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越來越多女性要"先婚姻、後事業"?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8-6-14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留意觀察,你一定會發現,如今身邊的年輕女性結婚越來越早了。

  從「畢婚族」的出現,到70后給80后當伴娘,都市女性的婚姻似乎一夜之間步入了早班車。

  那麼,面對越來越多女性「先婚姻、後事業」的「早婚觀」,人們究竟該怎樣看待呢?

  現 象

      70后給80后當伴娘

  「五一」前,30歲的劉麗娜坐在辦公桌前喝著咖啡,一位同事走了過來,悄悄塞給她一封請柬:「麗娜,五一節來喝我的喜酒。」麗娜不禁一愣:「不會吧,這麼快就結婚啦?」給她送請柬的這位同事參加工作才剛剛1年,比劉麗娜小整整6歲,卻在她之前結婚了。「那是你落伍了,這叫後來者居上。」其他同事跟著打趣道。

  更讓劉麗娜感到鬱悶的是,那幾天,她接連收到幾位朋友、同事的結婚請柬,其中有一位關係不錯的小妹竟然還讓她當伴娘。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她卻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美差。為這,她成了辦公室里的「笑柄」,同事們總是善意地取笑她:「美女,得抓緊啊,形勢嚴峻!」可是說歸說,笑歸笑,婚姻這事兒又不是急得了的事情,哪能說定就定。劉麗娜說:「我也很納悶,我們單位10多個單身女呢,可是最近結婚的大多是80后的小妹妹,相反,我們這些70后的人倒還慢吞吞的,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關注,目前男女結

  婚的年齡出現了「向下擠壓」的情況,即年齡大的男性找年齡小的女性,男女的年齡差距日漸擴大,有些甚至超過10歲,這進一步增加了「男晚婚、女早婚」的可能性。

      大一女生被催談戀愛

  一進大學就制定「戀愛計劃」,這是時下一些大學生的流行做法,而這得到了不少父母的默許。自從孩子上了大學以後,父母們對孩子「談朋友」的態度來了個180度轉彎,從高中時代的強烈制止變成了熱情鼓勵,有些家長甚至還催促孩子早日將對象「定下來」。

  在上海一所高校就讀的大一學生王琳最近比較煩,這煩惱便是來自於母親頻繁催著自己找對象。「讀高中的時候還警告我不許和男同學多交往,現在卻完全反過來了,三天兩頭打電話來,讓我要抓緊。」王琳皺著眉頭說。不久前放假回家,臨回學校時,媽媽還一本正經地為她擬了一份戀愛計劃,「大一大二瞄準好,大三大四就要確定了,最好畢業前能帶來見家長。」

  像王琳媽媽一樣,如今不少家長在女兒入學時就下了「軍令狀」,要女兒在大學里找到另一半。「也到了這個年齡了,不如認認真真找個對象,然後早點定下來。」一位家長說:「聽說現在很多父母擠爆相親會,與其到那時發愁,還不如早做準備,這樣我們也早省心。」

      她們的「早婚觀」

  在婚姻登記處排隊領取《結婚證》的男男女女中,不乏那些猶帶著稚氣的面孔,剛剛20出頭的年輕人早早就步入了婚姻生活。「先婚姻、後事業」的「早婚觀」似乎越來越為都市女性所接受。

  去年6月剛從外貿學院畢業,目前供職於一家日資企業的劉艷說:「如今很多像我一樣剛畢業不久的女孩都想早點結婚,這也許成了一個集體共識。」所以,工作剛1年,劉艷就嫁為人妻,丈夫是她的大學學長。用劉艷的話說,「早婚」是他們小夫妻「曲線創業路線」的序曲,早點完成了這件人生大事,他們就可以輕裝上陣了。

  當然,這裡所說的「早婚」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女性,步入工作崗位時已是22、23歲,儘管過了法律意義上的早婚年齡,但是她們還沒有真正接觸到社會,社會年齡還處於「低齡」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們應該算是「早婚」。

  儘管「早婚」成為許多都市女性的共識,但她們在生育問題上卻表現出滯后的態度。「早結婚可以尋求家庭生活和事業發展的穩定,但如果多了個孩子,平衡就會被打破。」在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供職的董鶯道出了這些女性的心聲:「我的工作很忙,而且正處於事業攀升期。結婚是為了互相支撐,讓家庭給自己的人生加分。而生孩子是需要責任感的,培養孩子更需要花很多的心思,所以我們目前暫時還不會考慮。」

  

    憂 思

    結婚不宜過早

    在不少專家看來,80后的「早婚」其實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復旦大學社會性別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沈奕斐認為,寬鬆的成長環境或許是形成80后「早婚」的一大原因。與上世紀60、7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戀愛環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們不再認為在大學談戀愛是早戀」。而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已完全擺脫服從分配的歷史階段,大學畢業后可以自主擇業,這也使80后的大學戀人們修成正果的比例大大提高。

    然而,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凱特·沃斯所說,成熟與否才是維繫婚姻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早婚者」往往在結婚時還沒有定性,對自身和配偶的認識都很不清楚,對結婚後夫婦雙方所需承擔的義務也認識不夠,對社會較缺乏責任感,更重要的是,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強。

    除此之外,80后「早婚者」們還面臨著獨生子女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這批「早婚者」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過了20多年獨苗式的生活,如今要讓另外一個人和自己一道成為家庭中心,過舉案齊眉的日子,這對他們可能是一種挑戰。

    女性的早結婚對男性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剛出校門就結婚的女性,擇偶對象多為同學、學長或者是學生時代的朋友,而這些男生也一樣屬於「早婚一族」。他們的事業發展和財富積累剛剛起步,而且缺乏足夠的社會和生活經驗。

