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打得藏獨鬼哭狼嚎:「佛光將軍」張國華!!!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年4月21日

率部挺進西藏:「佛光將軍」張國華

  

  35歲就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軍長的張國華,在新中國成立后,率部走進了雪域高原西藏,把紅旗插上了世界屋脊,給如今人們稱為「天堂」的地方帶去了曙光。由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美麗的稱號——「佛光將軍」。

  「地主」張國華受命領軍進藏

  鄧小平稱張國華為「地主」是在1950年1月。當時,新中國成立才三四個月,毛澤東提出「進藏宜早不宜遲」,進軍西藏的任務最後落到了西南局身上。西南局領導人劉伯承和鄧小平接到出訪在蘇聯的毛澤東發回來的電報:「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佔領,並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西藏是個很特殊的地方,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交通極其困難,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再加上清末民初中國外侮不斷,內亂頻頻,西藏上層的一些分裂主義者與內地中央政府離心離德,國民黨南京政府建立后雖派官員駐拉薩,但不駐軍,行政事務由其地方政府自治。新中國成立之前,西藏一直受到外國勢力的滲透。如今,要進軍西藏,由誰領軍進藏,非同一般,得慎重考慮。劉伯承和鄧小平開始商量進藏人選問題:二野老部隊有3個兵團9個軍,可目前佔領西康省會雅安的是六十二軍,不屬於二野的部隊,從地理位置來看,六十二軍進藏是最合適不過了,但最艱苦的工作還是由自己的老部隊去執行妥當一些;十軍戰鬥力不錯,是二野的老部隊,派他們去,適合,但遺憾的是軍長杜義德身體近來差些,進藏有困難。

  鄧小平吸著煙,深思許久,對劉伯承說:「讓『地主』去吧!」

  劉伯承被這句「怪話」說糊塗了,忙問:「誰?」

  「張國華。」

  劉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好,就叫他去!」

  此時的張國才36歲,可謂身強力壯。那麼,張國華怎麼成了「地主」呢?

  張國華,1914年10月22日出生於江西永新,1929年3月在井岡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隊當兵。毛澤東上井岡山後,張國華任紅四軍第二師五團連隊指導員,長征途中任紅一軍團政治教導大隊政委,到達陝北後任河東遊擊支隊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第二團兼運西軍分區政委、魯西軍區第七支隊政委、教導第四旅政委。他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為部隊輸送兵員。

  1949年2月18日,豫皖蘇軍區部隊及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十旅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由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出任軍長,譚冠三任軍政委。張國華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首任軍長時,才35歲。然而,就是這麼年輕的軍長,卻培養了一大批幹部。當年,二野、三野發起渡江戰役后,南京很快解放了。因多數部隊還需要打仗,去解放全中國,南京解放后需要一批幹部去接管,一時抽不出那麼多幹部。劉鄧決定抽各軍的隨營學校的人員來接管南京。部署會上,當張國華報出十八軍隨營學校人員有4500多人時,全場一片嘩然,因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二野其他各軍隨營學校人員的總和。有人開始竊竊私語:「張軍長如此富有,真是個『地主』!」

  張國華「地主」的綽號自此落地生根,就連鄧小平也戲稱張國華是「地主」了。
  


  1950年1月8日,張國華被召到重慶曾家岩西南局臨時辦公地。劉伯承首先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電報精神。鄧小平則說:「杜義德不去西藏,可讓十軍部隊受你指揮去西藏。」顯然,鄧小平是想讓二野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配備最強有力的軍長,進軍西藏。

  張國華對於去西藏是樂意的,但思想還是一時轉不過彎來,原先十八軍是要去天府之國的川南的!張國華沉默不語。

  劉伯承見張國華不言語,問:「二野所有部隊你任意挑選三個主力師,組成3萬人的一個軍,你的意見如何?」

  張國華思考了許久,終於下了決心:「我還是帶十八軍擔負進藏任務。」

  劉伯承以目光徵詢鄧小平的意見。鄧小平轉而問張國華:「你覺得有沒有把握?」

  張國華說:「問題不大。」

  鄧小平看了一眼劉伯承,劉伯承點頭同意了。鄧小平說:「那就這樣定了。我們馬上報告中央。你還有什麼困難嗎?」

  「現在還沒有想到。」張國華如實回答。

  張國華走後,劉伯承和鄧小平立即給遠在蘇聯的毛澤東發電報。1月10日,毛澤東回電指示:「完全同意鄧劉進軍西藏之計劃。現在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均已承認我們,對於進軍西藏是有利的。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叫什麼名稱及委員人選,請西南局擬定后電告中央批准。」

