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鮮為人知的紅軍「特種部隊」:鄂豫皖手槍團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7-31 1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姚天成的授銜照:姚天成當時任八十二師宣傳隊宣傳員、八十二師特務營二連指導員
    翻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名錄》,不難注意到鄂豫皖紅軍的一種特殊部隊編製——手槍團。它最初出現於1934年紅二十五軍準備長征之前,建立了第一支紅軍的手槍團。紅二十五軍走後,繼續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紅二十八軍,在建軍初始,即便總兵力只有四個營,也建立了一支300餘人的手槍團,直屬於軍部。
   
    以後來的眼光看,可以說,手槍團是當時紅軍的一支「特種部隊」。
   
    就其起源而言,「手槍部隊」本身並不是紅軍的創造,在北洋軍閥中就有過。但其最初主要是作為警衛部隊出現的,並無「作戰兵種」的意義,一般編製都不大,有的就叫做「手槍隊」,當時最大的編製就是手槍營了。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的手槍團編製,也與舊軍隊有關,它來自當時圍剿鄂豫皖蘇區紅軍的有北洋軍背景的一類國民黨部隊——前西北軍部隊。例如,吉鴻昌的二十二路軍,梁冠英的二十五路軍,鄭廷珍的獨立第五旅等,都曾經是馮玉祥的西北軍舊部。這些部隊中,稍微大一點的,如吉、梁所部,都編製了手槍團。在一支軍一級部隊中,搞到一個團這樣大的手槍部隊編製,顯然不純粹是衛隊性質的了。其實,在西北軍發展的中期,「手槍部隊」已逐步地脫離了純粹警衛部隊的特點,開始有了「特種兵」的性質。1926年西北軍在山西與閻錫山的部隊作戰時,時任軍長的石友三,曾派了一個旅的手槍部隊,約3000餘人,一個軍顯然不需要這麼大的警衛部隊,一手執「自來得」手槍,一手執大刀,把晉軍打得聞風喪膽。自那時起,西北各級都設置了規模比較大的手槍部隊:一般而言,方面軍下轄一支手槍旅,軍下轄手槍團,師下轄手槍營,手槍部隊官兵均裝備以駁克槍、大刀等。一遇關鍵時刻,手槍部隊官兵便一手執手槍,一手揮舞著大刀,大呼大叫地接敵近戰?庵中酌臀薇鵲惱絞跬換鰨???湊蕉?紫雀?枇說芯?看蟮男睦碚鶘澹??湟庵玖ρ桿俅蚩濉U庠謨虢?槭Σ慷幽酥寥氈揪?幼髡街校?伎梢允盞膠艽笮Ч?K?鑰梢越凶齙筆崩?誹跫?碌摹疤刂直?薄?/P>
   
    紅軍的手槍部隊,與西北軍有一定關係。不過,最初紅四方面軍開始編製這種部隊時,也還只是起警衛部隊作用,所以開始也只編到了「隊」,最多編到營一級。因此,在我軍的沿革介紹中,除了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都看不到「手槍團」這樣的編製,,一般「沿革」都只介紹到團。
   