    汪駿和傅鳴這對小夫妻應該說是比較幸運的。汪駿在一家國企的市場部任文職,傅鳴在一家外資集成電路公司任客戶代表。兩年前,汪駿父母買了兩套連在一起的公寓並打通,現在只要將其中的一部分裝修一下就可以作為新房。家裡的經濟條件不錯,父母還表示要出錢為他們操辦婚禮。

    「經濟問題是解決了,但是心理問題有不少。用父母的錢結婚,兩個人一起白吃白住在家裡,感覺很不好。但是我們兩個人工資加在一起只有6000多塊,沒有能力自己獨立買房子。」汪駿卻有自己的擔憂:「雖說早一點結婚,可以騰出心思求發展,但事實上婚後面臨的困難和麻煩也是不小的。」

    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中長大的一代人,80后擁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經濟基礎,這會使他們的婚姻狀況更為民主,一定程度上衝擊著傳統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而80后普遍都有較強的個性,婚姻態度的改變使他們對婚姻去留的選擇更有心理準備。所以,相對來說,80后的婚姻穩定性值得擔憂。

    對此,專家建議結婚還是不宜過早。在22、23歲的時候,應該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事業上,對自己的人生有個規劃,待到思想相對成熟的時候再結婚,不失為一種對婚姻更加負責任的態度。總之,在結婚之前,要盡量多交往一段時間,確定雙方是否適合牽手一輩子。
 動 因

    畏懼高齡難嫁
「即使是事業型女性,我想她一定也曾這樣夢想———在不算太幼稚的時候,穿上合適的婚紗嫁給合適的人;在不算太老的年紀有了寶寶,而自己還容顏依舊。」周末的辦公室里一片寂靜,白曄一面寫著婚禮上宴請賓客的名單,一面和朋友聊著結婚的事:「我的一個表姐研究生畢業,才貌雙全,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對象。我可不想像她那樣。」

    透過白曄身後的落地窗,容納20餘名員工的辦公室盡收眼底。作為一名已經開創出一片天地的女強人,白曄並沒有因此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擱置一旁。經過數次相親之後,她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另一半,並即將踏上紅地毯。「恨不嫁君花好時。」這是白曄的真實心態。

    對80后「早婚族」來說,畏懼高齡難嫁是她們早作結婚打算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上海部分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顯示,婚姻對女性繼續深造已構成一定影響。不少女大學生紛紛放棄讀碩讀博的機會,主要是擔心高學歷妨礙找對象。而常常被媒體曝光的大齡白領女性成婚難的問題,則給很多80后敲響了警鐘,讓她們產生了「早嫁為妙」的意識。今年24歲已結婚的王波說:「我這麼早結婚,就是不想像很多70后女性那樣成為『剩女』。我父母的觀點也是這樣,趁著年輕,早點結婚,害怕以後年齡大了難找對象。」

  壓力緩衝區

    對於很多初入職場的女性來說,工作的壓力很難平衡。所以,她們選擇「早婚」,是為了找到一個可以回歸的安全港。

    兩年前,陳亦菲一從大學英語系畢業,就踏上了紅地毯。丈夫趙先生是位美籍華人,比她大8歲。「也許是因為先生比較成熟的緣故,他特別體貼我,也特別善於指點我。在他的幫助下,我開辦了自己的通訊公司,在平時的待人處世當中,他也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建議。我的成長離不開他的幫助。」

    實現事業和家庭的平衡,是都市女性「早婚」的又一動因。不少剛踏入社會的女性,工作成就及職位升遷等幾乎無從談起,不如在自己的這段人生磨合期內趁早完成結婚大事,度過磨合期后,再放手干一番事業。

    畢業於某名牌大學的尹悅只有26歲,卻已結婚生子。她目前和丈夫合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為了打拚事業、奠定家業,我們畢業后就結婚、生子,然後把孩子交給父母來照看。一方面,我們可以在事業起步之時,有相對完整的時間來奮鬥,不會為孩子而分心;另一方面,我們雙方父母基本到了退休年齡,他們也樂於幫我們照顧孩子,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尹悅還設想等公司幾年後有所起色,她就會淡出,「因為那時候孩子要上幼兒園,正是啟蒙教育的關鍵時候。作為媽媽,我有足夠的信心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職場「逼婚」

   名牌大學的資歷並沒有確保林霞戰無不勝。今年以來,從某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畢業的她,躊躇滿志地輾轉於各大外企的招聘現場。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個人簡歷中那一條「未婚」信息竟然給她帶來了連環炮似的敗北經歷。

    來自職場的信息表明,大多數跨國企業招聘時會更多地考慮已婚女性,因為這類女性生活穩定,將來不會因為戀愛、結婚、生子等諸多問題影響工作,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整體運作。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總裁兼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說:「其實跨國公司從進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在招聘的時候就一直注意著女員工的婚否問題。」因為中國的法律對女員工的福利有很多相關規定,單是婚假、產假就要休息100多天,而這段時間公司還要支付員工的工資,這對用工合同一年一簽的外企來說,是筆「不划算」的交易。所以,儘管跨國公司在用人政策上不會公開承認,但已婚而又不要孩子的女員工顯然更受歡迎。在某些職位上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譬如行政、人事、後勤等等,因為這些工作需要穩定性,已婚女性剛好具有這樣的特徵。

    所以,面對職場「逼婚」,很多女性不得不在大學畢業后不久完成婚姻大事,以順應職場殘酷的生存環境。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