

31:3 古時〔或作從遠方〕耶和華向以色列〔原文作我〕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

31:20 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么、是可喜悅的孩子么、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  

32:26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32:27 我是耶和華、是凡有血氣者的 神、豈有我難成的事么。  

32:37 我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將以色列人趕到各國、日後我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出來、領他們回到此地、使他們安然居住。  
32:38 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 神。  
32:39 我要使他們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們永遠敬畏我、使他們和他們後世的子孫得福樂。  
32:40 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  


33:2 成就的是耶和華、造作為要建立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他的名.他如此說、  
33:3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33:20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若能廢棄我所立白日黑夜的約、使白日黑夜不按時輪轉.  
33:21 就能廢棄我與我僕人大衛所立的約、使他沒有兒子在他的寶座上為王.並能廢棄我與事奉我的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約。  
33:22 天上的萬象不能數算、海邊的塵沙也不能斗量.我必照樣使我僕人大衛的後裔、和事奉我的利未人多起來。

今天大衛後裔中並無人作王,而耶路撒冷也無祭司利未人在聖殿
獻祭,這是否表示33:20-22 的應許已落空?

到底這應許如何兌現?參弗1:20-21; 彼前2:9; 啟1:5-6。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9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7 21:45 | 只看該作者
第32周 第4日  受神審判的西底家  耶卅四至卅九章

耶利米書卅四至四十四章全是歷史事迹,在卅四至卅九章中,作者先述耶路撒冷亡國前的一些史跡,旨在說明因猶大的不義而遭神的審判、使國家日趨滅亡的邊緣。在先知預言耶路撒冷要受審判以後,君民仍執迷不悟,他們仍不讓作奴僕之弟兄自由,在應允釋放以後又反悔勉強他們為奴。

除利甲族謹守神的誡命以得福、蒙保守外,其餘的百姓均違主命(卅五章)。神還藉先知將預言寫在書卷上,然而,那作威作福的首領、君王不獨不願聽從神的話,甚至不想任何人讀到神的話,竟將預言書卷焚毀。他們以叛國罪將先知耶利米逮捕下獄,但神保守他的性命,后因西底家要問預言而釋放他。雖然耶利米再度被牧伯所囚,神又藉以伯米勒說服王救了他。他再度回到王宮,信息始終一致:「要活命只有投降,否則是死路一條」。

果然,不久以後,巴比倫陷耶路撒冷,將昏庸無道、不聽忠言、悖逆神、愚昧的西底家及一切子弟、貴胄拿住,剜了王的雙目,殺了他的眾子,殺死貴胄,毀耶城及聖殿,擄去其餘百姓,耶利米及曾救他的以伯米勒則蒙保守。

第卅四章    第卅五章     第卅六章     第卅七章   第卅八章   第卅九章
以弟兄為奴 利甲族守約    焚燒預言    囚禁先知    再囚再放   悖逆者結局
背 約        得 福        褻 瀆      王怕死求禱    投降!    城破人亡

耶利米為傳義道、真理而屢次被囚,他仍在獄中時,亦屢次求告神的名,求他顯出公義的手,釋放他,懲治惡人,但神曾這樣答覆他:「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卅三3)神有很多時候不一定按我們所求的答應我們,但他的旨意肯定比我們所想的好。他藉先知所預言的,無一不應驗。在禱告未見果效時,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候神的作為及他的時間。

「恆忍」、「忠心不變」、「赤子之心」乃是門徒素質的最重要部分。神不是看我們有多大能力、靈性多好,乃是要看我們對他的心是否歷久常新、自始至終不變,不論在順境、逆境中仍經得起考驗。請思想,在你信主以後,有沒有軟弱、後退的時候?你知道那些東西仍影響著你「赤子之心」?你會怎樣突破這些障礙?

