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去年的經濟統計數據紛紛出籠, 財富列出了一份名單: 最賺錢和虧本兒的大公司, 石油還是首當其衝賺了個盤滿缽滿, 而且由於燃料價格一路走俏, 南方數州石油相關行業紅紅火火, 從鑽探設備、勘探(由於戰略考慮和成本的關係過去幾十年石油業一直有一條底線, 即當原油國際市場價格低於一定數值時鑽探和開採活動就會減低甚或暫時封井, 記得離開南方時底線是22美元 -達拉斯早報)到開採, 近期德州有兩個小鎮在大街上或住宅院子里鑽孔開油井, 開採過去的油田低產地域. 唯一一家局部賠錢的能源公司就是英國石油, 由於一條從挪威的跨海輸氣管道的建成投產打破了絕對壟斷. 賠錢的買賣以汽車製造業首當其衝, 尤其是兩家處於破產法保護的主要零配件供應商(去年股值跌得最厲害的大公司-超過90%), 不過通用汽車一枝獨秀表現傑出, 儘管在北美、西北歐等成熟市場表現欠佳但在亞非、拉美、東歐風頭正勁, 去年僅在中國和南美就賣了150萬台(100; 50萬) . 底特律三強也在不動聲色地進行各項調整改進, 如近期與工會達成的協議允許公司大規模買斷、遣散高薪工人, 以陣痛換取長期競爭力(10萬塊走人; 新僱員小時工資減低一半加上福利的大幅度下滑, 2-3年即可回收成本). 計算機相關產業情況比較複雜, 去年MIT MBA的一個案例分析指出, 美國主要公司中真正靠軟、硬體產品銷售立足的並不太多, 業績最好的當數微軟和英特爾, 而前者的銷售-服務收入比例超過90%. 次級貸款拖了整個經濟運行的後腿, 這幾天上下班聽了幾段公共台的採訪和辯論, 有幾位前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分析的比較透徹, 而且不在其位政治上不正確的事情也敢直言不諱. 里根總統的顧問指出, 經濟問題毛病就在結構與消費概念的失誤, 基本消費已達經濟總額近70% (The increase in real GDP in the fourth quarter primarily reflected positive contributions from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商務部經濟統計局2007第四季度數字), 國民儲蓄率已經是負值, 近年時髦的房屋抵押貸款更是雪上加霜, 曾一度達16%, 近幾個月有所好轉已經低於8%(紐約時報、華爾街報). 有些分析資料顯示這些資金的相當部分被用作非急需投資和消費, 如豪華裝修、旅遊、購買豪華車及其它奢侈品. 尤其是將信用卡債務轉入而繼續進行超前消費等短視行為, 無異於飲鳩止渴. 近幾個禮拜全國大小報刊有些內容接近的文章, 內容就是量入為出, 紐約時報的一篇採訪了幾家高、中收入的家庭, 其中一位減少開支的辦法就是把以前在曼哈頓的消費轉移到了布魯克蘭等區, 如兩周一次的愛犬美容從150塊減到60, 常規乾洗變普通水洗、避免高檔餐館消費等.
關於經濟結構問題有幾篇文章提到了教育, 70年代以後日本教育觀念與制度急速美國化, 很多優秀學生都去學經濟和管理而工程專業學生的數量和質量下滑, 經濟長期低迷不振. 以前常用的對比(過去有一種說法日本的工程師多而美國的律師過多)現在也適用於日本了, 有的作者指出有些類別日本產品近年質量有所下降, 如過去聞所未聞的豐田等廠的召回維修近年卻頻頻發生, 去年我們家一連接到了兩張通知, 說是某型車駕駛座位上的腳墊固定掛鉤設計製造有缺陷, 會引發嚴重事故.
時值兩黨預選各位侯選人都對經濟問題提出了不少高招兒, 雖說是各式空頭支票熱熱鬧鬧, 大多數說得都是財富如何從新分配, 但是錢從何來則避重就輕(有些提法聽起來新鮮其實在歐美歷史上都嘗試過, 殺雞取卵與資本主義經典背道而馳). 目前的稅收應付日常開支已經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正好趕上報稅季節諸位可以分析一下國稅局的大餅圖.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8-2-9 19:00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