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哈佛大學學者談對中國軍事現代的戰略回應!

[複製鏈接]

3004

主題

3519

帖子

31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苦力打工

Rank: 4

積分
3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蝸牛 發表於 2008-4-14 1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哈佛大學亞太地區評論》
原著:阿什頓•卡特,詹尼弗•C•勃克來
編譯:全球防務(知遠/於君)

中國未來的軍事發展不僅對外界來說是一個保守的秘密,而且對美國國內的人來說也是一個謎團。現在,就連美國的高層領導人也不清楚,在未來的數十年裡,中國到底會是美國的朋友還是美國的敵人。中國的軍隊的未來最終將由中國下一代領導人、中國國內發展和未來台海兩岸關係的決定,但是美國對中國軍隊發展所做出的戰略回應也會影響未來的美中關係。

考慮到這種戰略的不確定性,美國針對中國除了尋求採取兩面政策外,再沒有其它選擇。其中一面是接觸中國,鼓勵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大國。另一面是謹慎防範中國的競爭性或侵略性行為,尋求繼續接觸,不將其作為敵人對待。

在不確定未來時,中國領導人也可能採取防範政策。不幸的是,中國這些舉動會被美國視為針對美國防範政策的競爭性行為。大陸與台灣在台海上的衝突的可能性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美中戰略關係,但是兩國的軍事態勢中也反映出了許多其它的戰略因素。

美國在全球的義務要求美軍在數量或質量上保持世界領先水平。2007年,美國防部的財政支出達5000億美元以上,以便美軍更好完成當前和未來的任務。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建設一支能夠實現其全球雄心和戰勝地區對手的軍事力量。當前,中國還沒有一支軍事上足夠強大、能完成未來重要任務的部隊。此外,中國以印度、日本、俄羅斯以及美國的軍隊的標準來衡量其軍事隊建設。
中國的軍事建設應引起美國的關注,但是美國如何做出回應?從保持當前作戰能力到竭盡全力建設成與美國同等的軍事競爭者的過程中,中國將走向何方,或是美國希望中國走向何方?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

毛澤東同志為中國軍隊帶來人民戰爭的戰略,這種戰略旨在將入侵軍隊牽制在中國領土上,包圍他們,在長時間的消耗戰中消滅他們。鄧小平同志及其繼任者提出了「局部戰爭」(相對總體戰而言)和「快速戰爭,快速解決」(相對於消耗戰而言)的新戰略。

在未來,中國將繼續在提升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的同時發展軍事實力,並且它尋求承擔起不斷發展的安全戰略所決定的各項任務。中國2004和2006年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之路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軍事現代化的第一步就是削減中國軍隊的規模,改善國防研究和發展體制,提高軍事工業效率。中國的改革的目的是提升軍隊中拳頭部隊的戰備水平,對他們進行高強度訓練,使們參與真實的演習(包括與俄軍和其它國家的軍隊舉行聯合軍演)。

第二步是使中國三軍進入聯合作戰時代。軍隊進一步強調了信息化的需求,即提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和監視能力(C4ISR)。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在2004年國防白皮書中強調了衛星和機載感測器、無人機和信息戰。
最後一步,中國計劃保持戰略核威脅,儘可能挑戰美國主導權。儘管美國的軍事優勢是處於佔壓倒性的,但是中國還是要利用反空間、反航母和防空和信息戰等手段來探索美軍重要系統中所存在的不足,從而使美國在軍事對抗中不能佔據主動權和輕鬆獲勝。中國2007年進行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展示了其能夠削弱美國在空間的優勢的能力。

大陸威脅台灣,阻止和抗擊美國可能的干涉的核心工作是不斷增長部隊的作戰能力。中國目前未擁有足夠進攻台灣的空降部隊和兩棲作戰部隊,如果美國空、海軍部隊前往為台灣提供援助,那麼雙方的作戰行動將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實際上,大陸旨在使用成百上千枚短程導彈對台灣實施威脅,使台灣的民用飛機、船隻不能服務於台灣經濟建設從而使打擊台灣的經濟。

儘管應對美國是中國的一項重大任務,但是中國還有其它的戰略考慮。在中國趕上美國之前,它必須建立明顯的地區主導權。中國當前的國防開支為500-800億美元,而日本為440億、俄羅斯為650億,而印度為240億。此外,中國還需要發展必要的實力以保護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和能源供應要道。

在國內,中國領導人視公眾騷亂和社會混亂是對國家安全的一種嚴重威脅。他們認為軍隊是懾止騷亂和保持國內穩定的重要力量。目前,北京沒有資源實現各種國內、地區和全球目標。軍費開支受城鄉和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完善和負債纍纍的資本市場,人口老化等國內問題的影響。儘管中國國防開支在連續二十年裡以每年10%的以上速度增長,針對軍事需要,中國政府沒有開出空白支票。