金句:39 章17-18節
39:17 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拯救你.你必不至交在你所怕的人手中。  
39:18 我定要搭救你.你不至倒在刀下、卻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因你倚靠我.這是耶和華說的。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0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8 22:04 | 只看該作者
第32周 第5日 死性不改的百姓 耶四十至四十五章

耶路撒冷淪陷后,城中數以千計的百姓被擄至巴比倫去。尼布甲尼撒任命基大利為傀儡省長統管猶大區,但此人昏庸無能,不能分辨真偽,不辨好歹,后被以實瑪利所殺,另連累多人遇害。基大利遇害后,猶大國民怕巴比倫人報復,人人自危(四十至四一章)。百姓前來耶利米那裡求問神旨意,耶利米清楚告訴他們,若他們仍然留在猶大,他們仍得享安逸,但若他們離開猶大往埃及,他們必遭刀劍、飢荒、瘟疫而死,無一存留(四二章)。可惜的是,這些百姓得到神的答案后,卻不聽從,他們將一切百姓,連同先知耶利米都帶到埃及,令先知十分氣憤。神藉先知預言,埃及必為巴比倫攻擊(四三章)。百姓在埃及事奉偶像,必被剪除,逃至埃及之猶大民必遭殲滅。對著這些明顯、嚴厲之警告,他們從上到下仍置若罔聞。此時,連身為耶利米門徒及書記的巴錄也心灰意冷,耶利米安慰他要緊隨神旨。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昏庸的傀儡    傀儡遇害     尋求指引     到埃及避災   保不住的天堂    巴錄低潮
基大利          混 亂         試 探        悖逆主     假的安全感      安 慰
           

耶利米在患難及顛沛流連之中仍堅忍事奉主,除了他對主的信心,神的保守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個門徒,一個與他志同道合的門徒巴錄。巴錄曾是耶利米的秘書(卅六4,32)、買賣土地的代表(卅二12-15)及共生死的莫逆之交(四三2-7)。保羅亦有這樣的莫逆之交(羅十六3-4,提后四11,西四10等),保羅有很多莫逆之交,是他親手帶領歸主的。弟兄姊妹,你有這樣的莫逆之交嗎?

約哈難及猶大百姓在有急難時亦求告神,問先知有關神的旨意。然而,他們自己本身已有既定主意,所以當先知將神的旨意說出后,他們仍行自己認為是對、其實是死胡同的路。他們有如任性悖逆的孩子,做了決定后才要求批准。你在求神心意時,自己有沒有先作了決定?若然,你應認真認罪,求神寬恕並改過。

金句:耶利米書四十四章 2-3 節
44:2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我所降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城的一切災禍、你們都看見了.那些城邑今日荒涼、無人居住.  
44:3 這是因居民所行的惡、去燒香事奉別神、就是他們、和你們、並你們列祖所不認識的神、惹我發怒。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8-9 0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樓 唯慎 的帖子

非常感謝唯慎弟兄的查經帶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2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樓 來往加國 的帖子

濫竽充數,代課老師,等著正是老師趕快假期回來。 加國弟兄放假玩得開心吧?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3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22:20 | 只看該作者

第32周 第6、7日 對列國的管教 耶四十六至四十九章

有不少人問∶「我們中國人亦有自己傳統的儒家禮教及思想,為什麼要信洋教,信一個微不足道之以色列弱國的神?」先知耶利米在這裡很有力地回答∶「神並非以色列的神而已,他乃是全地的主宰。」在耶利米書四十六至四十九章,我們可以見到神的權威擴展至每一個國家民族的每一個人身上,他的影響力遍及全民的每一件事上。他首先藉先知預言埃及必敗於幼發拉底河畔,她必被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擊敗,她的百姓及財物必被擄去。北埃及要成為荒場,無人居住,他要使人知道,埃及的神並非真神,法老亦非神(四十六章)。

神也指著非利士,預言她要滅亡,法老要使迦薩變成荒場,然後才敗亡給巴比倫(四七章)。摩押自恃多財,自恃勇士眾多,又因她驕傲、悖逆神、輕侮主的選民,所以神必使她受罰,她一切祭司、首領必與財物一同被擄,城邑荒涼,無人居住,但神又應許她日後得以復興(四八章)。

亞捫從前取以色列地為業,但神預言她必受罰,以色列要得她的地為業,她的祭司、首領亦必被(巴比倫)擄去,但神會在日後叫他們歸回。以東亦難逃劫數,她雖如大鷹高高搭窩,但神要將她拉下來,她的城邑要永遠荒涼。其他受懲罰之國家亦包括大馬色、基達、夏瑣,神要使這些地方成為荒場。以攔也必受懲罰,她的子民必被分散至各國,但神卻答允日後使他們歸回。神對列國的預言從東到西,從以攔至以東,目的是讓每一個拜假神、偶像的國家都知道,只有這位全能、公義的神才是獨一的真神、宇宙萬物的主宰。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預言埃及受罰    預言非利士滅亡  預言摩押受罰、復興       亞捫、以東、大馬色、基達、夏瑣、以攔之命運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他掌管列國命運
 
列國今在何處?非利士即今之迦薩;摩押、亞捫、以東及基達即今之約旦;大馬色即今之敘利亞;以攔及巴比倫即今之伊拉克;埃及面積縮小了,但仍保持國名。他對世界列國之預言及應驗,表明神乃全地的主。

神所關注的,是叫世上萬族萬國都能認識神是唯一的救主。在你的禱告中,你有多少時間為其他國家的人民祈禱?從今日開始,按你在新聞所得知的,逐一記念他們吧!

