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鳳凰衛視綜合述評:「艷照門」事件的反思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8-2-15 17: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艷照門」,沒有贏家

• 對於未成年人,遺毒深遠

    問卷調查發現,多達4成香港中小學生曾接觸是次涉及的不雅照片,其中近半人是在朋友及同學間互相傳閱,更有少數人藏有相關圖片,情況令人憂心!香港教育界人士指出,現時中小學生能輕易從朋輩中接觸大量有關照片,問題十分嚴重,更可能扭曲學生對偶像及兩性相處的價值觀,造成道德危機。

• 對於成年人,完全放縱人性中的惡的一面

    「艷照門」令一個又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明星走下了神壇。它更令人們看到,事件由始至今,無論是媒體、藝人,還是很多很多的大眾,他們都喪失了羞恥心和道德觀。這才是「艷照門」最大的悲哀。道德底線的不斷下放以及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一群見人就踩,並且熱愛落井下石,嚴重仇富又對自己完全無約束無要求的人群,於是,我們發現,原來被奉為極富哲理的人生諺語變得了狗屎。於是,人性開始泯滅,道德徹底淪喪。

• 對於每個捲入其中的女藝人,其實都很可憐

    這次的事件無論怎麼分析,眾女星都是絕對的完全無責任受害者,只要懂道理的人都心知肚明。某些看似道貌岸然的圈裡圈外人所謂的不檢點,所謂的做了所以活該,都是是非不分不論事實的自以為是。無論是陳冠希,還是波及到的女明星,每個捲入其中的人都很可憐。當年的璩美鳳,就連申辯看過我身體的人,請覽我的心都被人指摘。可誰又想到,她們有多少個不眠之夜,絕望,抑鬱與進入身體的悲痛。

• 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還應當是講道德的

    其實,不管到什麼時候,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還應當是講道德的。道德有時候比法律更能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香港老藝人汪明荃說得好,她說:「年輕人不可以太開放,交朋友要小心。」還說這件事兒的發生「始終是人的素質問題,人要有操守,不想被人看到就不要拍,我不會拍這種照片,我個人沒有秘密,能把相片傳上網就不會見不得光。」

• 將別人的隱私公之於眾則顯然是犯罪

    媒體在採訪李銀河的開始,她問:陳冠希是誰?或許,對事件主角身份的一無所知,有助於她看到事情真實而透徹的方面:一個成年人在自願和隱秘的情況下,做不侵犯第三人權益的愛做的事,本身沒有多大問題。但大眾的狂熱表明,絕大多數人的審美情趣都不高雅。而將別人的隱私公之於眾則顯然是犯罪。  


--------------------------------------------------------------------------------


誰來對此負責?

• 陳冠希、阿嬌、張柏芝們?

    「照片門」事件的爆發,讓許多人氣明星的「假面具」被徹底戳穿。阿嬌是第一個道歉的受害明星,一些鐵杆「嬌迷」依然不離不棄,記者昨日採訪阿嬌在各地的歌迷時,他們保持著一致的口吻:「我們不會說任何話,我們的態度和英皇公司是一致的。」這種支持其實是更具分量的鞭策:偶像,你需要有更高的責任感來作表率。

• 慣用明星裸照炒作的英皇?

    去年阿嬌在馬來西亞的偷拍事件就是英皇策劃的,當時英皇給了炒作者20萬,沒想到達到了空前的宣傳效果,TWINS人氣也迅速上升。這一次英皇原本想借鑒「偷拍」事件的炒作方法,怎料反而引火燒身。

• 兩大黑幫之間的鬥法?

    有人推測,艷照門事件其實是香港娛樂圈「英皇集團」和「中國星」兩大利益集團的較量,是楊受成兄弟和向華強兄弟兩大黑幫之間的鬥法。艷照門事件,明眼人一眼看出,矛頭是指向英皇和楊受成的。

• 神秘人「奇拿」及眾網友?

    大年三十晚上,很多網友集結網路,等候神秘人「奇拿」公布最新一批照片。狂歡的人們似乎忘記了,在隱私權面臨普遍危機的當下,今天發生在明星身上的侵權行為,明天同樣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四川合勝律師事務所呂梁律師說:「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傳播照片者須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根據嚴重程度,可對傳播淫穢色情照片的人處以罰款和拘留。

• 一些大肆渲染此事的媒體?

     照片門事件不但是公眾窺私慾的集體大爆發,也是諸多媒體藉機推波助瀾的狂歡,尤其網站等新興媒體,專題、頭條、照片、視頻一個都不少。香港媒體大篇幅的報道,已引起港府重視,勸誡媒體正面報道該事件,而香港市民投訴媒體渲染此事件已達幾十宗。香港教聯組認為傳媒多日持續高調報道,使這起事件激化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對此事件,媒體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媒體的底線在哪裡呢?