  1月15日,劉伯承、鄧小平給十八軍傳達了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的指示,並正式下達了進軍西藏的命令,同時組織召開了十八軍師以上領導幹部會議,部署了工作。劉伯承十分嚴肅而又幽默地說:「你們都很年輕,是進軍西藏的各路諸侯。西藏這個地方非常特殊、敏感,歷史上一些帝王將相多次用兵,有的翻了船,損兵折將,有的不戰自退。我們是人民的軍隊,要處處體現出王者之師、仁義之師的形象。」

  鄧小平則明確授權張國華在二野範圍內可以選擇最強的幹部,但「入藏兵力限3萬人,力求精幹;補給線上1萬,加強兵站線」,同時強調,「要團結達賴、班禪兩大派,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

  1月18日,十八軍召開了動員大會,鄧小平坐鎮參加。張國華首先講話。他站起來,說:「過去我們能協同兄弟部隊解放一個省會,消滅幾萬敵人,就興高采烈,覺得很了不起。而現在進軍西藏是以我們十八軍為主,不只是解放一個省會,而是解放全西藏,把帝國主義勢力趕出西藏,完成統一祖國大業。還要由我們到那裡去建黨,開創黨的工作,這還不值得我們自豪嗎?」

  最後,張國華嚴肅地指出:「我知道還有一些老一點的同志不想去,認為胸前已經有了兩三枚光榮紀念章了,就想躺在功勞簿上面睡大覺,不想再前進了,這是不對的。幹部要起帶頭作用,所有的人思想都要通,要高高興興地去西藏!」

  鄧小平以帶頭鼓掌的形式肯定了張國華的這次動員講話,並給十八軍將士題詞:接受與完成黨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軍人無上的光榮!

  動員大會結束后,鄧小平問張國華:「你對西藏了解得怎麼樣?」

  張國華雖然已簡單地看了一些有關西藏的材料,但還是如實地回答說:「在我的印象里,西藏還是唐僧西天取經,過火焰山、通天河哩!」

  鄧小平說:「現在看來,你必須立即成立一個政策研究室,要調查西藏的情況。同時各級都要動員起來學會幾句藏話,以便應酬宣傳。要溝通和藏民的語言,便於接近他們,了解他們,便於開展工作。不懂藏語,一到西藏你就成了聾子,就要吃虧。」

  部隊就要進藏了,但讓張國華沒有想到的是,比懂幾句藏語更困難的事情,還是很快擺到了他的面前。

  人稱張國華為「佛光將軍」

  3萬人要進西藏,百事都需要有個譜。張國華開始「打譜」。

  對於西藏的天候,當地有句諺語說: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霜得苦,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學狗爬。從諺語中看得出來,去西藏冬春是無法走的,六七月間,融雪時還有山洪,比較好走的只有八九兩個月。進藏除了季節關係外,還受高原空氣稀薄等影響。這些困難,張國華正在「打譜」考慮時,卻出現了一個讓他沒有想到的情況:逃兵數量猛增。

  原來,十八軍多數指戰員是愉快表示服從進藏的,但個別不想去的「逃兵」私下搗鼓,講了許多去西藏的壞處,開始沒有及時發現苗頭,因此,逃兵數量猛增起來,嚴重的一天一個班只剩下班長、副班長,急得連隊幹部夜裡都不敢睡覺,輪流把門,營團幹部天天追問逃兵數量。

  儘管師團指揮員胸脯拍得很響亮,表示無條件入藏,但張國華還是發現了下面的實際情況。張國華想,十八軍是一支打日軍、打老蔣的光榮部隊,即使是在挺進大別山那樣艱苦、殘酷的環境中,也沒有出現逃兵現象,今天去西藏完成更光榮的任務,卻發生了逃兵事件,難道這支隊伍變了?