金句:使徒行傳十七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節
17:24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17: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17:26 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脈〕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17:27 要叫他們尋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4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22:33 | 只看該作者

46-51章 論及列國的信息

七十士譯本將本段置於25:13之後,而以25:15-38總結,顯示本段曾以一個獨立的單元流傳一時。正如其他幾個大先知專論外邦列國的信息,也是插在給選民的信息中間 (參賽13-23章; 結25-32章) , 表明舊約一個重要的主題:耶和華不僅是以色列的神,也是統管列國的君王,外邦人的命運同樣 在以色列的神手中,而巴比倫乃是神用來對付列國的鞭子。

耶利米書 第四十六章 註釋

1-12  迦基米施之役

迦基米施是敘利亞北部幼發拉底河(即伯拉河)流域一個重要城鎮,昔日為赫人的首都,主前六○五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與埃及之間決定性的戰役在此發生,結果北上支援亞述抗巴比倫的法老尼哥慘敗而遁,埃及帝國稱霸近東的野心受到挫折,本段對此役有精彩的描述。
10        「報仇」:可能指法老尼哥殺死約西亞王一事(王下23:29)。

13-24  預言巴比倫入侵埃及

此次入侵的年代不清楚,主前六○四年尼布甲尼撒開始西進,襲卷非利士人的城市亞實基倫(參47),進而向埃及壓境;也可能是指五六七年的入侵(參43:8-13注)。

耶利米書 第四十七章 註釋

第1節標題 「法老攻擊迦薩」 的歷史背景不明,可能指主前六○一年法老尼哥擊敗尼布甲尼撒後,乘勝攻下迦薩,以重建他在巴勒斯坦的聲威。

2          「有水從北方發起」:指巴比倫將如洪水般侵入,史載尼布甲尼撒於迦基米施之役後,確實南下攻破非利士各城,包括亞實基倫。

4          「推羅西頓」:是腓尼基的主要海港,位於非利士之北;從北
            方來的敵軍先擊敗它們才入侵非利士,這裡的意思是:推羅西
            頓的救兵既已被剷除,非利土地便危在旦夕。
       「迦斐托海島」:即革哩底島,為非利士人的祖居地。(參摩9:7)

[ 本帖最後由 唯慎 於 2008-8-9 22:43 編輯 ]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5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22:34 | 只看該作者

耶利米書 第四十八章 註釋

1-47  論摩押

本章與賽15-16章很多相似處 , 可能是耶利米借用以賽亞的資料,也
可能兩人皆引自一個更古老的資料,因為摩押與以色列的夙怨可追溯
至出埃及的時代。我們對摩押的歷史不盡知曉,迦基米施之役後,摩
押與猶大都淪為巴比倫的附庸,約雅敬叛變時,摩押還出兵助巴比倫
平亂(參王下24:2), 更加深兩國的仇恨。主前五八二年尼布甲尼撒
曾重重打擊摩押,不久摩押為亞拉伯人所侵入,終告亡國。本章預言
大約就在摩押亡國前不久宣告的。

1-10  摩押的毀滅

本章很多地名仍未能確定地點,有些城市在以色列征服迦南時是划給
流便支派(參書13章),但後來又被摩押佔領。摩押地是屬山谷區與
平原區(參8) , 包括約但河谷與約但河東由亞嫩谷到希實本的高原。

摩押一向自滿自足,從未身歷如猶大被擄的苦難,但這種景況馬上就

要改觀。

11        摩押向以出產葡萄美酒著稱。葡萄酒乃存放在酒罈里,讓雜質
            沈澱,然後倒到另外的器皿,直至澄清為止。這裡以未換過容
            器的酒比喻摩押的安逸。

13        「伯特利的神」:即以色列人所拜的牛犢(見王上12:29)。

17        「悲傷」:原文作「搖頭」,有憐恤安慰(參15:5)或嘲笑(參22:7; 44:14)之意。

        「結實的杖」:應作「能力的杖」,代表權勢(參詩110:2)。

[ 本帖最後由 唯慎 於 2008-8-9 22:44 編輯 ]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6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22:38 | 只看該作者

思想問題(第46-48章)

1 試從第36章找出埃及人歷來所倚靠的事物。

  神要如何對付這些?

