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受澳洲的多元藝術節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15 2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節討論課之後,一位馬來西亞的華裔學生問我:在馬來西亞,多種語言是並存的。馬來語、華語、英語、粵語等各有自己的電台、電視台和報紙,人們用各種語言交流,但在澳洲,移民首先學習英語才可以生存,那麼澳洲的多元文化又體現在哪裡呢?

  學生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在我看來,澳洲的多元文化常常通過一種超越語言文字的形式——藝術表現出來。與語言文字相比,藝術的表現形式更為久遠。我有幸在南澳洲親眼目睹多元文化是怎樣通過藝術展現給大眾的。

  南澳洲有一個美稱:節日之洲,這行小字(SA:the Festival State)在每輛汽車的牌照上都可以看見,由此可見南澳人的自豪之情。這裡的「節日」是指大大小小各種藝術節,其中歷史最久遠也是全澳洲最著名的,要數每兩年一度的阿得萊德藝術節。在藝術節期間(一般是二月底至三月中旬約20天的時間)音樂、繪畫、文學、戲劇、雕刻、攝影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展示的舞台。與之相伴的還有阿得萊德副藝術節,每年舉辦,時間相仿。在這裡,新的藝術家和藝術形式得以被大眾了解。這兩個藝術節除每年都推出各種高質量新穎的作品外,其文化包容性也令人稱道。

  在厚達80多頁的2008年度阿得萊德藝術節目錄上,我就看到來自歐、亞、非、美洲各國藝術家的作品介紹。我自己還去看了一個主題為「光速」的視覺藝術展。藝術家們來自俄羅斯、德國、義大利、智利和美國,他們用雕塑、投影、攝影及實物布景等作品,展示對城市環境、人類情感溝通、戰爭與權力話語的思考。另一個名為「陰影地帶」的台灣當代藝術展也很引人注目。針對當代經濟、社會、政治變遷給人類生存空間帶來巨大影響這一問題,幾位台灣高山族藝術家進行了反思。其中對台灣土著人的命運和傳統文化消失的思考尤其深刻,這也呼應了澳洲長期以來土著人政策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的主題思考。事實上,這同時還可以延伸到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衝擊這一問題的反思上。

  除藝術節以外,南澳有紛繁多樣的美術館和藝術畫廊,全年展出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澳洲土著藝術不僅有專門的美術館,州美術館還有土著藝術陳列區。在阿得萊德市東部的一個畫廊,我還看過一個中國工筆畫的展覽,那個畫家同時出售展品。

  在各個社區,根據移民群體的居住分佈情況,社區中心還會舉辦印度美食節、印尼民俗節等主題匯展,或集拉丁舞蹈、韓國舞蹈、中國功夫、日本柔道、泰國音樂為一體的社區文藝匯演。2007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在阿得萊德市中心的公園,市政府和民間社團、公立學校還非常隆重地舉行過慶祝中秋節的活動。儘管當時是澳洲的春季,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們舉著自製的燈籠繞場一周,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慶祝中國的這個傳統節日,觀眾也是各種膚色的人都有,氣氛非常好。

  順便說一下,中國的生肖文化在澳洲深入人心。我的澳洲朋友、同學、房東、還有工作中遇到的同事,人人說得出自己屬什麼,還有人竟然知道自己的屬相是金木水火土的哪行!2007年藝術節目錄的封面上印有一隻滾圓的小豬;2008年年初,澳洲郵局裡就有成套的鼠年郵票發行(不是中國製造的)!

  所以說,也許由於歷史的原因,澳洲雖然只有英語是官方語言,但她對其他語言,尤其是其他文化並不持排斥的態度。相反,她對異域的風俗傳統、藝術形式懷著包容、接納的心態,並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充分表現和發揮的機會。這不僅是澳洲多元文化的體現形式,也是其多元文化特色得以生存、繁榮的重要原因。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