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為什麼不常說出「我愛你」?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8-2-13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情人節很快就要到了,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我們自己和身邊所熟悉的人的愛情。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兩個人真心想愛,彼此山盟海誓,最終導致結婚生子,生活其樂融融。但是,兩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往往被家庭的瑣事所拖累,感情逐漸趨於平淡,漸漸忽視了對方存在的重要性,甚至聽不到對方曾經常說出的「我愛你」,自己有時也懶得再甜言蜜語。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常常覺得兩口子互相都沒有二心,家庭生活異常地穩定,在一起已非常默契,因此,不至於會因為聽不到對方的讚美話而感情破裂。有時,在平靜的夫妻生活中忽然聽到對方說一聲「我愛你」這樣的「甜言蜜語」,反而會覺得不自在,並常常會琢磨,對方是不是最近有越軌的行為。

  不光是結婚久了的夫妻,就連少夫少妻之間,有時也很少聽到「我愛你」這樣的甜蜜話語。

  其實,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人類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有喜怒哀樂,都有對戀人的愛慕之心,中國人也不例外。只是由於文化傳統的影響,有些民族會把對戀人的感情看作是個人的事情,有些民族則會看作是家族的事情;有些民族會讓自己的真實情感自然地流露,有些民族則會刻意壓制自己的感情。

  雖然中國人和其他民族一樣,同樣有著對性愛的追求,婚姻中同樣包含著性愛、婚姻和生殖三大要素,但由於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對性愛和婚姻的理解呈現出自身的特點。一般說來,中國人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太習慣於說出「我愛你」。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2

  原因一: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得中國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內向的性格。

  綜觀中國黃河、長江流域的地理環境,東瀕大海,西接高原,北臨戈壁沙漠,氣候寒冷,南有群山峻岭,天氣炎熱,基本處於一個半封閉的環境之中,只有中原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四季分明,河湖港汊,山川秀麗,最適合於居住。於是,我們的先民滿足於這樣一個適於生存的地理環境,不願超越這個地理範圍去移民、去征服。在這樣一個環境封閉但又範圍廣闊的天地里,中國人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了內傾的習慣,形成了內斂、向心的民族性格。

  我們的先民認為,人是自足的存在,不需要尋求外界的幫助。萬物皆備於我,人自身的內心能解決世間所有的問題,又為何向外界尋求什麼呢?因此,我們的先民遇到問題,總是先從自身尋求原因。我們的傳統哲學強調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動力,因此,內因重於外因,說的就是這種內傾的性格。這種哲學要求人們在出現問題時,強調從自身尋求原因,看看是否是因為自己意志薄弱,或是世界觀沒改造好。

  這種內傾的性格要求人們說話含蓄,拐彎抹角,行為莊重,從不越軌,謙虛謹慎,鋒芒不露,慎於冒險,謹於革新,始終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即便心中對戀愛的對象充滿著豐富的情感,也不要直言露骨。所謂愛你在心口難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

  原因二:儒學,尤其是宋明理學,造就了中國人自我壓抑的性格。

  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我們的先民自古就養成了內向的民族性格,而儒家思想的出現又強化了這種內斂的民族性格。儒家發展到宋明時期,形成了宋明理學(在西方被稱作新儒學)。

  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理欲之辨。「理」先於任何事物而存在,萬事萬物都是由「理」發生的,故稱「天理」。「理」不但是自然界的最高準則,也是社會的最高準則,所謂孝、悌、忠、信這些道德規範就是「理」的具體形式,就是人們常說的「善」。而「欲」就是個人的物慾、私慾,與「理」相對立,就是人們常說的「惡」。「理」與「欲」勢不兩立。朱熹打過一個比方:「飲食之間,孰謂天理,孰謂人慾?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就是說,飲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性的要求,即「理」。如果過分追求奢華,過分追求飲食,就不是「理」,而是「欲」。

  理學認為,任何人心中都有善、惡兩個念頭,二者總要發生矛盾,常常是惡的念頭更多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要時時提防惡的出現,不能讓惡佔了上風。光這樣還不夠,為了徹底克服「欲」的糾纏,就必須要在天理和人慾之間體認省察,要「存天理,滅人慾」。滅私慾的具體辦法就是「克己循禮」,努力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完全符合於社會的道德規範。人的情感是一種典型的人慾,因此應不斷地「以理節情」、「以理節慾」。

