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路篇]學禪的經歷和體會

[複製鏈接]

60

主題

142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無 發表於 2008-6-16 0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廬山煙雨浙江潮

  王健

  多年以前,我由於體弱多病而學練氣功。在研讀氣功典籍的過程中,接觸並開始信仰佛法,進而熱衷參研起禪宗。我通過書店、寺院法物流通處、郵購等途徑買來大量佛教書藉,其中包括《禪》季刊、《安詳集》等。日積月累,在佛法道理的熏陶、啟發下,我的身心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耕雲、南懷謹、星雲等人的禪學書籍和《禪》雜誌,導引我走上了一條完成生命覺醒、確認生命真實的道路。我衷心地感謝這些老師、作者。今天,我終於自覺在禪學這個無門關外討了個入處,明見了生命真實、原本、永恆的屬性——覺性。沒有人為我印證,我只是自覺我的悟入是真實而永恆的存在,是原本就有的絕無生滅、動搖的原始心態,是在佛不多、在我不少的眾生皆具的生命共相。於是,我就勇敢地承擔了下來。作為對《禪》的編輯老師、作者以及耕雲先生等諸多大德的感激,我嘗試將我學禪的經歷和體會作個彙報,以求指正。

  在我對氣功作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和修持之後,發現它的理論與實踐很不究竟,於其深奧、玄妙處往往走入佛、道之宗教範疇,但又含混其辭,牽強附會。後來接觸了佛教的一些道理,才恍有所悟,毅然放棄了對氣功的執著。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接觸到禪宗,我馬上為之所吸引,並引發起參究、悟入的興趣和熱情。但是,和許多初學者一樣,我放棄了以往的執著,卻又開始了新的執著。當時,我以為禪一定是深奧無比、充滿了奇妙和殊勝的境界。我買來大量的經典、禪籍,想從中找到入禪的門徑,並且還抱著濃厚的貪求、執著心去打坐、數息、觀想,做種種背覺合塵的功夫。一年下來,除了徒增一些名相、知見外,一無所獲,依舊煩惱橫生,心隨境轉,不僅那些禪籍、經典全然未懂,而且還滋生出許多諸如高談闊論、自標洒脫的惡習。

  經過一番冷靜的反思和對《禪》《安祥集》等一些文章的反覆研讀,心靈又受到啟發,於是開始了對教下基本理論全面而系統的學習。從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性空緣起到佛法的心理學、認識論、實踐論以及中國佛教發展史、禪宗的源流和各期禪的特點、背景都作了認真的思悟。這個階段的學習,為我學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深深體會到,佛法道理的人格化、生活化是每個學禪者必須具備的素養。

  與此同時,我參照《安詳集》、《佛法要領》、《小止觀》等介紹的方法開始作觀心覺照的功夫。剛開始,妄念橫生,愈觀愈亂。靜時觀心稍為得力,日常應緣接物則時觀時忘,心常為境所轉去。其時,我深深苦惱於業力——生命慣性力量的不可思議,幾生退轉之心。但每次都是《禪》、《安詳集》給我勇氣,鼓舞我。繼續做「一人與萬人敵」的爭鬥。逐漸地,只要在清醒時,心中每生一念都能瞭然覺知,無論靜中動中皆能打成一片。繼而,每一念的產生和覺察幾乎同步發生,即在念起的同時即已覺知,每天生活得很清醒,心境很平靜,確有「清明在躬」的感受。再往後,經常出現「觀無所觀」的心境「空白」狀態。我前後讀《安詳集》二十餘遍,書都被翻得舊爛。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和理解,信心更堅定一分,觀心功夫也深入一步。而在觀心功夫有新的體會之後再讀斯書,亦愈見耕雲先生誨人不倦的一片慈悲婆心。

  為了檢驗自己的定力,我常到最熱鬧的街市去散步。常常是一兩公里喧囂、繁華、人流如涌的街道走完了,心境仍是清明無染。走在人群中,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但所有色、聲、香、味、觸到眼、耳、鼻、舌、身五根就止住了,沒有進入意識而產生分別、執實心。

  隨著觀心功夫的深入,我的身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感受最深的就是所經歷的事再回頭憶想,就覺得很恍惚、很遙遠,難以引起心境的戀眷和動蕩。煩惱明顯減少,每天時間過得很快,而且確有「夢境」般的感受。這也許是由於只觀當下一念而放棄了對所過之境的執著和未來之境的攀緣而產生的「無住」境界吧!

  在這期間,我的生活出現了很多挫折和失意。有些打擊,在常人或以前的我都是難以忍受的,但是,憑藉佛法的正見和學禪的受用,我怡然地接受了這些逆境,將其作為對我修禪功夫最嚴格、崇高的檢驗,並在此間作了更細緻、深刻的反觀功夫和對佛法更親切的領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爭知火里好栽蓮」,至此方有至真的感受。

