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通俗故事「夢溪筆談」及其緣起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5-15 0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宋奇才沈括所寫的筆記「夢溪筆談」,可以說是今天世界上「中國筆記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一本。雖然,《京口耆舊傳》稱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但是,過去四、五十年來,漢學界對「筆談」的興趣,倒是集中在其中的「科學技術」的部份。英國的中國科學史大師李約瑟,也稱「筆談」可以是整部中國科學史的標竿,並在他的名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中,時時以之為評論比對的標竿。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筆談」在過去遂成為中國科學史研究的重鎮,從竺可楨、李約瑟、三上義夫、胡道靜、席文、乃至梅原郁等人,多少都比較集中在研究筆談的「科學成就」上。相對而言,沈括其他方面的研究與思想就被忽視與貶抑,甚至,曾被直接批評說,「[沈括] 的宿命論的思想是很濃厚的,[神奇、異事] 兩卷裡,大部份被神秘主義的色彩所籠罩,在其他各卷中,宿命論的幽魂也常常套了各種罩袍爬出來。」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的末尾,在科學不斷地被宣傳與鼓勵了幾百年後,我們是否今天仍然該以「科學」掛帥、戴「科學」的眼鏡來過濾一本北宋這麼有趣的筆記呢?還是我們該以一更寬廣的視野,來體驗一下這位奇才在各方面的智慧,並以一更有歷史意識的態度,讓「筆談」盡量回復到它在歷史中的面貌?我研究「筆談」十多年,也在研究所中上過多年「筆談」的討論課,同時,在國內外與其他研究「筆談」的世界學者有多方的交流,也偶有機會對大眾說說「筆談」的有趣故事與智慧,所以,積各方面的經驗,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可以如下這麼來說。

今天世紀末,不是十八世紀啟蒙的法國,也不是五四的中國。在過去,大家還不太熟悉什麼是科學、科學會帶來什麼好處、曾造成什麼禍害、科學答應會解決的問題,是不是真的可以解決等等。但是在今天,我們對這些科學問題的答案,已經比較清楚了。一般社會大眾,在飽受科學與醫學、電腦與網路等等新資訊、新問題與新疾病 (e.g., Y2K) 的轟炸之餘,還會有興趣戴上「科學」的過濾眼鏡,看近千年前的沈括,看他曾知道什麼我們今天早已知道的所謂「科學」內容嗎?我想,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大家也許更會有興趣聽,聽那被過濾掉的古典碎片:究竟,沈括的古代「認識」,與我們今天有何不同?沈括的「另類」知識,可以給我們今天什麼不同的靈感?這些,也許才是世紀末「筆談」的新意義?

而這個世紀末筆談的新意義,也正是我們製作「筆談」的新通俗故事的起點。我們要揚棄「科學」的過濾眼鏡、擱置那事事以「科學或迷信」來看筆談的二分法,我們要儘量回覆筆談的原貌、盡量讓沈括自由自在的思考與說話。北宋的筆談世界,根本不知什麼是「科學與迷信」之分,但卻是一個處處可以「見理」、也處處可以有「神奇」的世界。千年前沈括的視野,也根本沒有什麼「天文數學vs. 五行數術」,或什麼「科學醫學vs. 藝文書畫」的區別與分類。他的「筆談」十七門二十六卷,可說是卷卷有理、門門是道;前面才說醫藥,後面詩歌早已吟起;天上方觀星象,滿地書畫已然亂舞。

讀者也許要問,夢溪筆談有那十七門?當然,妳們會猜,不是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生物、社會等等這種現代的分法,中國過去對「知識」的分類,完全不是如此去構想的。簡單而言,筆談的十七門,是這樣的(也要注意它的次序):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這樣的分類,在今天看起來相當的特別,但是在宋代許許多多的筆記看來,這種分類倒不稀奇,多少是北宋士大夫彼此共享的知識分類。唯一不同的是,筆談的門數,比其他筆記較多,如藥議、象數、樂律等門,在一般筆記中較少,但那也只是顯示出沈括的博學多才罷了。

在上面這樣的討論之後,讀者還會覺得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的眼鏡來過濾筆談嗎?夢溪筆談的意義還可能只侷限在狹義的科學史範疇之中嗎?最後,我想來對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沈括要把他晚年的精心書寫的筆記,冠之以「夢溪」之名,這個問題的解釋,會使上面的問題,自然更加清楚。我現在就來說說這個故事。

沈括自己說,他三十多歲時,「曾夢至一處,登小山,花木如覆錦,山之下有水,澄澈極目,而喬木翳其上」,他夢中很高興,想要在那邊住下來。後來幾乎每年都會夢到那個地方,「習之如平生之遊」。十多年後,他被謫宣城,有個道人叫「無外」,對他說在「京口山川之勝」處,有人要賣地,要價三十多萬錢,沈括雖然沒看過該地,竟也買了下來。又過了幾年,沈括要退休左右,路過京口,順便看看當年道人替他買的地。這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大吃一驚,竟然是他夢中所遊之地!沈括大嘆一口氣而說「吾緣在是矣」。於是他就放棄其他住所,而專住在這裡。「築室於京口之陲,巨木蓊(ong3)然,水出峽中,停縈杳繞,環地之一偏者,目之『夢溪』」。夢溪的附近,沈括還建造了「百花堆」、「殼軒」、「岸老堂」、「蒼峽亭」、「竹塢」、「杏觜」、「蕭蕭堂」、「深齋」、「遠亭」。在這個環境中,沈括有「三悅」:陶潛、白居易、李約。而與之酬酢於心,目之所寓者,有「九客」:琴、碁、禪、墨、丹、茶、吟、談、酒。(沈括長興集逸文,「自誌」)

這個神奇的故事,竟然是中國科學史中大名鼎鼎的夢溪筆談之來源,可不深思乎?十多年來,我常與沈括為伍,又有多少的日子裡,面對論文、稿紙、電腦與研討會之際,我與夢溪筆談對談。我知道,沈括這位老先生,會喜歡從別人加之於他的「偉大科學家」殿堂走下來,讀我們的「新通俗故事」,讚成回復他老人家自由自在的心靈與身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