    那麼,為什麼紅二十五軍和二十八軍部隊規模小了,反而要採取這種規模比較大的「手槍部隊」編製呢?——這就與後來戰爭形勢的變化有關了。
   
    在紅四方面軍時期,隨著部隊規模擴大,主要作戰對象,逐漸從國民黨軍的營、團級單位為主,轉變到以師、旅級單位為主。與這種對象作戰,戰鬥時間一般也會比較長一些,例如蘇家埠之戰,就持續了好幾個月。但到了紅二十五時期,部隊規模縮小,作戰對象也就縮小到以國民黨軍的旅、團級單位為主,除了七里坪那種失誤之戰外,作戰時間一般都比較短促。而到了紅二十八時期,部隊規模進一步縮小,作戰對象就更小了,在主動出擊的情況下,一般對手都以營級以下單位為主,很少與敵軍團級以上的單位作戰,作戰時間一般也就很短,少有超過6、7個小時者。另外,就是在敵人實行拉網式大規模清剿情況下,遇敵偶然性增大,有時我軍在突然接敵時,在數量上就可能一點也不佔優勢。在這樣的戰爭形勢下,建立一種規模稍微大一點,突擊力很強的部隊,使其在關鍵時刻進行強大的戰術突擊,有利於較快地改變戰場形勢。像1935年的桃嶺戰鬥,我軍總計約五個營的兵力,敵軍實際投入兵力先後有接近兩個團,屬於雙方實力差別不大的一次戰鬥,在這種戰鬥中,把手槍團作為突擊時的一支生力軍,,此戰手槍團由方永樂政委親率對低實行突然迂迴,就會有較大收效。還有一點,那時候的戰鬥,到了最後決戰時,往往是以白刃格鬥結束,在這種情況下,短距離的抵進射擊的機會很多,手槍就可以發揮比步槍更有效的作用。在我參加過的1937年夏的白羊山戰鬥中,我特務營與東北軍作戰,雙方兵力差別並不大,在最後的近距離混戰中,李世焱同志所率的手槍團的一個分隊,以快速、準確的抵進射擊,迅速擊斃擊傷了大量敵人,為最後殲敵起了重要作用。
   
    手槍團戰士的裝備,除了配以手槍與西北軍有一點類似外,其餘均考慮其戰術突擊隊的特點而設置:一般每人還配有馬步槍一支,這是考慮到,部隊同時也經常與敵較遠距離作戰,但又不能背負過重,馬步槍就比較合適。紅二十八軍手槍團沒有像西北那樣普遍配有大刀,白刃格鬥時,一是靠手槍抵進射擊,二則靠馬步槍上的刺刀和槍托。根據這種裝備的特點,其兵員也要求更強一些:一是單兵作戰力強,反映靈敏,槍法準確。像第一任團長余雄同志,就曾帶一個班打垮張學良一個營。二是近距離格鬥能力強,所以體格一般都很強健,像在手槍團擔任過分隊領導職務的李世炎、鄧少東等同志,身材都比較高大,體力很好。後任團長「老嚮導」詹化雨同志,雖然個頭不大,但身強力壯,短小精悍,反應敏捷,頭腦清楚。
  隨著戰爭形勢越來越殘酷,紅二十八軍進行的各種各樣的小規模游擊戰增多,就更需要「特種部隊」了。手槍團,也就越來越多地作為偵察兵、突擊隊、尖兵、排、班、哨兵等特種兵使用了。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手槍團作為突擊隊使用中的「化裝偷襲戰術」,這是紅二十八軍三年游擊戰爭慣用的一著,在攻寨略堡,過關越卡等戰鬥中,都非常有效,紅二十八軍的老戰士們,直到很晚都記得詹化雨等手槍團指戰員化裝襲敵的生動例子。解放后拍了不少有「化裝襲敵」情節的電影,像《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奇襲》等,由於那些優秀演員們表演得很「神」,使不少人都覺得那純粹是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中不會那樣「神」。其實,這種看法只對了一半:確實,紅軍戰士多是農民出身,要他們像電影演員那種豐富多彩的表演神情,做起來的確比較難;但是,殘酷戰爭的血與火的考驗,又逼得我們的紅軍指戰員不得去認真學習和研究新的作戰方法,當他們發現,用「裝腔作勢」、「裝神弄鬼」這套辦法,可以有效地克敵制勝時,他們照樣可以很快地掌握,而且還可以表現得相當不俗。其實人們不妨設身處地地想一下:當你與荷槍實彈的敵人只有幾步距離、而敵人隨時都可能識破你時,如果沒有超常的鎮靜、膽量、反應、動作,你就根本無法控制住局面。1936年初,方永樂政委讓參謀丁少卿帶一營營長林維先單獨活動,他們數次用化裝戰術,均連連得手。四月下旬一天,部隊活動到湖北黃陂的姚家集碉堡時,丁又想如法炮製攻克之。開始倒也順利,敵人已經有一個排長出來「迎接」自己的「弟兄」了,可能是連連得手後有一點驕傲的原因,也可能是為了裝得更像慣於欺壓士兵的國民黨軍官吧,丁少卿竟然出手打了那個倒霉的排長一個耳光,這種過火表演,使我軍意圖提前暴露,碉堡里的敵人立刻關門架槍。到這種關鍵時刻,就看誰出手更高一籌了。結果,還是林維先同志反應高敵一籌,他突然抓住那個敵排長,一邊用手槍頂著他,一邊拖著那傢伙,迅速掩護部隊向後撤退。如果不時林這一先敵動作,而是敵人架好的機槍先行射擊,那麼,當時距敵碉堡最近的部隊領導,就不知會有多大傷亡。
   
