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震讓中國批評者突然沉默

[複製鏈接]

23

主題

48

帖子

3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luwawa 發表於 2008-5-21 1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爾街日報網站:
    在四川大地震發生后,那些一直對中國人權問題以及北京對西藏政策進行鼓噪批評的人突然沉默了。

  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9日發表的文章指出,至少造成3.4萬人死亡甚至有可能造成5萬人遇難的四川大地震,已獲得來自海外的廣泛同情。

  這迫使一些中國政府的批評者,包括那些在奧運火炬海外傳遞期間組織了抗議活動的活動家們,不得不再三考慮他們的戰術。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Joseph Cheng)說,「幾乎就象911恐怖襲擊之後一樣,你不能在9月12日還批評布希政府的政策。你要在以後再提出批評。」

  

 5月19日,天安門廣場上國旗下半旗,從19日起,連續三天為全國哀悼日。(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稱,在大地震發生前,中國的海外形象已遭到打擊。其中第一個重大打擊來自西藏拉薩和其它地區出現的藏人暴力事件,隨後中國政府進行鎮壓。

  緊接著,批評者對中國西藏政策以及北京與蘇丹政府關係的抗議,都集中在奧運火炬在倫敦、巴黎和舊金山傳遞活動上。

  文章稱,但某種意義上說,地震已擱置了對中國記錄的爭論,改變著政治演算。

  一直抗議中國支持蘇丹政府的達爾富爾夢想運動負責人薩維特(Jill Savitt)說,「因為這次地震,(我們)宣傳的語氣不得不改變,沒有意識到已有成千上萬人死亡或受傷,繼續對中國進行批評,那是非常不明智和不策略的,也是魯莽的。」

  據薩維特透露,中國政府達爾富爾問題特別代表劉貴今上周就達爾富爾問題訪問華盛頓時,活動人士就對明顯的公開抗議提出異議。

  「在那些建築物前進行抗議可能很容易,」薩維特說,但該組織沒有考慮這樣做,「甚至沒有建議這樣做。」

  華爾街日報說,幾個月來一直對中國對待持不同政見者進行嚴厲批評的人權觀察組織,自四川大地震后沒有發表過一份聲明。人權觀察亞洲宣傳負責人里查德森(Sophie Richardson)說,沉默的「部分原因是地震,但並不是完全是。」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都在收回我們的拳頭?」里查德森說。面對如此之大的自然災難,中國政府正在切實努力幫助受災者,正讓批評者沉默。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同情和尊重,而且當所有人都關注人道主義救援時,侵犯人權的批評在戰略上很難再引起注意。

  

  5月13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四川綿陽九州體育館地震災民安置點看望災民。圖為溫家寶在安慰受傷兒童。(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還指出,當然,在危機時刻表示同情並不一定意味著政治上的讓步。

  法國總統薩科齊曾表示,由於西藏的明顯僵局,他可能不會出席8月8日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薩科齊的言論曾激怒中國政府。

  不過,在大地震發生后,這位法國總統又是第一批表達慰問和支持的外國領導人。

  5月19日,在大地震一周后,薩科齊還親自前往中國駐巴黎大使館,向中國人民表達法國人民的支持和同情。

  法國政府發言人當天表示,薩科齊還沒有改變他是否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立場,但他將會根據中國政府與達賴喇嘛代表之間的「關係性質」來作出決定。發言人還說,「奧運會和可怕的大地震是兩回事。」

  
  5月19日下午2時28分,中國領導人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默哀。新華社

  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批評者的「情緒」似乎已經發生轉變,至少是暫時的,但現在還不清楚這種由地震引發的同情,是否會在奧運會舉行前消失。現在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11周時間。

  「當你看到胡錦濤或溫家寶擁抱一個8歲孩子時,這是在改變人們的印象,而且的確改變了,」向中國客房提供危機管理和公共政策的 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 LLP律師事務所北京管理合伙人卡特勒(Eliot Cutler)評論說。 「但這能持續多久,我還不知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