  4

  原因三:傳統中國人的情愛不屬於個人,而屬於他出生的家庭和家族。

  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婚姻應該是以性愛,即兩個人的感情為基礎,是個人的行為,他人無權干涉。因此,愛情和婚姻是當事人雙方的事情,應該由當事人自己做主去選擇配偶,而不應該由任何其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說三道四,或做出任何安排。其實,這種愛情和婚姻的觀念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而來自西方文化,是五四運動後接受西方文化的結果。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兩人的戀情和婚姻並不是當事人個人的事,婚姻的基礎不是兩性之間的相互愛慕,而是生兒育女,婚姻的目的是要使家族的香火能延續下去。在生殖、情感和性愛這婚姻的三大要素中,生殖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愛情,或者性生活不和諧,不會對婚姻造成多大的威脅。然而,如果不能生育,婚姻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如果女子不能生育,為了將家族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家族就會採取其它的辦法進行補救,或是丈夫納妾,或是丈夫「典妻」,即借別人的妻子來生孩子。總之,家族的香火不能斷。

  從這一意義來說,愛情和婚姻並不是當事人個人的事,而是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事。既然戀愛和婚姻是家族的事,其目的是要滿足家族繁衍的需要,那麼,婚姻也不會以個人感情的改變而改變。於是,在這種超穩定的婚姻中,兩人之間的情感自然就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甚至於兩人沒有愛情也可以實施傳遞香火的義務。既然愛情和婚姻並不是當事人個人的事,既然愛情在婚姻中可有可無,夫妻間過多的親密也顯得多餘,表達愛情也變得毫無必要。

  5

  原因四:由於傳統的中國人缺乏個性的獨立,中國人的愛情觀中包含著對權威的屈服。

  上面說過,由於婚姻不是兩人相愛的自然結果,其目的是為了延續家族的香火,因此,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婚姻不是個人的權利,而是家族的義務。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的是婚姻是父母的安排,即便兩人情投意合,也要經過家長的同意,同時也要經過一定的程序,由家長指定的媒人 「撮合」而成。

  家長的權威實際上是專制制度在家庭內的一種表現形式。中國古代的大一統源自家庭的管理模式。國家國家,國是家的擴大,家是國的基礎,對國家的統治是按照家庭內部的管理方式來制定的。在整個國家內,皇帝就是家長,臣民就是子孫。同樣,在家庭內部,家長(尤其是男性家長)就是家庭內的皇帝,其他人都處於服從的地位。

  在家長的權威面前,傳統的中國人把一切都交由父母來安排,包括自己的婚戀。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追求愛的權利,一切只是為了讓父母滿意。如果自己的追求與父母的安排相吻合,就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幸福;如果與父母的安排相違背,婚姻就可能以悲劇而告終。我們的父輩、爺輩不乏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南宋詞人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故事中,陸遊的母親為使陸遊金榜題名、登科進宮,硬是把這兩個青梅竹馬、情愛彌深的夫妻拆散,陸遊夫婦不得不屈服於家長的權威和專制,使原本幸福的婚姻葬送在對家長權威的臣服和對傳統孝道的遵從之中。在我們的父輩中,黨組織安排兩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戀愛、婚姻的現象不勝枚舉。這實際上也是子女聽命於家長的權威,把自己的愛情、婚姻交由家長安排的一種體現。

  既然戀愛、婚姻無自由而言,自由地表達愛情就既可能,也無必要。

  6

  原因五:重實際、輕玄想的文化傳統使得戀人之間缺乏浪漫的情感。

  中國文化是一種大陸性的農業文化。幾千年來,我們的先民在黃河、長江流域從事農業生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若無大的災荒,只要勤於耕作,總會有所收穫。這種簡單而又重複的生產方式,使得我們的先民注重實際,輕視理論,追求功利,講求實用,養成了重實際、輕玄想的務實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而關注人生,輕視來世,注重尋求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日常生產經驗的積累,進行了許多與實際生產相關的技術性創造發明,但對那些並不能馬上見到實效的科學理論並不感興趣。

  在這種過於注重實際和現世生活的文化中,男女之間的感情總是以婚姻為目標,而婚姻又以傳宗接代、延續家族香火為目的。因此,傳統社會不可能注重男女之間的真實感受,不可能關注兩者之間是否有真正的感情,男女之間的感情總是處於第二位的。男子娶妻,主要要看女子是否能踏實肯干,能否干農活,家教是否嚴格,性格是否柔順,為人是否明理。至於是否長得漂亮,是否有情趣,是否性感,那是不重要的。即便是講究長相美,也只是一種端莊、樸素、健康的美,絕不是一種性感美。性感美根本不在大家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性感壓根兒就不能當飯吃。兩口子結合,主要是要齊心協力,把農活干好,把父母侍奉好,把孩子撫養成人,以後好把家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這就是傳統中國人的擇偶觀念。

  在這種重實際的文化下,婚姻生活不需要浪漫,因此,「戀愛」雙方也缺乏浪漫的情調,缺乏一種精神上的交流,缺乏對情感的超越。會說「我愛你」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還不如少說幾句「我愛你」,多掙幾個錢回來,或者多挑幾擔水來得實在。