--------------------------------------------------------------------------------
媒體在做什麼?

• 楊女在追星,媒體在幹嘛?

    「楊女在追星,媒體在幹嗎?」這曾是論者一句動情的追問。媒體能不能不去報道楊麗娟的追星?我們社會能否給一個病人最需要的幫助?其實這樣的反思,在楊父蹈海之後,一度成為共識。

• 02年香港《東周刊》登裸照被迫停刊

    2002年,香港《東周刊》最新一期以某女星多年前被迫拍下的裸照為封面,引起軒然大波。香港十大演藝界團體前天強烈譴責該周刊。迫於輿論壓力,《東周刊》昨天正式刊登道歉啟事,承認「徹徹底底的錯了」。此外,在一片譴責聲中,香港《東周刊》昨天應老闆楊受成要求,即時停刊。

• 附贈璩美鳳光碟 台《獨家報導》02年被裁違法

    以隨刊附送的璩美鳳性愛光碟而轟動台灣的《獨家報導》雜誌社,2002年1月18日被台灣「行政院新聞局」指責「濫用新聞自由」,並涉嫌違反「刑法」、「廣電法」。  


--------------------------------------------------------------------------------



何時才能有一個自由而負責的網路新聞界?

• 重溫一份60年前的報告:《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

    60年前,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名為《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的報告。該委員會由13名一流學者組成,經歷三年,九易其稿,於1947年3月27日發表了這份後來被稱為「社會責任理論」總奠基的報告。報告稱:「本委員會會反覆表明我們的信念:新聞界應該自覺承擔起為公眾利益服務的責任。」近期,「艷照門」成為繼雪災之後的傳媒焦點,我以為有必要來重溫這份60年前的報告。

• 媒體更當恪守新聞倫理,擔負社會責任

    《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如是說:「我們必須承認,大眾傳播機構是一種教育工具,而且也許是最強大的;它們必須在陳述和闡明本共同體為之奮鬥的理想中,承擔起教育者那樣的責任。」「新聞界可能是蠱惑性的、煽情的和不負責任的。果真如此的話,新聞界及其自由將在宇宙的劫難中沉淪。」
• 這一報告能移植到中國語境中來嗎?
    對於一個需要重建公共形象和恢複信譽的新聞界來說,「責任」概念成了一種應運而生的理念。新聞界也逐漸發現了報告對此進行具體闡釋的價值:
    ●一種就當日事件在賦予其意義的情境中的真實、全面的報道;
    ●一個交流評論與批評的論壇;
    ●一種反映社會組成群體的意見和態度的手段;
    ●一條將新聞界所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達每個社會成員的途徑。 這一報告能移植到中國語境中來嗎?回過頭來讀《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國情迥然相異,問題三分相似。報告提出的自由與責任平衡的理念及傳媒發展策略,仍具有普適的意義。
• 如何建構一個自由而負責的網路新聞界,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隨著新工具的不斷應用,它們的影響範圍和勢力與日俱增。這些工具已超越了那些珍視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賦予的新聞自由的前輩們的想象力」(《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同樣,網路媒體這個新工具也超出了新聞自由委員會的前輩們的想象力。如何建構一個自由而負責的網路新聞界,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不過參照《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如何出台的過程,我們應當能得到諸多借鑒。


--------------------------------------------------------------------------------

  
    最後,我們一起來重溫幾段《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中的話。

    我們必須承認,大眾傳播機構是一種教育工具,而且也許是最強大的;它們必須在陳述和闡明本共同體為之奮鬥的理想中,承擔起教育者那樣的責任。
    著眼於公眾啟蒙的優良行為,同樣也是優良商業。大眾傳播機構所服務的需求並非靜止不變。年復一年,它們在增強和改變著公眾的興趣。它們有責任提升而不是降低公眾情趣。
    每一個關心新聞自由民主和未來的人,都應該不遺餘力地督促新聞界擔負起責任,如果它沒有通過自己的行動做到這一點,那麼作為最後一種手段,政府權力將迫使它做到。那些(新聞)機構必須控制自己,否則就要受政府控制。
    我們已經反覆闡明了我們的願望:不應該訴諸政府權力來懲罰新聞界的越軌行為。如果新聞界是可問責的——如果它想保持自由就必須如此,那麼其成員就必須以他們可用的唯一手段即公共批評,來互相約束。
    維護民主,也許還包括維護文明,現在可能依賴於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如果我們想擁有進步與和平,那麼就必須擁有這樣一個新聞界。
震驚的70碼。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8-2-15 17:59 | 只看該作者
必須立即制定《個人隱私保護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