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見證小平南巡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8-4-21 1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見證小平南巡:「退役老船長」扭轉乾坤

  「1992年1月,歷史給了我一個機會,把我這個靠獎學金讀完大學的農村山娃子,與比我大36歲的鄧小平對接起來,使我能夠全程安排和陪同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珠海『休息』11天,親歷對中國改革開放具有歷史性影響的重大事件……」

  翻閱《1992鄧小平南方之行》,作者在引言中輕撥歷史風雲,娓娓道出一段段新鮮而厚重的關於「小平南巡」的歷史掌故。




  作者陳開枝。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原主席。1992年春,時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的他,全程安排和陪同鄧小平視察廣東的接待和保衛工作,見證了「小平南巡」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點點滴滴。

  (一)「我當時堅持認為他不是來休息的,而是一個大動作。」

  回憶起16年前接待小平同志南巡的種種細節,陳開枝至今記憶猶新。

  1992年元旦,陳開枝到佛山的南海檢查工作,忽然接到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打來電話,講了一句只有他聽得懂的話:「我們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來了,請你趕快回來研究一下總體安排和接待警衛工作。」陳開枝立馬跟南海市委領導辭別。對方問:「有什麼急事?吃了中午飯再走嘛!」陳開枝回答:「我現在真的不能告訴你們有什麼急事。也許很快可以告訴你們,也許永遠不能告訴你們。」

  這份中央辦公廳給廣東省委的絕密電報,只有短短兩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請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當時,我身邊不少同志都認為小平同志是來休息的。但我不這樣認為。老人家多年已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上海休息,上海早做好他休息的整套準備,一切擺設都按照他平常的生活習慣。他到廣東不是來休息的,也不只為了看看南方改革開放的成就。」陳開枝說,他預感到小平同志來廣東,將是「一個大動作」!

  「又一次歷史性的事件即將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可能會成為這一歷史的見證人!」陳開枝這樣判斷。

  他認為,小平來廣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作出的一個不尋常的「大動作」:一方面,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陷入低潮,而西方國家加緊對原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爭奪和滲透,中國面臨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國內自1989年「六四」風波后,形勢亦令人憂慮:一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封鎖和孤立政策,外商投資止步觀望,有些外商甚至抽掉資金以及將「三來一補」及「三資」企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外貿出口下降,旅遊業萎縮,廣州幾家五星級賓館客源很少、門可羅雀。二是經濟上由於治理整頓措施以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為主,要求很急,力度很大,致使經濟下滑、市場疲軟、產品銷售不暢、庫存增加、生產萎縮,經濟發展速度受到一刀切的嚴格控制。三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東西東山再起,甚至有些人提出了「以反和平演變為中心」,提出「雙重任務論」(階級鬥爭和全面建設),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偏離了。

  「可以這樣說,在1992年初以前的一段時間裡,在小平南巡的時候,整個中國無論在政治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都處於一種低谷的狀態,籠罩著一種沉悶、壓抑、疑慮、無所適從的氣氛,這是很不正常而令人擔憂的。」 陳開枝說,「小平同志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他宣布『告別政治』、最後一次接見外國代表團時就說,中國近10年來所執行的政策以及發展戰略不會變。不會變就是不動搖,不能折騰,中國要發展。他這話是說給外國人聽的,但更重要的是說給全黨聽的,是說給全國人民聽的。」

  陳開枝感到,小平同志來廣東,一定會有「歷史性的事件」發生――事關社會主義的前途,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存亡,他要出來「說一說」了。到哪裡說呢?他選擇了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南方。

  (二)「通過很樸素的語言能談出很深刻的道理來。這就是偉人!」

  不開會、不陪餐、不題詞,不見記者、不照相、不報道,小平南巡之前,曾經立下這樣的規矩。「小平同志當時已經退下來了,是以一個普通中共黨員身份來廣東的,甚至可以說,他那時是個老百姓了。」陳開枝說。

  但為什麼在之後的電視新聞報道中,能看到很多小平講話的場面和內容呢?據陳開枝透露,那是因為當時他向「鄧辦」主任王瑞林爭取得來的,「我們錄音拍片,這是為國家保留一份珍貴的記錄啊,如有人追究,我來承擔!」經爭取,廣東派出了四名記者,將小平同志在車上談、在走著談、在工廠、商場與職工幹部談話的內容,盡最大努力保留了下來,使小平南巡的聲音和畫面,得以真實、清晰地向全國、全世界傳播開去。




  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的許多歷史鏡頭,16年來一直深深鐫刻在陳開枝腦里,「1月19日下午在皇崗口岸參觀時,小平同志在深圳河大橋橋頭的邊境上久久地凝視對面的香港土地,他的神情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他也許是在考慮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這樣的大事吧!」

  「通過很樸素的語言能談出很深刻的道理來,這就是偉人!」陳開枝回憶說,當小平談及「特區姓社姓資」的問題時,他尖銳地批評:「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那些人盡講屁話!」

