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眼的升起
法眼升起時看見什麼?
接著, 阿薩極尊者為遊方者舍利弗說法:
有緣起的現象, 無論是什麼,
它們有原因, 它們會止息,
這就是偉大的行者釋加世尊的教導。
遊方者舍利弗在聆聽這段佛法開示時, 升起了無塵、無染的法眼: 凡是有緣起的, 都會止息。
----Mv I 23.5 (毗尼律大品)
這個標準公式, 在整個經藏里多次重複, 看上去或許不象是那麼了得的洞見。 然而, 經文上很清楚, 這個洞見不是一種信仰或者思考, 而是一類直觀視感。 以下段落將說明, 儘管信仰與思考可能有助於直接觀察----具備了程度未予定義的信仰與明辨, 也許還能保證此生某個時刻這個視感會發生----但是, 只有親眼所見, 才能大幅度地改變人生軌跡, 改變自身與佛法的關係。
「比丘們, 眼所見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耳…鼻…舌…身…法,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形態…聲音…氣息…味道…接觸…觀念,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體識…意識,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眼觸…耳觸…鼻觸…舌觸…體觸…意觸,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由眼觸而生的感受…由耳觸而生的感受…由鼻觸而生的感受…由舌觸而生的感受…由體觸而生的感受…由意觸而生的感受,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對形態的辨知…對聲音的辨知…對氣息的辨知…對味道的辨知…對接觸的辨知…對智識的辨知,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對形態的期待…對聲音的期待…對氣息的期待…對味道的期待…對接觸的期待…對智識的期待, 是無常, 易變, 可改的。
「對形態的執取…對聲音的執取…對氣息的執取…對味道的執取…對接觸的執取…對智識的執取,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土…水…火…風…空間…意識,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形態…感受…辨知…造作…意識, 是無常、易變、可改的。
「確信、堅信這些現象有這般性質的人, 稱為信仰的追隨者: 他已經進入了正確軌道, 進入了正直者的層次, 超越了凡人的層次。 他不可能作那些導致重生於地獄、獸界、餓鬼界的惡行。不實現入流果, 他不會死去。
「帶著少量明辨進行思考之後, 接受這些現象有這般性質的人, 稱為法的追隨者: 他已經進入了正確軌道, 進入了正直者的層次, 超越了凡人的層次。 他不可能作那些導致重生於地獄、獸界、餓鬼界的惡行。 不實現入流果, 他不會死去。
「了解與看見這些現象有這般性質的人, 稱為入流者, 他們堅定不移, 再也不會墜入惡趣, 他們會走向自我覺悟。 」
----SN XXV.1-10 (相應部)
居家者烏巴離正且坐著, 就升起了無塵、無染的法眼: 凡是有緣起的, 都會止息。 接著----在親見了法、實現了法、了解了法之後, 在法中立足, 已經超越了疑惑、不再有問題---居家者烏巴離不再懼怕, 對於師尊的教導不再依賴於他人。
----MN56 (中部)
法眼升起的經歷如此強有力, 部分原因在於, 隨著證得「凡是有緣起的, 都會終止」, 必然瞥見的是「一切緣起」的反面, 也就是瞥見了非緣起----即不死狀態。
[證得入流果之後] 遊方者舍利弗立即去找遊方者木建連。 遊方者木建連見他從遠處走來, 便說: 「朋友, 你眼目明亮、膚色純凈。 可是已證見不死?」
「是的, 朋友, 我證見了。 」
----Mv I 23.5 (毗尼律大品)
上文中阿薩極尊者討論緣起的偈句與舍利弗法眼的升起, 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表明, 法眼所傳遞的證見, 不僅僅是對於常規經驗的瞬逝、無常本質的洞見。還延展到對該經驗的緣起、相依本質的證見。 其它段落對已證初果者的知識有更詳細的描述, 內容表明也確實如此, 證得初果者即指已入法流者。法眼所見之處, 事物依特定的因緣升起、消逝, 緣起的後果或者即刻感知, 或者隨時間遷移而感知。
「他通過明辨, 正確地找到、正確地培養出哪一種尊貴法門? 」
「有這樣的情形, 一位聖者的弟子注意到:
有此, 就有彼。
此的升起, 導致彼的升起,
無此, 就無彼。
此的止息, 導致彼的止息。
「換句話說:
以無明為前提, 升起造作(或譯:行蘊)
以造作為前提, 升起意識
以意識為前提, 升起名色
以名色為前提, 升起六種感知媒體
以六種感知媒體為前提, 升起接觸
以接觸為前提, 升起感受
以感受為前提, 升起渴望
以渴望為前提, 升起執取/維持
以執取/維持為前提, 升起緣起
以緣起為前提, 升起出生
以出生為前提, 接下來衰老、死亡、悲傷、哀嘆、痛苦、張力、絕望便都升起運作。若大一堆張力、苦痛便是這樣起源的。
「接下來, 就從該無明的杳無餘跡的退隱、止息, 導致了造作的止息。 從造作的止息, 導致了意識的止息。 從意識的止息, 導致了名色的止息。從名色的止息, 導致了六種感知媒體的止息。 從六種感知媒體的止息, 導致了接觸的止息。 從接觸的止息, 導致了感受的止息。 從感受的止息, 導致了渴望的止息。 從渴望的止息, 導致了執取/維持的止息。 從執取/維持的止息, 導致了出生的止息。 從出生的止息, 導致了衰老、死亡、悲傷、哀嘆、痛苦、張力、絕望的全部止息。 若大一堆張力、苦痛便是這樣止息的。
「這就是他通過明辨, 正確地找到、正確地培養的尊貴法門。」
----AN X92 (增支部)
「當聖者的弟子以正確的明辨, 如實看清了這個緣起與這些緣起現象, 他不可能追逐過去, 想著: 『我有過去嗎? 我沒有過去嗎? 我過去是什麼? 我在過去怎樣? 我過去在那裡時, 是什麼? 』 他也不會追逐未來, 想著: 『我會去未來嗎? 我不會去未來嗎? 我未來會是什麼? 我在未來會怎樣? 我已經是什麼了, 在未來又會成為什麼?』 他也不會對當下有內在的困惑, 想著: 『我存在嗎? 我不存在嗎? 我是怎樣的? 這個生靈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他做這樣的事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聖者的弟子以正確的明辨,如實看清了這個緣起與這些緣起現象。」
----SN XII 20 (相應部)
入流者對緣起真相、對不死狀態的洞見,本身是準確的,但是強度卻不如阿羅漢的洞見----阿羅漢已經證得了最後的覺醒層次。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從以下比喻中說明。
「朋友,儘管我已經以正確的明辨,如實恰當地看見了『緣起的止息是解脫,』我仍然不是無漏的阿羅漢。就好象沙漠里路邊的一口井,既沒有繩子也沒有水桶,一個人在沙漠里沿路行走,感受著酷熱的威力與壓迫,精疲力竭、脫水口渴。他往井裡看,知道有『水』,但是他卻不能用身體夠到水。同樣地,儘管我已經以正確的明辨,如實恰當地看見了『緣起的止息是解脫』,我還不是無漏的阿羅漢。」
----SN XII 68 (相應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