監控中國的發展

除非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或是出現災難性事件,中國軍事建設和現代化都會繼續進行。這些改革與中國不斷發展的實力是一致的,但是地區力量平衡的轉移可能極大影響東亞地區的軍事態勢。但是,美國很可能會以損傷中美關係來對此做出回應。

由於中國軍隊機動作戰能力越強、作戰效率越高、作戰經驗更豐富,如果中國選擇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的發展模式,他們可能對應對包括恐怖主義分子在內的國際動蕩會更有用些。

但是,美國必須能夠預見中國國內政治和軍隊的發展,這些發展會極大改變美國防範的性質。例如,有關中國政府將軍事開支列在預算的第一位的跡象就應作為關注的原因,同樣,美國還關注中國國內民族統一主義分子的言辭,有關對日本等「敵人」的侵略性言辭是否增多。其它的發展還可能包括是否開始實施進攻性生化武器研究計劃,中國是否試圖趕上或超過美國戰略核威脅力量。中國是否將不首先使用改變成首先使用或反擊使用核威脅力量;或是從俄羅斯採購武器的規模和範圍大幅度增加。最後,中國與其它國家建立起重要的新型軍事聯盟或在國外的基地上部署中國軍隊將是北京挑戰美國全球地位的明顯信號。這些發展將反映出中國的戰略意圖,這與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崛起的姿態是不一致的。

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影響美國作戰優勢的努力要求美國採取特定的投資來做出回應。這些投資應與國防部預算計劃是一致的,並且包含在未來計劃中,並且這些投資包括美國在近期和中期採取兩面政策的防範措施。

防範中國需要大量成本,在近期的軍事投資中,需要提升航天和海上作戰能力,如增加先進的戰鬥機、新型戰略轟炸機和新型航母和水面艦隻、長航時長航程隱形轟炸機、核攻擊潛艇和大量的C4ISR設備的數量。

同時,美國軍隊還必須繼續提供資金,維持長期反恐作戰、維和任務與執行穩定行動、打贏傳統的大規模戰區戰爭、保持核威脅和非核威脅力量、以及防禦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儘管受當前預算的影響,國防部必須同時發展這些能力,犧牲一種而去滿足另一種能力都是不可取的。

現在,管理不善,長時間的作戰和作戰成本的緩慢增長都限制了美國為防範中國所獲得的資源。但是未來政府和國會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保證對中國的謹慎的防範,防範措施必須既能有效應對中國軍事發展,也同時與美國的接觸戰略相一致,並且能夠承受。

美國雙面戰略

那麼,美國如何應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

第一、美軍必須以均衡的方式繼續變革,提升軍事能力,重點是提升航空航天部隊、海軍、地面部隊和特種部長近期作戰所需要的作戰能力,美軍還需要繼續提升有關中國軍隊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

第二、美國還必須保持並擴大與亞洲國家的同盟,保持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盟國關係外,還要與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和越南加深軍事夥伴關係。加強與韓國的同盟關係和保持美國在關島地區的存在對威脅朝鮮,確保日本、展示美國在該地區的承諾特別重要。

第三、美國必須繼續確保美軍有能力保護台灣,阻止大陸進攻台灣或採取其它軍事恐嚇手段。同時,美國必須繼續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與中國二炮司令開展會談。

作為接觸和防範的重要手段,軍事交流可以使雙方變得熟悉,在危機時能夠幫助避免誤判形勢。例如對危機管理的討論幫助避免了1999年貝爾格萊德使館轟炸事件和2001年海南空中撞機事件的進一步升級。美國不能堅持絕對的軍事互惠,而是努力實現以價值為基礎的互惠,這樣雙方才能平等受益。

最後,美國應擴大與中國的軍事對軍事活動,開展有利於雙方的聯合行動,包括開展搜索與救援、反恐、打擊海盜、打擊毒品、打擊販賣人口、人道主義援助、非作戰撤運和維和行動。

潛在的困難

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美國應該避免:

第一,美國不要試圖建立一個反中國地區聯盟,因為亞太地區國家都需要保護和培育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他們會因為美國以防範為唯一目的戰略而拒絕加入這樣的聯盟。

第二、美國必須經受住與台灣建立正式的防衛同盟或提供無條件軍事援助的誘惑。美國應同樣反對台灣獲得自主進攻威脅力量,特別是核武器。

第三、使用反擊或導彈防禦系統壓制中國核威脅力量的企圖不僅不能實現全面的或相互確保的保護,而且可能導致中國具有比以前更強大的核力量。

最後,美國不能阻止中國獲得用於經濟發展的資源,當然,美國也應鼓勵中國採取同樣的政策。

中國的改革可能最終會使軍隊的綜合實力上趕上美國,但是中國領導人認識到這種中美軍事上的差距毫無疑問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彌合。同時,美國必須採取措施對中國軍隊軍事現代化做出回應,但要避免再次陷入新的冷戰,同時促使中國未來領導人也對這種新冷戰前景不感興趣。
http://i12.tinypic.com/52dtvew.jpg

1

主題

474

帖子

30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1
沙發
ryuton 發表於 2008-4-15 1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