  7

  原因六:戀愛的雙方的「互滲」狀態和超穩定的婚姻,使得兩者的關係處於一種「放心」狀態。

  在現代人的婚戀觀念中,戀愛的雙方均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地位。雖然彼此相愛,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間,都是以獨立的身份出現的。然而,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戀愛導致的必然結果便是婚姻。而在婚姻中,雙方不僅在肉體上已經連為一體,而且在精神上也應該是一致的,應該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既然雙方結合到了一起,那就不應該再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中國人戀愛、結婚,總是想方設法抹掉各自的特性,將自己完全融入對方的存在之中,也將對方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滲」狀態。

  與此同時,傳統的中國家庭是超穩定的,因為婚姻不是建立在相互恩愛,而是建立在家族利益的基礎上,因此,婚後基本上不存在變幻的念頭。即便雙方感情不和,也不可能離婚,因為只有在女方不能生育或有外遇的情況下男方才能「休妻」。

  在這樣穩定的婚姻和「互滲」的狀態中,雙方都處於「放心」狀態。而在這樣的「放心」狀態中,過分親密在很大的程度上顯得多餘,即便不說「我愛你」,也不會有離婚和家庭破裂的危險。

  8

  原因七:儒家的中庸思想使中國人對感情的表達過於含蓄。

  注重和諧,崇尚中道,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精神之一。人們通過對中道的崇尚和實踐,來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道與天道之間的和諧。宋明理學對中庸的解釋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既不過度,也非不及。中庸的核心就是思想適度守常,行為不偏激,以理節情,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

  中庸思想認為,人們的喜怒哀樂不應當隨意地表露出來,即便要表露,也要有所控制,並進行適當調節,使人們不至於過於喜樂,也不至於過於悲哀,因為過猶不及,樂極生悲。

  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愛情觀中也注入了中庸的成分,使中國人在感情的表達上注重含蓄,避免外露,講究節制,留有餘地,不善於表達心中的真實感受。如果有人在情感的表達上比較主動,男的會被說成好色輕狂,女的則被指責為水性楊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也不敢讓自己太有吸引力,或太性感,亦不願意是在感情的表達上讓他人說三道四。

  此外,受儒家情感要不偏不倚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愛情觀中還參雜了「敬」的成分,愛中有敬,夫妻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既愛且敬,敬愛有加,不應該整日廝守,沉迷於兒女情長之中。只有這樣,夫妻關係才能天長地久。但在實踐中,愛是一種親密無間,敬是一種距離崇拜,二者不可調和,亦不是一回事。因此,有敬的地方,愛便無立足之地。

  9

  其實,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類都會有男女相愛的真實情感。愛情不是西方人的專利,它屬於整個人類。我們不是說,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男女之間不會產生真正的愛情,而是要說,在傳統的文化熏陶下,男女之間有沒有愛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婚姻,男女結婚後能不能生子,尤其是生兒子,能不能將家族延續下去。對整個傳統社會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其它什麼愛情、情投意合之類的概念都是第二位的。即便有,也是處於次要的地位。

  「我」、「愛」、「你」這三個字,在漢語里很早就單獨出現過。但是,這三個字拼湊在一起,變成「我愛你」,那還是近代的事。「我愛你」這三個字的結合,本身就是從西方語言翻譯過來的,並非我們的古老語言所固有。我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感到,對自己的戀人說一聲「I love you」,會顯得特別自然,而如果說「我愛你」,就顯得特別彆扭,甚至會感到有點肉麻,其原因就在於「我愛你」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漢語習慣語。

  對於現代人來說,說出「我愛你」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誰都會說「我愛你」,但我們就是沒有常說的習慣。由於上面所分析的原因,我們的思想里往往會產生兩個誤區:一是真愛就不一定非要說出來,二是忠不忠看行動。誠然,有時候即便說出「我愛你」,也並不能代表一切,並不代表兩人有真正的愛情。但是,在戀人、愛人之間,一旦我們聽到這三個字,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快慰。這三個字非常神奇,能傳達出某種積極的信息,能告訴對方你對愛情生活的熱情和嚮往。一旦你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生活,生活就永遠不會背叛你。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3 11:3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用行動說"我愛你"

文化分析內容不敢苟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3 11:36 | 只看該作者
以西方的愛和文化為標準來解釋中國人的感情,也易得出中國人無真正愛情的結論來。

當然,行動上表達了,語言上也應該常常表達一下。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240

帖子

105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4

積分
1058
4
Dust 發表於 2008-2-13 21:04 | 只看該作者
既然會有視覺疲勞,也會有聽覺疲勞的。所以少說「我愛你」為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8-2-13 21:24 | 只看該作者
不光是結婚久了的夫妻,就連少夫少妻之間,有時也很少聽到「我愛你」這樣的甜蜜話語。

——————————————————

老說老說,這個偶老說,我老是當歌一樣唱滴——老公老公我愛你,就象蒼蠅愛臭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7: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