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組圖記錄軍隊直升機為群眾送救命糧全過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5-20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抗震救災指揮部得知青川縣前進鄉和平武縣高村鄉的災民食品藥品短缺后,緊急派遣直升機飛赴災區,濟南軍區某陸航團克服海拔高、飛行氣象條件惡劣的不利因素,飛行300多公里,成功的將食品送到快要斷糧的災民手中。


                    直升機向災區飛去。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官兵們加緊搬運食品。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鄉親盼來了救命的食品。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救援人員向平武縣高村鄉運送食品。周冬梅攝


                   官兵們加緊搬運食品。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青川縣前進鄉多半住房倒塌。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損失慘重的平武縣高村鄉。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新華社記者李剛在現場發稿。


5月19日14時28分,在向汶川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的某陸航團直升機上,兩名機組人員在2600米高空哀悼遇難同胞。[新華網記者 李剛攝影


5月18日,參加抗震救災的陸軍航空兵部隊共出動115架次,向災區60多個點位空投物資、運送傷員,架起了一條「空中生命線」。[張雷攝影]


    5月18日,濟南軍區某陸航團出動直升機40多架次,不間斷飛行,向災區14點位運送救災物資。[張雷攝影]


                 成都軍區救援人員把傷員抬上直升機。新華社記者 唐師曾攝

    透過舷窗望去,白茫茫一片,能見度越來越低。

    5月18日下午,記者登上航空救生部隊的某型專業搜救直升機,緊急飛赴地震重災區綿竹運送物資和搶運傷員。
    陌生空域,陌生的航道。沒有地面引導,沒有對空指揮,怎麼辦?「看,只要將著陸點的經緯度輸入,我們不會迷路的。」領航員段延超指著駕駛艙右下方的導航系統告訴記者。
    直升機在群山之間快速穿行。團長李春輝鎮定自若地對記者說:「不必擔心安全,飛機上的氣象雷達,能顯示一兩百公里以外的氣象情況。」
    茫茫大山中,如何準確搜索目標、確定機降位置?「緊急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救生電台保持空地聯絡」,機械師張世峰邊說邊啟動紅外成像設備,上下左右全方位旋轉搜索目標。
    「發現目標,準備降落!」直升機平穩降落在災區的一塊平地上,旋翼飛轉,掀起陣陣旋風……等候已久的災區群眾馬上聚集上來,開始緊張工作。
    截至目前,空軍航空救生部隊已出動直升機23個架次,運送16名醫護人員到災區,成功運出58名受傷群眾,運送了近10噸藥品等物資。(解放軍報)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8-5-20 08:57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5-20 08:55 | 只看該作者


   從昨天下午開始,設在震中地區映秀鎮的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抗災指揮所里,新架設起的電台、衛星電話一片繁忙。紛雜的聲音中,記者聽到大量此前不曾聽說的地名:銀杏、桃關、草坡、白石、青片……這是映秀鎮四周大量鄉村的名字。

    救災行動要迅速向邊遠鄉鎮和農村擴展,部隊救災行動要迅速覆蓋整個受災地區……一道道指令傳來,該集團軍聞令而動。

    戰鷹轟鳴中,500餘名官兵組成的25個救援突擊分隊,向邊遠鄉鎮村寨飛馳而去,擔負起開闢機降點、走村入戶了解災情、運送食品藥品和搶救轉運傷員的重擔,架起了從縣城和重點鄉鎮向邊村遠寨輻射的「空中生命走廊」。

    今天下午13時30分,記者隨一支突擊隊乘陸航戰鷹從映秀鎮呼嘯出征。穿越深山陡峽,飛越長澗遠谷。30多分鐘后,經過多次盤旋環繞,直升機終於降落在一個簡易的機降點。

    跟隨一支由8名官兵、2名第三軍醫大學救援隊軍醫組成的小分隊,翻過兩道山樑,記者來到一個小山村——耿達。崎嶇的山路,垮塌的民房,驚恐未定的鄉親,讓人感慨萬千。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受災嚴重,死傷30多人,全體村民被困深山。

