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卡拉季奇「萬花筒」:從農民兒子到海牙頭號通緝犯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7-23 08: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21日晚,波黑塞族前領導人拉多萬·卡拉季奇在塞爾維亞被捕。現年63歲的卡拉季奇一生扮演了多重角色,他曾是波黑塞族的靈魂和象徵,也是設在荷蘭海牙的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以下簡稱「前南刑庭」,ICTY)通緝的頭號嫌疑人,長達13年的逃亡經歷更是給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卡拉季奇在1995年4月的資料照片。


  ·農民的兒子

  1945年6月19日,卡拉季奇出生於南斯拉夫聯盟黑山共和國北部杜米托爾山區的佩特尼察村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參加過二戰中塞爾維亞軍事組織「切特尼克」,因此在卡拉季奇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被關在監獄里。而年幼的卡拉季奇不想當農民,而是一心想成為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

  ·精神科醫生

  1960年,年僅16歲的卡拉季奇考取了南共聯盟波黑共和國薩拉熱窩市中等醫學專科學校,就讀薩拉熱窩醫學院精神病治療專業。1971年,卡拉季奇從薩拉熱窩大學畢業后成了一名精神科醫生。1974年至1975年,卡拉季奇赴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接受醫療培訓一年,隨後回到薩拉熱窩的科舍沃醫院工作。

  ·政治活動家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局勢動蕩之時,卡拉季奇投身政治。1990年12月,卡拉季奇在薩拉熱窩建立塞爾維亞民主黨並成為該黨的領袖,該黨的目標是促使波黑與克羅埃西亞的塞族從各自國家分離,再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緊接著,前南衝突與波黑戰爭相繼爆發,卡拉季奇在動亂中迅速崛起。1992年4月,卡拉季奇當選為從波黑共和國脫離后成立的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主席團主席,隨後又當選為該共和國總統。

  雖然卡拉季奇涉足政壇不久,但在政治鬥爭和外交談判中卻能言善辯,講究鬥爭策略,巧妙地利用波黑穆族與克族的矛盾。他頻繁參加國際談判和會晤並發表講話,維護塞族的利益。為此,許多塞族人稱他為「塞爾維亞最優秀的政治家」、「把歐美列強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英雄人物。

  ·戰犯嫌疑人

  1995年11月,在北約的介入下,長達3年半的波黑戰爭結束,波黑塞族被迫走上談判桌。1996年7月,「前南刑庭」發出逮捕卡拉季奇的國際通緝令,指控他在波黑戰爭期間涉嫌犯有「戰爭罪」和「種族屠殺」等多項罪名,特別是對長達3年多圍困薩拉熱窩和發生在1995年7月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殺事件負有直接責任。西方媒體報道說,至少有7500名穆斯林平民在斯雷布雷尼察被槍殺,這被認為是二次大戰後發生在歐洲的最殘酷的屠殺事件。

  ·傳奇逃亡者

  國際通緝令發出后,這位在戰爭期間威震一方的人物從公眾視線中消失,過起隱姓埋名的生活。13年來,北約特種部隊想盡各種辦法,搜遍了波斯尼亞東部和南部的深山老林,而且使用了電話監聽、提高懸賞等種種手段,但卡拉季奇仍然蹤跡全無。美英官員曾經驚嘆,卡拉季奇是「比拉登更難抓」的人。


貝爾格萊德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官方向媒體展示了卡拉季奇最近的照片。


  在當地,有許多關於卡拉季奇的傳聞:有人說他一直沒有離開波黑,可能就躲藏在波黑與塞爾維亞或黑山的交界地區;有人說卡拉季奇為了避免被抓,每天不停地換乘各種車子;有人說他剃掉了濃密的頭髮,蓄上鬍鬚,打扮成神父的樣子;還有人說卡拉季奇睡覺時,總會把一支手槍放在枕邊,併發誓寧可自殺也決不上法庭;還有的說,卡拉季奇是個大孝子,時常會抽空回家看望母親。

