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運危機:價格的報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2-1 1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連日來,中國春運伴隨的危機景象,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紛飛的大雪,擁擠的人潮,接二連三的交通、殉職事故,使這場災害的影響越來越大。據報導,從1月10日到29日,在惡劣的交通狀況中,已有20多人死亡,14個省份的7786萬多人受到影響,直接經濟損失30億美元左右,形勢極為嚴峻。表面上看,這是一場由暴雪天氣導致的自然災害,但深入分析,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1月中旬以來,南方多個省市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雪,對道路交通造成影響,確實是目前春運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場危機所表現出的嚴重程度,涉及人員與地區的廣度,以及持續時間的長度,出乎人們的意料。如果把社會比作一個有生命的軀體,整個社會似乎出現了神經紊亂與行為異常。這是一場暴風雪導致的嗎?

  經濟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發現了價格在社會運行中的關鍵作用。我們把目光抽離中國,觀察整個世界,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景象:送貨的司機,買菜的主婦,上學的孩子,等等,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人和事,都受一個信號的指引,那就是「價格」。千千萬萬個互相聯繫、彼此影響的價格,指引著每個人在今天、明天以及更長時期的行為,使社會經濟保持基本穩定,逐步演進。

  中國當前的春運危機,是價格信號受到一系列扭曲的結果。這種扭曲最初出現在匯率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趕超發達國家的過程中,隨著外商投資和商品出口的增長,本國匯率應該不斷提高。但我們的固定匯率政策,使外國企業和消費者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購買更多中國生產要素和商品;也使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較少地購買外國的生產要素和商品。這是錯誤的價格信號指引的錯誤群體行為。

  在國內,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不變,中國央行必須發行大量貨幣,購買外匯市場上不斷流入的外匯(由此形成了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是2007 年以來,中國的流動性過剩與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的原因。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2008年的春運火車票價格保持不變,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降價」,這再次發出錯誤信號,吸引更多的人乘坐火車回家。此時,鐵路交通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客流壓力。

  最關鍵的在後面:為了緩解通貨膨脹,政府採取了價格管制政策,限定電力價格。而作為電力生產主要燃料的煤炭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揚。自去年10月以來,市場煤的價格一直攀升,僅今年1月份,就上漲20%以上。煤價上漲,電價不漲,導致很多電力企業虧損運營,使他們不願購進新的發電燃料。由此,才出現了全國電煤庫存量大幅下降和很多地區拉閘限電的情況。

  根據電力部門的統計,由於電煤短缺,全國被迫關停的發電機組達4000萬千瓦以上;在31個省市自治區中,約有半數實施了電力限制。在電力供應不正常的情況下,鐵路運輸出現晚點、中斷和停運的狀況毫不奇怪。由此,也就出現了大量旅客滯留在火車站,以及很多在中途停運的列車上的乘客挨凍受餓的景象。

  應該承認,持續的暴風雪天氣,加深了目前春運危機的程度。不過,這場危機的根源,是一系列的價格管制。價格管制帶來的行為扭曲,還遠不止春運擁擠這麼簡單。如果我們不在源頭上進行調整,而用新的價格管制彌補舊的價格管制,恐怕會遭到價格更嚴厲的報復。

  發表時間: 2008年01月31日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22007951-120177137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