  27-28節對屬神的子民有何安慰?

46:27 我的僕人雅各阿、不要懼怕.以色列阿、不要驚惶。因我要從遠方拯救你、從被擄到之地拯救你的後裔.雅各必回來、得享平靖安逸、無人使他害怕。  
46:28 我的僕人雅各阿、不要懼怕.因我與你同在.我要將我所趕你到的那些國滅絕凈盡.卻不將你滅絕凈盡、倒要從寬懲治你、萬不能不罰你.〔不罰你或作以你為無罪〕這是耶和華說的。

2 第47章如何強調非利士人的毀滅是從耶和華而來?
  你認為今日邦國的興衰是否也操在神的手裡?

3 從48章看來,摩押歷來以什麽為榮?
  今天你是否自以為居於榮耀的位,大有保障(參18)?
  摩押的下場對你有何警惕?

4 第48章10節對摩押的未來毀滅者說:「懶惰為耶和華行事的,必
  受咒詛。」

  你以為這話對知道主命令卻疏於遵行的人是否同樣適切?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17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9 22:42 | 只看該作者

耶利米書 第四十九章 註釋

1-6  論亞捫

亞捫與以色列長久以來時有磨擦爭戰(參士11章; 撒上11章; 撒下10章
);主前第八世紀先知阿摩司曾譴責亞捫在基列地的暴行(參
摩1:13-15);七三三年,約但河東的以色列人為亞述所擄去(參
王下15:29) ,  亞捫趁機佔領迦得支派的土地 (參1); 迦基米施之
役後,亞捫可能也向巴比倫稱臣,約雅敬叛變時,亞捫亦助巴比倫聯
軍剿亂(參王下24:2); 此外,亞捫亦曾參與五九四年的叛變(參27
章),五八二(三)年尼布甲尼撒向亞們、摩押、猶大採取報復(參
52:30) ,  不久亞們再遭亞拉伯族入侵而亡。本章或在亞捫亡國前不
久宣告的。

7-22  論以東

這段與俄巴底亞書有若干平行經文(參48章注),皆反映主前五八六
年猶大滅亡後兩國間的仇恨。原來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時,以東
身為兄弟之邦不但沒有援助猶大,反而袖手旁觀,趁火打劫。
(參詩137:7; 結25:12-14; 俄)

23-27  論大馬色

大馬色原為亞蘭的首都,哈馬、亞珥拔是大馬色以北的兩個城邦,主
前七三二年亞蘭亡於亞述 (參賽17:1-3), 六○九年亞述亡後,這三
個城市或暫獲獨立,迦基米施之後再成為巴比倫附庸,本預言或即描
述巴比倫大軍進入哈馬、亞珥拔時,消息傳到大馬色,居民驚惶失色
,未作任何抵抗即棄城而逃,以及大軍過後,城市被毀的凄涼景況。
另一可能的解釋是大馬色淪陷,哈馬和亞珥拔接到消息後士氣大減,
人心惶惶。

28-33  論亞拉伯部落

基達、夏瑣為定居敘利亞沙漠地區的亞拉伯游牧民族,本臣屬亞述帝
國,亞述亡後,這些亞拉伯部族不斷騷擾巴比倫,主前五九八年尼布
甲尼撒南下攻打猶大,順道征服基達、夏瑣。


28        「夏瑣」:並非指加利利的城市,此字原文即「村莊」,這裡
            是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區名稱。

34-39  論以攔

以攔在巴比倫東方,今伊朗西南方,古代是米所波大米一個舉足輕重
的民族,主前第七世紀為亞述所征服。據巴比倫年表的一殘簡所示,
主前約五九六年以後,尼布甲尼撒與以攔間曾起衝突,而本段預言的
時間表明是五九七年西底家登基時,或即針對這次衝突而發。

[ 本帖最後由 唯慎 於 2008-8-9 22:44 編輯 ]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8-10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樓 唯慎 的帖子

假期的確玩得很開心,收穫也很多。特別是在叢林野外,晚上看滿天明亮的繁星,只有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看到過。即使在現在的多倫多也看不到這麼多星星。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