  當小平談及改革開放,他沒有用很長的篇幅、很高深的理論來論證,而是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在深圳國貿,小平指著窗外的高樓大廈說:「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幹干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在珠海拱北,小平指著車窗外一座舊建築詢問是什麼,當得知那是清朝海關遺址時,小平表情凝重:「貧窮落後是要挨打的啊!」

  ……

  陳開枝覺得,聽小平講話,真能品出「投石擊破水中天」的味道!而且,雖然一十六年過去,小平的這些話卻仍像昨天說的那樣,言猶在耳、振聾發聵。離這個時間越久遠,就越能體會到小平南巡講話的真味,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深遠!

  (三)「小平南巡之後,我對『扭轉乾坤』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理解」

  「小平南巡等於是一個已經退役的老船長,當看著船的方向搖擺不定時,他又一次跳上船頭,把扭曲的方向擺正了。」談及小平南巡的重大影響和歷史意義,陳開枝這樣比喻。

  「沒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怎麼開?沒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1992年以來中國的社會發展如此之快,誰能想象?!可以說,在小平南巡之後,我才對『扭轉乾坤』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理解。」陳開枝說。正如一份雜誌的評論所言,偉人之所以偉大往往在於他告訴我們一些大家心裡都明白的道理,大家都立即接受並付諸實施。

  小平南方之巡途中,陳開枝多次聽老人家講過「不爭論」。「他之所以說『不爭論』,是因為當時有不少爭論,而且還相當激烈。」陳開枝說,這些爭論歸納起來有這麼一些問題:基本路線的要點在哪裡?改革開放姓「社」還是姓「資」?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不能兼容?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廠長負責制是否削弱了黨的領導?私營經濟是否動搖了社會主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不是「單幹風」?……當時,這些問題被一些「左」派理論說得很玄奧,很嚇唬人,嚴重干擾了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不剎住這股風潮勢頭,就可能會葬送社會主義。所以,小平南巡的歷史意義,無論從任何一個層面去認識,都是十分深遠的。

  南巡那年,小平同志已經是88歲高齡的老人。「當時那麼大年紀了,而且是個老百姓了,這時候站出來能不能鎮得住,很難說。但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不計個人安危,除了有勇氣,還要有魄力,更要有策略,豁出去了。沒有強烈的黨性和熱愛國家、人民的精神,是做不到這樣子的。可以說他確實是一個無私無畏的民族英雄。」

  「在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之後,中國才真正衝出了「姓社姓資」的怪圈,全國各地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滾滾熱潮。可以說,南巡講話是小平同志對全黨全國人民的莊嚴的政治交代,也可以說,這是老人家的歷史性的政治囑咐,意義 是很深遠的。」

  記者手記:11天改變一輩子

  走進陳開枝辦公室,每個人的目光都會被牆上那幅虯勁的書法《永不言倦》牽引。

  和當年的鄧小平一樣,陳開枝在2005年當上了「退役老船長」。退下來的他,甚至比在任廣州市政協主席的7年還要忙碌――他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常常自命「丐幫副幫主」,干一些「勸」富濟貧的工作――常年奔走於廣西、雲南、四川、甘肅等「讓人流淚的」貧苦山區,一頭從城市的富商巨賈手中千方百計募集善款,一頭把籌得的資金用在幫助窮人和弱勢群體身上。僅廣西百色,十年間他往來扶貧,就跑了62趟。

  永不言倦,這是侍陪小平同志南巡11天帶給他的寶貴財富。「我與他老人家相遇相處11天,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零距離的接觸,近距離的觀察,無距離的溝通,升華了我的思想,凈化了我的靈魂。雖然交往只有11天,但好像一輩子都與他相識相知一樣,有無限的感慨,有不盡的思念,有千言萬語需要傾訴,而這些都是別人所不能代替的。」

  陳開枝把他對小平的思念,裝滿了整個書櫃――《鄧小平通傳》、《鄧小平年譜》、《鄧小平生平全記錄》,無數的歷史相片、畫冊、VCD;他把自己對小平的思念,付諸於後半生的實踐中――苦幹、實幹、拚命干。每當身處貧苦地區,他都會想起小平在深圳仙湖植樹時說過的那句話:「要讓全國人民都種一棵發財樹,讓全國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也許有人認為我是拿偉人的招牌往自己臉上貼金,事實的確如此」。「老人家留給我一把做人的鑰匙,我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人生境界的第一扇門:不講大話,實幹、苦幹、拚命干;我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人生境界的第二扇門:不圖功名,為人民排憂解難;我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人生境界的第三扇門:飲水思源,讓大家共同富裕;我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人生境界的第四扇門:多做好事,力爭一輩子做好事……」――在《1992?鄧小平南方之行》一書中,陳開枝這樣寫道。
震驚的70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