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並不新鮮的新鮮事(1)

[複製鏈接]

19

主題

44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hn3153 發表於 2008-6-26 11: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紐西蘭並不新鮮的新鮮事

罪犯的人權

紐西蘭的確是一個,無法讓生長在中國的人理解的國家,這裡的民主制度、政府機構、社會福利、醫療體系、人權保障,在我們中國人眼中近乎天荒夜談,甚至挺幽默的。
筆者公司的經理有一次從醫院回來,對我們說了一個他所看到的場面:有獄警帶著一個犯人來看病,中飯時間到了,服務人員一盤包括漢堡包,署條,沙拉,果汁的午餐送到獄警和犯人的面前,只聽這犯人對獄警說「這飯這麼吃啊?我們還是回監獄再吃吧」。我的經理(他是當地的洋人)聽后十分愕然,調侃的對我說,看來監獄的生活水準比我們高。這也難怪,前不久,監獄管理部門怕犯人冬天寒冷,將監獄進行改造,安裝地熱保溫系統,確保犯人安全過冬。消息公布,引起輿論嘩然。
最近剛落成的監獄花費了納稅人近兩億新幣,相當於人民幣11億元,而且僅250個床位,其豪華程度可想而知(要知道紐西蘭是一個十分廉潔的國家,建築費用是不可能被腐敗分子貪污的)。而且監獄裡面為犯人所提供的都是LED電視機。而這種電視機還沒有在紐西蘭普羅大眾中普及,卻已經率先在監獄里提供給犯人享受。這也難怪近年來,這一被人們稱為人間凈土的白雲故鄉,犯罪越來越多,如此舒適的監獄環境,特別是冬季來臨,到裡面享受享受地熱,看看液晶電視,豐盛的餐食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我有一個同事是太平洋島國移民,一次他叔叔來電話說是他堂弟犯事可能要被判刑,他叔叔要他幫忙找一個律師,只聽他在電話中對叔叔講:你傻了,腦子有毛病了,花錢請律師,還不如讓他進監獄蹲幾年,那麼好的條件,比家裡還舒服呢。後來,他告訴我,他叔叔被他說服了,讓他兒子進監獄享受去了。紐西蘭沒死刑,殺個人也就是判個十年、八年,而且服刑過半即可獲保釋。
三周前奧克蘭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三位歹徒,持槍衝進一家賣酒的商店,對著印度店主連開了三槍,搶了錢物揚長而去,這位可憐的店主從血泊中撥了警察的電話,半小時以後,警察終於感到,如臨大敵似的將商店團團包圍,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出事地點,甚至來救人的救護車也被攔在外面,直到二十分鐘以後,警察確認罪犯已經不在裡面,才荷槍實彈的衝進去,悲慘的店主因這二十多分鐘最寶貴時間的延誤,死在前往醫院的路上。死者太太,大聲譴責警察:沒有人性。而警察部長第二天對媒體解釋說:保證警察的生命安全是最重的事。輿論嘩然,但更為幽默的是,三天後總理大人,在國會上鄭重提出議案,鑒於這一惡性案件,犯罪增多,提議關閉治安惡劣區域的酒商店。總理大人治國水平的確異於常人,即刻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若是沒有了酒店,這些歹徒還到哪裡去搶去殺呢?!杜絕了犯罪的場所,歹人當然也就不會想到犯罪了。
好像毛主席說過:對反對派仁慈,就是對革命人民的殘忍。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在紐西蘭好人必須提心弔膽的生活,因為隨時都有被偷被搶的危險,而那些雞鳴狗盜的歹人,倒是逍遙自在,因為作姦犯科即使被抓,等待他們的卻是星級賓館似監獄的享受。與中國的犯人相比,那真是新中犯人兩重天哪!
可憐的中國老人

我的一位朋友,母親70多歲,作為家庭團聚類的移民到紐西蘭。一次生病住院。在中國生活了一輩子了,看慣了醫院惡劣的環境,醫生、護士的冷漠態度。面對這裡醫生、護士親切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懷,如五星級賓館般的環境,特別是聽兒子說這一切竟然都是免費,感到大惑不解。住了幾天後,竟產生了幻覺,對來看望他的兒子說:「兒子,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對我那麼好嗎?原來是有目的的。」什麼目的?「兒子不解的問,"昨天一位護士和醫生來量我的腿,我聽見他們在說,等我在養好一點,就把我的腿鋸下來給隔壁房,有一個短腿的洋人,難怪他們對我那麼好呢?兒子趕快帶我出院離開這裡。」兒子聽了這話,面對母親的惶恐,真是哭笑不得,如何解釋母親就是不信,而且只要有中國的親友來探病,她都要請人馬上帶她出院。可憐的中國老人,這也難怪她。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告誡我們中國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相信這位在中國受慣了各種各楊冷遇白眼的老人,在整個的住院期間,毛主席的這一教導一定是時常在她的老耳邊回想。最終,這位可愛的老人,在花費了紐西蘭政府近3萬新元的醫療費后,什麼也沒發生地出院了。出院后,這位可憐的老人,始終不相信這紐西蘭政府會為她無償的出這一大筆對她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的醫藥費,整天提心弔膽的生活著,擔心有一天政府會找她算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三個月後任憑他兒子如何挽留,她還是放棄這裡的居留權,打道回家了。
前不久遇見他兒子,問起他母親,才知道老人家已經過世了。生老病死乃是平常之事,但對這位在中國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實善良的中國婦女來說,這筆醫療費帶給她的卻是心理壓力和負擔,若沒有這樣的經歷也許她還能多活幾年,我不知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