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西文化衝突凸顯 加華裔教育子女陷兩難

[複製鏈接]

85

主題

112

帖子

9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sa76 發表於 2008-7-29 0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加拿大《星星生活》報道,那些在中青年時期移居海外,自認為已經定型的移民們,只有面對自己尚未成年或者呱呱墜地的孩子時,才會聯想到中西文化間的衝突 ──這個混沌地帶彰顯他們的自身處境。無疑,華裔移民的教育更多時候可能是中國式的,關於孩子將來的種種願望中,那隱而不宣的是,希望他們成為一顆喜歡適 合併屬於加國土地的中國樹。但生活環境的影響是否可能在自己的想象及掌握之內……

  中國話&方塊字

  「孩子中國話說的怎麼樣,讀寫是不是真的很難了。」見到孩子,總要問上這麼一句。這個如若生養在中國,就根本不需要關心的事情。但在加拿大,孩子們學說中國話是關乎感情,還是僅僅作為工具?

  人物:Peter,男,36歲,來加拿大5年,兒子8歲。

  「怎麼都沒有想到,說中國話這事成了一件需要特別關注的事。孩子登陸的時候3歲,話已經說的挺好,在家裡吧,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很自然的和他說中國話。後來,不知不覺,自己說話也開始不利落了。想到一個詞,不知道怎麼用中國話來表達,倒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英文。大腦把英文給選擇了出來,讓我們覺得這樣表達才能確切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而對方也能準確的了解自己的感受,而那個對方也是一個中國人。我們開始在家裡半中半英地講話,也沒有覺得什麼不自然。直到有一天。」

  那天,他現在還記得挺清楚。但清楚的不是那些話,而是他竟然有一些沒有聽懂。「當時真的有些把我嚇壞了,突然間覺得孩子提前長大似的。文化代溝,不能溝通,兩個世界等等的詞語湧上頭腦。曾經我們還為他那些滑稽的中國話而覺得好玩,現在他竟然已經不說了。我們才警覺自己也時常不說中國話了,也時常提筆忘字,忘記中國字怎麼寫。」

  接下來的決定,就是馬上報一個周末的中文班。「除此之外,晚飯之後,我們一起和孩子學中文,竟也拿起了教拼音的書本。想想,現在學中文的方法就像是我們在國內學英文一樣,根本不是一個能學好語言的方法。可是,不管怎麼說也是強化一下。我和老婆也達成共識,在家裡不講英文,讓孩子盡量用中文表達。而我們在他生日或者節日的時候寫中文賀卡給他。」

  但在這個教育問題上,也曾經受到孩子小小的抵制和一個朋友的質疑。中文這樣的教法,充其量也就是中國一個文盲的說話水平。」

  「是啊,讀很難,寫一篇比較像樣的作文就不用說了。等以後孩子覺得對中文有興趣再自己學不難,而我們中國人家庭又有語言環境。說到底,我們在這裡學會說並不難,很多老外經過學習都會說,但要他深入了解中國文化那就不容易。這個不容易無論對外國人還是生活在外國的中國人都是一樣。」

  「不管怎麼樣,大多數人心裡還是想讓孩子能說流利的中文,要是能讀報紙能寫文章就最好了。或許,真的,中國、中國話、中國菜只有出國之後才成了自己的標誌物。想著自己孩子以後只能和自己講英語,怎麼就不如鄉音聽著親切。」他說這中文還是要學下去,沒有什麼需要探討的,倒是方式方法需要有些討論。

  「我也決定學習一個朋友的經驗,與其填鴨式的學習中文,不如讓孩子了解中國文化,文化比較有趣。我覺得加拿大很鼓勵多元文化,經常有一些多元文化節啊展覽什麼的。很生動,孩子也喜歡。當然,有機會,帶孩子回國看看更好了。」

  華人圈子&外國朋友

  「你說,要是我們孩子以後嫁個黑人……」這無關乎種族問題。移民經年,她的交際圈也是華人。有的時候不是不能擴大,而是有些不願。「和華人在一起還是舒服些,說一些方言,話題能聊得很開表達的很酣暢淋漓。」而孩子們呢?

  人物:Jane,女,39歲,來加拿大6年,女兒11歲。

  「剛登陸不久,孩子就要送小學。那個時候的混亂真的還記憶猶新。就是選校的事情,當然還牽涉到搬家的事情。上什麼學校是按照住址劃分的,要上好學校就得住到相應的區域去。在這個問題上我和老公有些分歧。我覺得我們現在生活要緊,上班的事情還是重要,孩子上學哪裡都可以,這裡的學校都還不錯。我們家附近就有一個小學,也去看過,感覺挺好,老師都很和善。」

  「然而老公不這樣想,他說我們這個區印巴人比較多,我說你到加拿大還搞起種族歧視來了。整天說白人歧視中國人,這中國人還歧視黑人印巴人。真的很不應該。然而,他說的一句話,似乎玩笑的話卻讓我楞了半天。他說女兒以後嫁個黑人你同意不。我衝口而出說不同意。他笑著問我,為什麼不同意?你也搞歧視?不是不是,我當時真的被他給問住了。」