    在這種「兩軍相逢『快』者勝」的短兵相接戰鬥中,手槍部隊,以其隱蔽性好、出手快、火力也比較強的特點,使之最合適擔任化裝襲敵特種兵的職能。而正是有了這支特種兵的示範作用,紅二十八軍指戰員從師到團、營、連幹部,都形成了一種傳統:大多比較善於手槍戰鬥。1946年,我在吉林昌圖遇敵突襲時,與敵僅一牆之隔,不得不一邊與敵人拼手榴彈,一邊拿來警衛員的駁克槍與敵人對射,最終也沒有吃虧,就是得益於紅二十八軍時期「手槍團傳統」。
   
    手槍團的負責人,還可以在混編部隊作戰中擔任「臨時主官」。紅二十八軍建立初期,幹部犧牲很大,特別是在方永樂犧牲后,紅82師已無一名師級幹部,但是,部隊又經常需要分兵活動,遇到這種情況就必須臨時指定臨時負責人。有時侯,高敬亭同志會指定一位指揮經驗比較豐富的幹部,例如曾經擔任過紅75師師長的丁少卿,紅82師師長的林維先,都在當參謀、營長、副團長時,擔任過這種「臨時主官」職能。儘管手槍團實際兵力只有一個營,但因其為「軍屬單位」,所以它的團長還是部隊中的主要負責幹部之一,也就可以擔任分兵行動時的領導。1936年秋和1937年春,軍政委高敬亭曾兩次派手槍團長詹化雨同志,率一營和特務營單獨活動。而在1937年初,一營和特務營殲敵33師一個營,就是在分兵活動中擔任臨時最高指揮員的詹化雨指揮的一場成功之戰。
   
    上面說的,是從「實」的方面看手槍團編製所起的作用,手槍團編製還有一種「虛」的作用。在三年游擊戰爭中,為了迷惑敵人,紅二十八軍大量地使用一些「虛虛實實」的部隊番號,例如,就曾先後使用了紅82師所有三個團:244團、245團、246團的編製。這些番號,有的也確實有過實在的部隊,像徐誠基任政委的246團,梁從學任團長的245團,當時都是有實在的部隊的,但是,其兵力卻遠不如真正的一個團那麼大,也就二、三百人,其主要作用還是為了迷惑敵人,因為這種部隊在寫宣傳標語時,就可以用「紅82師24X團」字樣,就是我們自己人也不會感到不自然。使用過的地方部隊番號,就更是數不勝數:什麼鄂東北獨立團、什麼一、二、三……六、七路游擊師,以及「XX戰鬥營」,例如黃岡戰鬥營、潛山戰鬥營之類,弄得敵人暈頭轉向,總是搞不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少兵力。由於習慣上手槍團是一支「軍屬部隊」,特務營為「師屬部隊」,使用這種番號,就可以使敵軍認為「紅二十八軍」、「紅82師」這樣的部隊確實是存在的。鄂豫皖根據地在三年游擊戰爭中可以吸引那麼敵人,其成功的奧妙恐怕遠不止這些吧!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