  張國華氣得虎眼圓睜,恨不能親自去把逃兵抓回來:「去,把他們統統給我抓回來!」

  軍長的話就是命令,部隊立即成立了「抓兵隊」,四面出擊,綁回來了許多逃兵。

  這邊把逃兵綁回來,那邊又出現了幹部隊伍里的「逃兵」。十八軍第五十二師一五四團副政委劉結挺寫信給張國華和政委譚冠三,提出「因身體不好,不願進藏」。

  張國華拿信的手開始發抖,氣得對著政委譚冠三不知是問還是答:「這劉結挺太壞了,想不到他這樣壞!他為什麼這樣壞?我這一輩子不想再見到他!」

  「不!」譚冠三也失去了當政委的沉穩,「他不去,就不能這樣便宜他,給我把他捆來!捆也要把他捆到西藏!我到哪兒,就叫馬把他馱到哪兒!」

  張國華被政委嘴裡的「捆」字一刺激,倒是把自己的思路激活了:進藏是件光榮的事兒,不能讓這些人敗壞了十八軍的名聲。於是,張國華決定:凡是逃兵一律不準去西藏,就地轉退地方。

  這一招還真管用。想當年,誰敢不把「榮譽」舉過頭頂!再說,「思想有問題的人」,到哪裡都不受歡迎。開小差的人急了,生怕被裁減,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污點,今後翻不過身來。這樣一來,「寫血書」的人紛至沓來,幹部們只好倒過頭來做那些留地方工作的人的思想工作。但張國華一言九鼎:逃兵一個都不要!

  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了中共西藏工委領導名單:十八軍軍長張國華任書記,政委譚冠三任副書記,副政委王其梅、副軍長昌炳柱、參謀長李覺、政治部主任天寶為委員。至此,進藏的人事工作就緒。為了策應十八軍進藏,劉伯承和鄧小平命令第十四軍抽一個精幹團,從滇西北經德欽、科麥溯雅魯藏布江西進,作為十八軍解決西藏問題的後備力量。

  3月18日,十八軍先遣隊由副政委王其梅、參謀長李覺率領,如期從樂山出發。出發前,張國華一再提醒王其梅和李覺:「部隊進藏一定要堅決執行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特別要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護寺廟,不住寺廟,不住藏民家中的經堂,即使風雨交加,冰雹亂舞,也不要進寺廟干擾喇嘛誦經,最多到寺廟的房檐下暫避一下』。」

  王其梅和李覺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受到了當地族人和活佛的擁護。後來鄧小平給毛澤東彙報進藏情況時說:「連康區藏族頭人夏格刀登都說,下大雨,不讓進就不進,不讓住就不住,你們的政策太寬了。」毛澤東聽完彙報后,久久不語,最後決定批准購買30架高空運輸機,支援進藏的十八軍。

  7月初,張國華率領的十八軍部隊全部抵達甘孜。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這一切,都看在格達活佛的眼裡。於是,格達活佛主動接待了張國華。他說:「我認識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的人,如果張軍長需要,我本人願意去拉薩勸和。」

  張國華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報告西南局,建議格達活佛以西南軍政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前往拉薩談判。

  劉伯承和鄧小平接到張國華的電報后,立即請示中央。中央很快複電同意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格達活佛抵達西昌后,在英國特務福特的唆使下,西藏當局軟禁了他,並於8月22日將其殺害。消息傳來,張國華立誓:「堅決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讓幸福之花開遍西藏!」為此,張國華向西南局和中央軍委建議,進行昌都戰役:「只有打開昌都的大門,才有可能和平解放西藏。」

  昌都是進軍西藏的必經之地。中央軍委接到電報后,十分重視。毛澤東認為,「解放昌都有助於和平解放西藏問題」。9月初,張國華正式接到中央軍委有關昌都戰役的作戰命令。

  接令后,張國華立即進行了「對昌都南北兩線鉗形作戰」部署:南線由十八軍五十三師一五七團擔任,北線由五十二師擔任。整個作戰重點放在北線,主力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部隊正面進攻,左路部隊迂迴昌都以南,配合中路作戰,右路由一五四團和師騎兵偵察連、炮兵連等組成,由師副政委陰法唐指揮,直插昌都西面20公里的恩達,對昌都實施千里大包抄,斷藏軍退路。

