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蟄伏抑或突圍:股市資本生存大盤點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7-6 1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按:宏觀經濟進入拐點終於明確,歷經半年爭論和煎熬,這個結論儘管並不意外,7月3日,上證指數仍下探新低。通脹高企、投資放緩、融資環境惡化,越來越多的實業資本被從原來的軌道中甩出來;A股持續低迷,環球市場未見回暖跡象,大量金融資本徘徊場外……陷入資本圍城的不僅是A股。

  蟄伏還是突圍?選擇怎樣的姿態和心態蟄伏?如何尋找突圍的契機和時點?通過一些鏡像呈現,一些爭論和辨析,希望本期專題能有助投資者釐清思緒。

  摩根士丹利

  長期樂觀遭遇短期謹慎

  6個月內給予消費和電信增持評級,給予銀行減持評級;

  6~12個月區間,建議增持煉油行業,減持發電行業;

  長期來看,消費、醫療保健、新能源等行業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

  摩根大通

  股市下半年表現將好於上半年

  香港市場投資估值顯現,大幅下跌機會不大;

  預計內地下半年將再次調高成品油價格,石化類股份將可望減少盈利損失;

  今年底可能再上調電價,發電類股份預期樂觀。

  半年蒸發15萬億:大小非潛水 基金掙扎自救

  今年1月~6月,A股指數幾近腰斬,跌幅深達48%,兩市市值半年蒸發15萬億元。

  從推動市場下跌的資金來源與性質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一是基金、券商、QFII等機構資金;二是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三是大小非;四是私募、企業資金、民間遊資等。

  隨著股市下跌與大小非解禁衝擊,曾經是絕對主力的基金、券商市場影響力雖大不如前,但其持倉比例變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向意義。

  券基增持社會服務業

  Topview數據顯示,在55個板塊分類中,上半年券基持倉比例增持率排名前十的板塊是:其他社會服務業、紡織服裝皮毛、農林牧漁業、其他製造業、土木工程建築業、鐵路運輸、租賃服務業、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採掘服務業、計算機及相關設備製造業。

  其中,其他社會服務業表現最為突出,券基增持率為35.39%,較第二名紡織服裝皮毛高15.51%。

  與此相對照的是,上半年券基持倉減持率最高的林業,總計被減持30.83%,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被減持19.39%,其他交通運輸業被減持16.16%。

  「大量減持林業,是因為相比較其他行業,農林牧漁在第一季度跌幅較小,機構還有機會在較高位套現。而後兩個減持幅度比較大的行業,則是受宏觀調控或高油價負面影響。」某證券分析師分析。數據顯示,在一季度各行業板塊平均累計跌幅為22.5%的情況下,農林牧漁跌幅最小,只有0.9%。

  基金主動與被動減持

  事實上,基金的減持行為有主動與被動之分。

  Topview數據顯示,一二季度基金重倉股分別凈流出資金1697.78億元和583.63億元,總計有2281.41億元市值蒸發。其中,一季度基金凈賣出重倉股867.35億元,二季度凈賣出424.73億元。

  此外,基金年度分紅與贖回壓力也迫使基金公司被動拋售手中股票。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新近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和行業統計報告》顯示,409隻基金(8隻QDII基金之外)上半年分紅接近2000億元;此外,截至2008年6月30日,基金凈贖回678.33億份,相比2007年底的21594.56億份,贖回比例僅為3.14%。「並沒有出現大家預期的巨額贖回。」銀河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說。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末,基金呈現的卻是209億份凈申購。

  金融地產仍被重倉

  今年一季度,面臨調控政策緊縮,高通脹、大小非解禁以及宏觀經濟減速等不確定性因素,基金公司普遍對後市愈加謹慎,在降低倉位的同時,紛紛主動減持金融保險、航空、地產股,農業、消費類板塊則被多數基金看好。但從目前基金重倉結構來看,金融、地產股仍然佔據了主要位置。

  「二季度以來,基金降低市值較大的是金融地產股倉位,銀行、地產股所佔比可能會比以往有所下降。二季度,基金還大筆拋售了鋼鐵、機械製造業和汽車等板塊的股票。」某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此前,招商銀行(600036.SH)、萬科(000002.SZ)、浦發銀行(600000.SH)一直位居基金重倉股前十,持有這3隻股票的基金超過100家。「由於基金二季報尚未披露,目前不好判斷準確數字。」

  Topview數據顯示,銀行、保險行業雖然一直遭到基金減持,但半年統算下來,券基持倉比例沒有太大變化,且呈正增長,銀行業為0.85%;保險業為1.69%。

  除了公募基金,金融板塊,尤其是銀行、券商股還遭到一向對政策把握精準,「先知先覺」的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的拋售。

  上市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截止一季度末,社保基金只有1隻組合持有北京銀行(601169.SH)747.25萬股,其他全部從13家上市銀行中退出;保險公司則紛紛減持了工行(601398.SH)、建行(601939.SH)、北京銀行、中信銀行(601998.SH)。

  大小非減持「創新低」

  進入6月,原來被市場視為洪水猛獸的大小非減持形勢也出現逆轉。先有三一重工(600031.SH)等為首的上市公司發布大股東延長解禁股權鎖定期公告,後有大小非拋售壓力趨緩跡象。根據聚源數據統計,6月份限售股套現額度比5月縮減六成,不到10億元,為2006年11月以來單月套現額度最低水平。

  西南證券張剛分析:二級市場持續低迷,市場承接力極弱,遏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操作;另一方面,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大幅降低,也使得限售股股東減持意願明顯下降。

  民間資金流出

  Topview月度資金流向數據表示:今年年初至5月底,A股市場存量資金一直保持在1.7萬億元左右,2月末最高,一度達到1.79萬億元。每月新增資金量在200億~400億元左右,其中,平均每月新發基金超過100億元,4月末最高,達到220億元。

  對此,某業內人士判斷:這部分新增資金可能是前期出於對市場底部的誤判,而抄底入市的資金,不排除是一些短線炒作的投機資金,也可能包括長期看好市場的產業資本。

  與此同時,一些不甘在市場低點煎熬的民間資本在流出股市。坊間傳聞,原先長期沉溺游擊戰的江浙遊資已經轉戰私募股權市場,且資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

  恆峰資本創業投資報告統計數據證實,今年5月,就有10家投資公司募集設立新基金,其中涉及民間資金的創投基金佔到了6家。

  國際資金三季新動向:撤退資源 回補金融

  每個季度開始,環球資金往往有一些資產重新配置的動作,有時甚至會演變成較長期的趨勢。剛剛踏入今年第3季的幾個交易日,在美股市場上,資金由今年以來一直處於強勢的煤炭、石油及相關股份、鋼材、化肥等板塊撤出, 令這些股份大面積大幅度下跌。從標普相關行業指數走勢看,撤資的決心很強,可能不是一時調整。反而之前弱勢的金融類股份近日企穩。

  這種現象究竟是投資者相信資源價格已經見頂,開始從資源及材料股撤資,還是對後市看得很差,但礙於金融股已嚴重超賣,故轉向強勢股下手,套現增持現金?若是前者,則對環球經濟及股市十分有利;若是後者,則大家要買好「降落傘」,因為這可能意味環球股市還要跌較長一段時間。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