  1991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信手拿起一本《禪的故事》,隨手一翻,是德山悟道的公案。德山禪師不信頓悟成佛之道,自恃研習《金剛經》有得,背起洋洋洒洒數卷《金剛經·註疏》去南方論辨。路途饑渴,向一位老婆婆買點心充饑。老婆婆得知他是研習《金剛經》的禪者,就對德山說:「你若能回答我一個問題,免費供養你點心。《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麼你現在要點哪個心?」德山茫然無對,只好落荒而去。這則公案曾看過多遍,但那天看后,凜然觸動,身心洞然若開,隨即拍桌摔書大笑而叫:「苕德山、苕德山,執言著相隨經轉,放下三心拿起餅,婆子蝕本我飽餐」。當此時也,我的心態全然進入,經那婆子一點,「三心」頓斷,一念不生。於一念不生時又瞭然覺知,非同木石。既放下對「三心」的執著,一念回光,所剩下的不正是我人的原本心態、本來面目、生命永恆的屬性——覺性么?我們眾生從小至老,從外看,身形相貌時刻變化(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細胞七天全部更換一次,已非前「我」);從內看,思想念頭更是須臾不停。執著四大之身、六塵緣影之心為「我」者,實在了不可得。而唯一恆常不動,無生無滅、如其本來的不正是這一念不生而又瞭然覺知的心態么?我們一切的念頭如波浪從這覺性的大海中產生、滅亡,遷流不斷,而這生命的覺性卻始終無動搖無增減。我除了拿起婆子的點心道聲「謝了」、揚長而去之外,還需要用分別心去思考、揣度,搜腸括肚地答辨嗎?德山未悟前和我們眾生一樣,執著「不可得」的「三心」為實有。而當婆子讓他放下「三心」道一句時,他恐慌了,因為他執妄為真已成習慣,讓他突然放下,他歸宿何處?正如黃檗禪師所說:「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既然不敢「忘心」,那麼就永遠只有隨著有生有滅的「三心」顛沛流離,造業受報,生死沉浮不斷,永無自主之時。殊不知,萬緣放下,真常頓彰。「打得念頭死,方許法身活」。若無懸崖撒手的丈夫氣概,怎能自度度他、完成生命的覺悟。也唯有明見了這生命的本來屬性,我們才有了真正的歸宿和依託,才真正消釋了人生的疑難和重負,才真正感到從前執妄為真的可悲和可笑,才真正體悟「日日是好日」的生活旨趣,才真正確認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真實內涵。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見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這偉大、壯觀的氣象,竟是如此平淡樸實;這為之窮經皓首,憔悴身心、「眾里尋她千百度」的辛苦求索,竟然絲毫不曾離於日常機用、舉首揚眉之間。至此,再去讀《壇經》、語錄、公案典籍、機鋒棒喝,竟是那樣真實不虛如敘本來,那樣親切易懂如語家事,那樣沁人心脾、一笑會心。那憫天憂人的博大心襟,那巧設方便,應機度人的淵深智慧,怎能讓人不悲喜交加、涕流淚下,感動於他們諄諄的慈悲婆心!

  回顧自己學禪幾年的歷程,充滿了太多的艱辛和歡愉,其中滋味唯許自知。儘管禪宗是個沒有既定門徑可通達的無門關,但它畢竟也不排斥語言、文字的方便指入。我總結了幾點學禪的體會,提供給初學者參考:

  一、重視佛法基本理論的學習,把佛法道理人格化、生活化,唯此方能抵制邪見的污染,完成對心靈塵垢的凈化。

  二、端正學禪目的,不嘩眾取寵,追玄求妙,精誠地探求人生真理,完成生命的凈化和覺悟。

  三、腳踏實地地做好觀心覺照功夫。我認為這確是學禪最穩當、最得力、最契機的法門。

  四、廣泛地閱讀禪籍,包括禪師們小參、上堂等開示語錄、公案故事以及他們悟道機緣。要進入狀態、反觀心態地去讀。

  五、不追求境界,不執著身心感受、體會,時刻放下。

  學禪多年,我從中得到了不再動搖、不被欺瞞的真實見地和受用,我的生命得以覺醒,本性得以確認。但是,我的悟入僅僅是個開始,還須時刻護持這覺性不再被污染、迷失,時刻做「一人與萬人敵」的辛苦鬥爭,徹底地扭轉習氣——從前執妄為真的生命慣性,完成人生的自我主宰和完善。雖然確認了生命的覺性,但它的從何來、從何去還未洞澈,還須「一番寒霜苦」。同時,我也希望有機會蒙受諸方老師的當機棒 喝,真正「翻身觸破太虛空」,完成人生最為徹底的覺醒。

  (原文網址 http://chan.bailinsi.net/1992/92-1/a08.htm)
  
  
  
  

[ 本帖最後由 有無 於 2008-6-17 14:01 編輯 ]
有無且置,即今如何?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chico 發表於 2008-6-18 23:58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修行經驗

謝謝摟主

剛開始,妄念橫生,愈觀愈亂。靜時觀心稍為得力,日常應緣接物則時觀時忘,心常為境所轉去。其時,我深深苦惱於業力——生命慣性力量的不可思議,幾生退轉之心。但每次都是《禪》、《安詳集》給我勇氣,鼓舞我。繼續做「一人與萬人敵」的爭鬥。逐漸地,只要在清醒時,心中每生一念都能瞭然覺知,無論靜中動中皆能打成一片。繼而,每一念的產生和覺察幾乎同步發生,即在念起的同時即已覺知,每天生活得很清醒,心境很平靜,確有「清明在躬」的感受。再往後,經常出現「觀無所觀」的心境「空白」狀態。

為了檢驗自己的定力,我常到最熱鬧的街市去散步。常常是一兩公里喧囂、繁華、人流如涌的街道走完了,心境仍是清明無染。走在人群中,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但所有色、聲、香、味、觸到眼、耳、鼻、舌、身五根就止住了,沒有進入意識而產生分別、執實心

依他起沒毛病,毛病在遍計執上。

希望有無同修多發類似的帖子。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8-6-19 00:19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