  2004年,北約間諜機構安插在波斯尼亞帕萊鎮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帶來了一條令他們振奮不已的情報:卡拉季奇不小心受了點傷,現在正跑回老家求助來了。大批全副武裝的北約特種部隊在坦克、戰車和武裝直升機的支援下突然襲擊並且全面封鎖了帕萊。然而,直到夜幕降落,北約特種部隊除了拘捕了一名據說是「卡拉季奇支持者」的前警官外,一無所獲。卡拉季奇的妻子利利亞娜·澤倫覺得好氣又好笑:「全副武裝的大兵們在牆根上、馬桶里、門背後四處搜查我丈夫。最可笑的是,幾個大兵把大便池攪了好幾遍,生怕他會潛伏在那底下。」

  ·作家和詩人

  身材魁梧、背頭捲髮的卡拉季奇還是一位頗具才華的詩人,自1968年以來曾出版過多本詩集,1994年獲得了俄羅斯「肖洛霍夫作家協會獎」,他的詩被譽為「充滿了人道主義和斯拉夫精神」。他在一首題為《1968年的薩拉熱窩》的詩中寫道,「我聆聽著災難來臨的腳步聲」,似乎那時就已經預見到了波黑的命運。1984年他因非法營造私房坐了11個月的牢,鐵窗生活讓他學會了不少東西。卡拉季奇深受塞爾維亞作家喬西奇的影響,並且正式在其鼓勵下步入了政壇。

  即便是在逃亡期間,他也不忘進行文學創作。2001年,卡拉季奇編寫的劇本《處境》偷偷上市。他在這個劇本里描寫了一個虛幻的國度,那裡有形形色色的人,既有善良的老百姓、勇敢的軍人,也有無恥的政客、自大的假愛國主義者、貪婪的官吏和兇惡的海外勢力等,國家被后一部分人掌握,因此國力衰落,正直的人們處境艱難,但卻沒有灰心。一些看過《處境》的文學評論家認為,劇本充滿幽默感,而且作者的諷刺、挖苦等喜劇手法運用得非常巧妙。據說卡拉季奇曾表示,如果可能的話,他想親自導演此劇。

  2004年10月18日,他的長篇愛情小說《夜之神記》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出版。這本書以一名心理醫生和他妻子的愛情生活為主線,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的波黑社會,小說中的許多人物是以當年的真實人物為原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S城」,而S就是薩拉熱窩的字頭。在書的封面上,是身著便裝的卡拉季奇。出版商說,這是「卡拉季奇的半自傳體小說」。

  作為詩人的卡拉季奇對妻子更是不乏浪漫柔情。2005年,英國媒體披露了追捕卡拉季奇的北約部隊截獲的他與妻子在2001年4月和2002年12月間的來往書信。卡拉季奇在信中說:「親愛的,近40年來,你一直是我最愛的人。我愛你,在腦海中親吻你,站起來吧,用你熱情的眼睛看著我。我對你的愛永不停息。我等不及要再見你,擁抱你。」

  背景資料:海牙法庭多 三大機構莫搞混

  國際上不少司法機構都設立在荷蘭的海牙。但很多人常把這些機構搞混,尤其是將卡拉季奇即將被引渡到的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與我們經常提到的海牙國際法庭弄混。

  ·國際法院(海牙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於1946年4月成立。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解決國家間爭端和向經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構和專門機構提供諮詢意見),沒有附屬機構。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例如戰犯)。這項任務屬於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南刑庭)等由聯合國特設的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

  ·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

  在法國的提議下,1993年2月22日,安理會通過第808號決議,決定正式成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以審理自1991年1月1日起在前南領土上犯有嚴重破壞國際人道主義法的罪犯。5月25日,安理會「鑒於在前南斯拉夫發生的形勢已經危及到國際的和平與安全」,根據《聯合國憲章》第7章採取行動,一致通過第827號決議,建立了前南刑庭。法庭設於荷蘭海牙,工作語言為英文和法文。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就是在這個法庭受審的。

  ·國際刑事法院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 ICC)

  國際刑事法院是根據聯合國1998年7月17日外交全權代表會議通過的《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又稱《羅馬規約》)的規定建立的。《羅馬規約》於2002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國際刑事法院也於當天正式成立。根據《羅馬規約》,國際刑事法院將對批准國及聯合國安理會移交的案件進行審理,但只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後發生的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等嚴重的國際犯罪案件,其最高刑罰是無期徒刑。

  國際刑事法院與現有的其他國際司法機構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永久性的國際司法機構。2006年3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在海牙開始審理第一個案件。


來源: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