    救災官兵的到來,給山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村民們和突擊隊員一起把運來的大米、速食麵等物資搬進村。帶隊指揮員劉志軍帶領官兵挨家挨戶了解災情,用衛星電話向山外彙報情況;不少村民把寫有電話號碼的小紙條塞給記者,要記者出山後幫他們向山外的親人報平安……半小時后,耿達村傷員和其他小分隊從附近幸福村、龍潭村救出的傷員,被直升機運送出山。1小時后,記者隨另一架直升機飛往卧龍。

    這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保護基地。某紅軍師參謀長鬍中強帶領數十名官兵組成的突擊隊,前天晚上就抵達了這裡。記者到達時,官兵們已經翻越崇山峻岭,深入到卧龍鎮下屬的卧龍關、足木山和轉經樓3個村莊,送去了大量救災物資,幫助群眾向安全地帶轉移。天色漸晚,當記者乘直升機回到映秀鎮某集團軍前指時,各個突擊隊正在彙報一天戰況:「今天又開闢了9個機降點……」「某突擊隊翻越4座大山進入深山老林里的一碗水村、東介腦村展開救援……」

    該集團軍軍長許勇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各突擊隊先後開闢了15個直升機臨時起降場,96架次直升機向邊村遠寨投送兵力500餘人,運送各類食物和藥品80餘噸,搶運重傷員300餘人,轉運受困人員400餘人……

    生命沒有差別,所有的生命都一樣珍貴。走向邊村遠寨的救援行動正大規模展開。(解放軍報汶川5月18日電 記者 丁海明)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5-20 09:10 | 只看該作者
余志榮:每次飛過我們村,多想下去看看親人還在嗎

    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團長余志榮的救災手記



     某陸航團團長余志榮,他家就在汶川,他和父母在地震發生后就失去了聯繫,至今生死未卜。從12日開始,余團長一直駕駛「黑鷹」戰鬥在抗震的第一線[新華網記者 李剛攝影]

    【手記】我是羌族人,家就在震中的汶川縣龍溪鄉聯合村,至今,我的父母雙親、一個兄弟和四個妹妹都沒聯繫上,生死未卜。不僅是我,團里很多官兵家都在汶川、茂縣、理縣等地,他們有的還沒與家人聯繫上,有的家裡受了重大損失,像藏族飛行員多麼秀的侄女被困茂縣,杳無音信;藏族飛行員陳遠康的哥哥嫂子被困理縣,16日餘震后再次失去聯繫……

    但這些弟兄們都是好樣的,沒有一個人提出要回去,大家都在超負荷地工作。5月12日下午4點,地震剛發生一個半小時,我們的直升機就出發了,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迅速飛到汶川、北川上空,拍了大量的圖片、錄像,為黨和政府正確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按規定,我們每天的飛行強度在6小時以內,但現在很多官兵都要飛8到12個小時,大家的眼裡都是血絲,但我們不怕苦,我們最怕天氣條件不允許飛行,每次被迫返航時,大家都很難過。

    其實,我已經有五六次從家鄉上空飛過,地上的慘狀觸目驚心。飛過我們村子時,我看到,幾乎所有的房子都塌了,真的不知道親人們現在怎樣了,6天了,沒有一點消息……其實,每一次飛過我的村莊,我都想下去看看親人還在嗎。每個人都有家,但軍人自有軍人的天職,祖國這個大家庭,此時更需要我。(記者曲昌榮、劉天亮整理)

    【記者感言】由於陸路還是不夠通暢,要儘快去理縣、茂縣一些重災區採訪,還得靠直升機。可是老天偏偏不給機會,時不時就傳來災區氣象不符合降落條件的消息,每一個這樣的消息傳來,最難過最失望的就是這些陸航團的官兵。

    兩架要飛往汶川的直升機,從5月16日下午就準備好通訊設備、水、牛奶等物品,一直等到5月17日下午,天氣條件才允許起飛。在離汶川還有30公里的時候,前方偵測氣象的飛機傳來命令:雲層太厚,返航。此時,記者看到,機艙內的官兵低下了頭,神情黯然。看著他們充滿血絲的眼睛,多想能借他們一雙翅膀,讓他們儘快飛到災區!

來源:人民日報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8-5-20 09:12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