  昌都戰役在張國華的指揮下,於10月7日發起。

  10月18日,右路部隊如期抵達並搶佔了恩達,封死了昌都的藏軍退路,正面部隊快速進攻昌都,於10月24日拿下昌都,殲滅了藏軍6個代本(相當於團)全部、3個代本各一部,計5738人,其中斃傷180人,俘虜898人,爭取一個代本投誠起義4317人,活捉了英國特務福特。

  進軍西藏的大門被打開,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突現。劉少奇稱讚說:「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西藏地方政府終於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議,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到北京談判。1951年5月15日,張國華奉命回京參加談判。5月23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張經武、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和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孫志遠三人,以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的身份,參與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字儀式。西藏地方政府參與簽字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凱黑·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

  

  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在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上簽字。右起:李維漢、張經武、張國華、孫志遠

  簽字后的當天,毛澤東單獨接見了張國華。當得知張國華曾在井岡山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隊當過3個月兵的經歷時,毛澤東說:「袁文才、王佐都是對革命有貢獻的同志。」當然,毛澤東不會過多地回憶過去,但這次接見,留給毛澤東更多的印象是,張國華是「井岡山的兵」,以至於多年後,毛澤東還多次稱張國華為「井岡山」。對於西藏問題,張國華談了築路的重要性。毛澤東點點頭,說:「要築路與生產並重。部隊要很快進入拉薩,為實行『十七條協議』而努力。」

  5月25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下達了《關於進軍西藏的訓令》,要求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進藏部隊分路進駐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協議簽訂后,掃清了進軍西藏的障礙。1951年10月,進軍西藏的部隊在張國華和譚冠三的率領下全部部署到位。紅旗順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上。1952年2月,以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為基礎,成立了西藏軍區,同時撤銷十八軍番號。西藏軍區為軍級級別的軍區,歸西南軍區管轄。司令員由張國華擔任,政委由譚冠三擔任。1955年5月,西藏軍區由軍級上升為大軍區級,直接歸中央軍委領導,張國華、譚冠三分別升任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1955年9月,中央軍委授予張國華中將軍銜。至此,人們開始稱張國華為「佛光將軍」。

  「佛光將軍」堅決「保衛菩薩」

  雖然部隊順利進軍西藏了,但西藏高層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不斷籌劃叛亂,一而再、再而三,直到1959年3月發生了西藏大叛亂。3月19日,拉薩叛亂分子聚集了7000餘人,在羅布林卡成立了叛亂指揮部,並形成對西藏軍區機關及其部隊分割包圍之勢,打出來的口號是:「同中央決裂!為西藏獨立而大幹一場!」

  此時,張國華因心臟有病在北京醫治,但他密切注視著西藏。政委譚冠三在電話里對張國華說:「達賴和主要官員及家屬都化裝逃出拉薩了。」

  張國華清楚,部隊早已在拉薩周圍布置好了,只要譚冠三和參謀長李覺一聲令下,不要說達賴離開不了拉薩,叛亂分子一個個都將粉身碎骨,但毛澤東有指示,「如果達賴及其一群逃走時,我們一概不要阻攔,無論去山南、去印度,讓他們去」。於是,張國華說:「這就對了。你們在西藏要注意安全,堅決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先不要開第一槍』,因為兵力有限。明天我就按中央軍委的命令,帶五十四軍三十師、三十一師和蘭州軍區的十一師入藏平叛。」

  然而,形勢發展令人不安。3月20日凌晨4時許,叛亂分子指揮部認為西藏解放軍無能,為慶賀勝利,組織叛匪包圍了軍區大院。這時,偏偏西藏軍區與外界失去了一切電訊聯繫。軍區指揮機關危在旦夕。譚冠三在忍無可忍之下,於當天上午10時下達了反擊命令。6個小時后,張國華與譚冠三終於聯繫上了,他向譚冠三通報了自己已帶上部隊向西藏進發的消息。譚冠三這才鬆了一口氣。