  「他說的對我來說很深奧。他說這是一種認同。就像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血緣超乎物理生理的而成為心理感情的。移民總是為身份啊歸屬啊感到些微困惑,因為有些認同只有在成長的文化圈子裡才有共鳴。他想給孩子一個華人的圈子。雖然,我們覺得這樣有些自私。但我們當時這樣想,在國外,外國圈子不用擔心,孩子一定有超乎你想象的外國朋友,只是華人圈子需要家長的營造。可能我們有些老舊,還真希望女兒以後嫁個華人,這樣和女婿還有親家也好溝通一些。或許,中國人骨子裡還是有大家庭的想法。」

  他們知道,好學校吸引華人,而華人多了,學校的排名就更好些,因為華人比較重視教育,放學后的時間也抓的緊。

  「孩子之間也能有一個好的互動吧。也不知道是不是作為移民比較沒有安全感,對於孩子課業已經各方面的表現還是很在意的。我們給女兒選擇了很多中國移民推薦的好小學,搬家到了附近。心裡還真覺得很滿意。可是現在問題又來了。和幾個朋友聊天,他們來的時間比較長,有的孩子也比較大了。他們說有些如果讓他們重新選,他們不會和華人扎堆。說只是讓自己覺得舒服了,沒有估計孩子的發展。現在孩子還是交往華人朋友多,在學校也是喜歡和中國人一起聊天,雖然他們在一起說的都是英語。」

  「說實話,我們作為第一代移民,很難融入當地的文化,那種遊離的尷尬的感覺不好受,真的很想自己的孩子能夠融入這裡,對這裡有歸屬感。不想讓他們再經受我們經受過的文化陣痛,而多一些遊刃有餘自由自在。」無論處於私心還是心理上的慣性,她還是選擇留在華人多的社區。「可能這根本不能改變她的交際圈子,只是想她能多認識些中國人,而我們也能有更多的中國朋友,多一些彼此之間的活動,多說說俺那旮答的話兒。」

  推動督促&順其自然

  人物:Nancy,女,40歲,來加拿大4年,女兒16歲。

  「我覺得我自己啊,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我是一個好媽媽,雖然這個孩子眼中的好對我仍舊是有些掙扎的。但可能就不是一個好老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這裡,我都是很督促我老公的。給他找學習進修,報讀課程,找尋職位。他是一個很容易滿足並享受生活的人,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少鬧矛盾,但最後還是比較願意聽從我的意見,給自己加班加點的讀書和工作。坦白說,我覺得自己這樣的推動也沒有什麼不對,現在的生活壓力和競爭都這麼大,怎麼可以不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她對著自己的日記本念著,似乎還在使勁地思考著。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沙發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8-8-1 14:03 | 只看該作者
我的感覺是,自己的中文水平原本不高,就很難教會孩子中文,再加上還需要學習英語應付工作、生活,兩相夾雜就自己就混亂了,所以能教給孩子的中文肯定好不到哪去。

解決的方法也許是陪孩子一起閱讀中文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8-10-1 1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lisa76 的帖子

聽其自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1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4
北地劍客 發表於 2008-11-9 09:19 | 只看該作者
首先是在北美,用不著擔心孩子不懂英文,只擔心他們不懂中文。
儘管孩子從小就在北美長大接受教育,隨著他們逐漸長大,他們的玩伴基本上越來越多的是本身的族裔,黑人的孩子與同是黑人的結伴,拉美的和拉美的,印巴的和印巴的,韓裔跟韓裔的最玩得來,日裔的和日裔一起玩,華裔的也基本上跟華裔的扎堆。
這與孩子的出身有關,臭味相投,文化與興趣接近,儘管父母親可能也早已放棄自己的母語,在家裏彼此之間說英語。
雖然孩子多與本身族裔的孩子玩在一起,當家長的也用不著擔心他們將來不能融入社會,當孩子長大之後,進入社會工作之時,他們將能夠很自然的與其他不同族裔的人順利溝通,因爲他們早已適應這樣的多族裔多元文化的環境。
當然最好的是孩子能夠保持本身的文字語言,在自身文化與洋人文化之間進出自如,但説來容易實行真的不容易,尤其是華人。
爲什麽這樣說呢?希望我的觀察過於片面,華人通常過於功利,父母嘴巴說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實際上唯恐他們的英語不靈光,阻礙他們融入洋人社會,在堅持自身文化方面的努力,難以恆久。
反觀日裔韓裔,也包括意裔、西裔、葡裔等等,他們更能保持自身的語言文化,儘管已經是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甚或是第四代。
這與他們的母國社會安定,重視傳統文化有關。當孩子成長到懂事的時候,父輩帶著他們回去旅遊,孩子在旅途中能夠真正的感受到自身的優良文化。我們中國則長期政治動蕩,社會亂象叢生,儘管宇航員能夠漫步太空,但是毒奶劣貨事件不絕於耳,為禍世界,他們難以對祖國文化產生真正的自豪,而能夠不在父母輩的催促下,自發自覺去認識和傳承中華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