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擁有多得無法計數的榮譽。1944年,它的SCR300步話機伴隨著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照片一夜之間聞名全世界;1969年,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用它的無線設備向全人類發回電視信號和那歷史性的一段話;1960年代末,它率先進入海外市場,開始國際化的征程,美國人驕傲地稱之為"美國武士"(American Samurai);它發明了"六希格瑪",兩次榮獲人人嚮往的馬爾科姆·鮑德里奇(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 )美國國家質量獎;離我們中國人並不遙遠的是,10多年前,它即紮根中國,不僅成為呼機的代名詞,而且多次榮獲"中國優秀企業公民"和"最大外商投資企業"稱號。
其次,CDMA在技術上的確比GSM先進,它出身軍工,號稱2.5代,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輻射更低。對運營商來說,CDMA的頻道容量是模擬系統的6倍,而TDMA和GSM分別是3倍和2—3倍。GSM以時分多址技術(TDMA)為核心,據前西門子(中國)公司高級副總裁、CTO李萬林介紹,GSM最開始的名字叫Groupe Spécial Mobile,是一個針對歐洲市場的技術標準,流行起來后才改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有著濃厚工程師文化的摩托羅拉一直以來都是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當然不會選擇較差的技術。"摩托羅拉當年看不上GSM,我們內部開會有人說,'Let them have fun',GSM讓歐洲的小弟們先玩玩吧,做起來了也沒關係,我們在裡面有專利,馬上就能趕上。"賴炳榮回憶說。
摩托羅拉於1928年由保羅·高爾文(Paul V. Galvin)及其兄弟約瑟夫·高爾文(Joseph
Galvin)創建,最初是一家汽車收音機小廠,兄弟二人將其發展為對講機、彩色電視機生產巨頭。羅伯特·高爾文(Robert L.
Galvin)繼承了父親和叔叔的衣缽,在任摩托羅拉CEO的27年間,進入半導體和無線通信行業,將公司帶到輝煌的頂峰,在公司內部被尊稱為"老高爾文"。此後老高爾文的接任者、廣受好評的喬治·費舍爾(George
M.C. Fisher)從1988年開始掌管公司,1993年跳槽到柯達公司。在摩托半導體部門服務33年的蓋瑞·吐克(Gary L.
Tooker)隨後出任CEO,但摩托內部都知道,他只是一個過渡人物。老高爾文的兒子克里斯托夫·高爾文(Christopher J.
Galvin,小高爾文)掌權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如果不是摩托羅拉董事會覺得沒有工程學位的小高爾文太年輕,當時47歲的他還會早於1997年繼位
CEO。
客觀地說,摩托內部的各自為政和高福利是保羅·高爾文和老高爾文時代留下的產物。高爾文家族管理企業最重要的傳統和價值觀便是對個人的尊重,賴炳榮說,摩托很早便提出"individual,
dignity and titlement"(個人、尊嚴和權利),並在企業內充分民主授權,發揮每個人的向心力和積極性。對於達到一定級別的員工,摩托羅拉是要負責為其"養老"的,當時很多員工以一家三代都在摩托羅拉工作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