  至4月14日,平叛作戰結束,搗毀了盤踞在山南地區的叛匪老巢,封鎖了亞東以東、米林以西的邊境線,切斷了叛亂分子與國外陸上聯繫的重要通道。因在這次武裝叛亂中,許多寺廟與叛匪有瓜葛,正在火頭上的指戰員們主張掃平它。張國華說:「不能。划叛亂寺廟要有確鑿的、足夠的證據。」

  一句話,避免了寺廟的毀損。「『佛光將軍』保護菩薩」的事兒就傳開了。

  平叛結束后,西藏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印度又盯上了這塊佛土。1959年8月,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場大規模的侵略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國政府被迫進行了一場短促而有限的自衛反擊戰。

  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生了雙方軍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衝突。

  開始,為了避免邊界衝突,中央軍委命令部隊,單方面從實際控制線上後撤20公里。

  如此一來,印度認為中國軟弱可欺,加快了武裝入侵中國的速度。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在1962年10月18日召開了擴大會議,就中印邊界問題作出重大決策,研究對印度的軍事方針問題。

  毛澤東說:「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會上,毛澤東問張國華:「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我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同志!」

  張國華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與會人員在對形勢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後,一致認為戰勝印軍是有把握的。但毛澤東提醒大家:「我們沒有同印軍作戰的經驗,千萬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這一仗。至於反擊作戰的方案,同意總參和張國華司令員共同擬制的計劃。」

  會議結束后,中央軍委任命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為前線總指揮。很快,一個代號為「419部隊」的作戰指揮機構組成了。

  10月19日,張國華進駐前方指揮所。

  圍繞第一仗如何打,指揮所里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屬於保險型的,即吃掉印軍一個營。一個軍區部隊,去吃掉一個營,自然沒有什麼難度。另一種意見是屬於激進型的,即吃掉印軍一個旅。在高原上吃一個旅的兵力,難度顯見,因為連走路時空氣都不夠的地方,你拿槍拉炮去吃一個旅的兵力,談何容易。

  兩種意見,張國華只能選其一。自古就有「慎重初戰」的說法,誰也不敢馬虎。是的,「慎重初戰」這是每個指揮員必須考慮的問題,初戰必勝又是對指揮員最起碼的要求。因為,初戰打贏了,以後如虎添翼;初戰打輸了,那要好一陣子才能恢復自信啊!張國華考慮再三,決定要吃就吃它一個旅!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沒意思。

  作戰方案報到了北京。中南海有領導覺得張國華是在冒險,但毛澤東不喜歡墨守成規。毛澤東說:「他是前線指揮員,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

  10月20日7時30分,張國華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的炮火便鋪天蓋地地向入侵克節朗的印軍陣地傾瀉。兩個小時后,印軍的第一個據點被攻下。到晚上8時多,克節朗戰役即告結束。張國華笑了:「這麼容易取得的勝利,我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

  10月23日,中央軍委連電致張國華,稱讚:「作戰部隊在高原嚴寒的困難條件下,鬥志昂揚,艱苦卓絕,勇猛作戰,乾脆地殲滅了敵人。」「捷報頻傳,中央、軍委極為高興。」

  看著感情色彩特濃的后一封電報,張國華覺得這很像是「毛主席親自加的兩句話」。於是,張國華手一揮,高興地說:「把電報轉發部隊,就說是毛主席親筆寫的電報,鼓勵鼓勵前線士氣。」

  前線士兵確實被鼓舞起來了。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張國華又指揮部隊打了兩次大戰役和一些零星戰鬥,取得了驕人的戰果:殲印軍3個旅,生擒印軍王牌旅長達維爾和另一名准將旅長辛格,共斃、俘印軍7000餘人。

  1963年2月,張國華回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常規會議,但張國華接到通知:「會議增加一個議題,毛主席要親自聽張國華彙報工作。」

  張國華有些發怵:「彙報什麼呢?」心裡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2月19日下午,彙報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當張國華走上懷仁堂主席台時,原來泰然自若的神情忽然間又變得緊張起來,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向自己射來,都對著自己笑。張國華左看看,右瞧瞧,自己的座位竟被安排在毛澤東和劉少奇中間!張國華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到座位上去的,顯得非常拘謹。

  會議是由毛澤東親自主持的。毛澤東也看到了張國華的拘謹。他說:「今天的會議議題只有一個:由張國華同志彙報剛剛結束的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情況。」接著,他幽默地說:「『井岡山』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仗打勝了,你還緊張么子喲!今天是你唱主角嘍!」

  經毛澤東這麼一講,大家哄的一聲,笑了起來,會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

  張國華想,也是,前線的事都是親身經歷的,照直說,不會錯的。

  實話實說是毛澤東的最愛。當張國華談到有些部隊參戰太倉促時,毛澤東插話說:「那個五十五師,從青海的西寧出發,用卡車送,就是在路上動員的,差不多一到就打。一三○師在四川是個生產部隊,放下鋤頭就上車,一到就打,就在汽車上做動員工作,很倉促。」毛澤東用手指了指張國華:「就是你這個將軍也是臨時派去的嘛。」

  毛澤東插完話,對張國華說:「你繼續說。」

  張國華接著說:「中央軍委和總部在作戰中的每一重大轉換時節,都給我們作了及時、具體而又詳盡的指示……」

  張國華剛說完「指示」兩個字,毛澤東又插話說:「我這次是參戰了的,還有少奇、總理、小平。」

  張國華沒有等毛澤東發話便接著說:「印度國防部長恰范說,中國軍隊在背後刺了他們一刀。」

  毛澤東說:「工人、農民的軍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什麼不能打勝仗呀!日本,蔣介石,美國,印度都被整下去了嘛!印度說抓了我們的人,又交不出來,好啊!沒有抓到我們一個嘛!」

  張國華說:「我們戰勝敵人的法寶,靠的就是我們的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毛澤東立即給予了肯定:「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說完,毛澤東又用手指了指張國華:「這是你的發明權。」

  張國華赧然一笑,連連擺手說:「不是我,發明權是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澤東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過去岳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時金兀朮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今天我要說,撼山易,撼解放軍難。」最後,毛澤東高屋建瓴地評價了中印邊境之戰:「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歷史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從1962年至今,中印邊境穩定局面的取得,與張國華指揮打的這一仗有著緊密的關聯!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0

主題

89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沙發
Wanlong 發表於 2008-4-22 08:12 | 只看該作者

Indians no match!

這是中國人真正的脊樑!緬懷一代英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3
閑聊 發表於 2008-4-22 23:48 | 只看該作者
真是這些將士和偉人們保證了我國土平安。向他們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4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08-4-23 00: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anlong 於 2008-4-22 08:12 發表
這是中國人真正的脊樑!緬懷一代英豪!!!

這段歷史應該讓世人都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502

帖子

30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8
5
csLittleye 發表於 2008-4-23 21: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8-4-21 11:22 發表
張國華清楚,部隊早已在拉薩周圍布置好了,只要譚冠三和參謀長李覺一聲令下,不要說達賴離開不了拉薩,叛亂分子一個個都將粉身碎骨,但毛澤東有指示,「如果達賴及其一群逃走時,我們一概不要阻攔,無論去山南、去印度,讓他們去」。於是,張國華說:「這就對了。你們在西藏要注意安全,堅決落實毛主席的指示, 『先不要開第一槍』,因為兵力有限。明天我就按中央軍委的命令,帶五十四軍三十師、三十一師和蘭州軍區的十一師入藏平叛。」


如果當時幹掉達賴會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74

帖子

30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1
6
ryuton 發表於 2008-4-23 22:12 | 只看該作者
向中國人真正的脊樑緻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67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6
7
uhandai 發表於 2008-4-24 00:59 | 只看該作者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偉人永遠是偉人!!!
Love, Loyalty and Support to my countr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主題

918

帖子

28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6
8
鉤藤 發表於 2008-4-24 08: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閑聊 於 2008-4-22 23:48 發表
真是這些將士和偉人們保證了我國土平安。向他們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65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9
我是兔子 發表於 2008-4-25 13:25 | 只看該作者
時代不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