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戰爭, 歡迎添加。。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30 0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宗教戰爭是戰爭中的一個類別,泛指以宗教名義進行的戰爭。宗教戰爭由於宗教原因或宗教目的所引發,或者宗教武裝勢力之間發生的戰爭。
宗教戰爭也是宗教鬥爭中的一種形式。宗教鬥爭除了使用戰爭手段,還有說教爭鬥、恐怖活動等形式。在西方國家,宗教戰爭是常見的歷史現象。而在東方國家,則相對十分罕見。宗教戰爭與政治彼此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按照發生戰爭的武裝勢力的宗教類別,可以分為宗教對外戰爭、宗教內部戰爭。
宗教對外戰爭是一種宗教勢力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異教徒」)進行的戰爭。
宗教內部戰爭一般是同一種宗教內不同教派勢力之間的戰爭。

天下宗教多如牛毛,歡迎大家添加內容,比較一下那些宗教是容易引起戰爭的宗教。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2-30 00:16 編輯 ]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30 00:08 | 只看該作者

摘自維基百科

法國宗教戰爭(les 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諾戰爭。是發生在十六世紀法國連續八次的宗教戰爭,最終它對十六世紀的法國造成了破壞。
第一次宗教戰爭 (1562–1563)
開始於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對新教徒在瓦西鎮的大屠殺,以1563年3月19日頒布安布魯瓦敕令,保證了新教徒的信仰自由結束。

第二次宗教戰爭 (1567–1568)
1567年–1568年 : 開始於新教徒試圖劫持國王,圍攻巴黎。第二次戰爭以簽訂隆朱莫條約而告終。
1567年9月 : 莫城突襲
1567年11月10日 : 聖但尼戰役
1568年3月23日 : 隆朱莫條約

第三次宗教戰爭 (1569–1570)
1568年–1570年 : 新教徒和西方的對抗,帶來了第三次戰爭。而它以簽訂聖日耳曼敕令,確定設立新教的設防安全區(城堡)為結束的標誌。
概要
1568年8月:逮捕新教徒首腦孔代親王路易一世·德·波旁和海軍上將加斯帕爾·德·科利尼
1569年3月13日:雅爾納克戰役
1569年10月3日:蒙孔圖爾戰役
1570年8月8日:聖日耳曼敕令

第四次宗教戰爭 (1572–1573)
1572年–1573年 : 第四次戰爭開始於駭人聽聞的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大屠殺,由此對抗激化。

[ 概要
1572年8月23日到8月23日夜間 : 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1573年7月 : 布羅尼調解協定

第五次宗教戰爭 (1574–1576)
1574年–1576年 : 開始於新教領袖孔代親王亨利一世·德·波旁和納瓦拉的亨利從宮廷的逃亡。 最後簽訂了博略和約, 給予了新教徒更多的宗教自由。

概要
1575年10月10日 : 多爾芒戰役
1576年5月6日 : 博略和約

第六次宗教戰爭 (1576–1577)
1576年–1577年 : 由吉斯家族領導的天主教神聖聯盟的組成,標誌第六次戰爭的開端, 簽訂了édit de Poitiers, 以限制新教徒的宗教自由.
概要
1577年9月17日 : 貝爾熱拉克和約
1577年10月8日 : 普瓦捷敕令。

[ 第七次宗教戰爭 (?–1580)
1579年–1580年 : 以亨利三世解散神聖同盟開始。最後簽訂Fleix和約, 約定新教徒對設防安全區有6年支配權。
概要
1580年11月26日 : Fleix和約
1579年2月28日 : Nérac敕令

第八次宗教戰爭 (1584–1593)
1585年–1598年 : 新教的盟友荷蘭人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成為當時新教和天主教對抗的重要轉折點。當時天主教徒已經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聯盟。1588年街壘日後亨利三世不再擁有巴黎,他非常厭惡神聖同盟,為了破壞它在1588年在布盧瓦暗殺了天主教徒的領袖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樞機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暗殺者是個狂熱的教士.納瓦拉的亨利成為了法國的國王,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為了收回國土和拒絕承認新教國王的神聖同盟作戰; 為了得到人民的擁護,他於1593年重新加入天主教。巴黎的大門由此而為他打開。之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在1595年和1598年挑起了戰爭,最後簽訂Vervins和約。 亨利四世通過1598年的宗教寬容的南特敕令調解了宗教上的問題.
概要
1587年10月20日 : 庫特拉戰役
1588年5月12日 : 街壘日
1589年9月21日 : 阿爾克戰役
1590年5月14日 : 伊夫里戰役
1593年7月25日 : 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
1598年4月13日 : 南特敕令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30 00:20 | 只看該作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字軍東征地圖十字軍東征(英語:Crusades,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的聖地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其他天主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每次十字軍開始時,都有講道、宣誓及受予每個將士十字架的儀式,任命成員為教會的將士。雖然十字軍的主要攻擊對象是伊斯蘭教徒,但此狂熱同時發洩在招募十字軍地區的猶太人身上,亦使猶太人受迫害和遭殺害。十字軍令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為。

背景

伊斯蘭教徒在636年開始控制耶路撒冷。十一世紀中期,土耳其的回教徒連番征戰勝利,勢力直接威脅各天主教國家。加上朝聖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的路被封,朝聖者受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國亦被回教勢力包圍。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1095年11月發出呼籲,請法國信徒以武力維護信仰成立十字軍。在為反對異教及收復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十字軍東征的侵略戰爭拉開了序幕。
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騎士想擴張領地;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羅馬教宗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許多農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宣傳,想到東方去尋找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嬴取名聲、蒐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4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0:22 | 只看該作者

收復失地運動大事年表

摘自 wiki:
收復失地運動[1](西班牙語、葡萄牙語:Reconquista)是718至1492年間,位於西歐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基督教各國逐漸戰勝南部穆斯林摩爾人政權的運動。史學家以718年,倭馬亞阿拉伯征服西哥德王國,以及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建國為收復失地運動的開端,以1492年格拉納達的陷落為終。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收復失地運動大事年表
711年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在伊比利亞半島登陸,並與西哥德王國發生戰爭。其後,西哥德國王羅德里克戰死,西哥德王國滅亡。
718年         佩拉約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
722年         佩拉約在對抗伊斯蘭勢力的科瓦湯加戰役中取得第一次勝利。
732年         法蘭克王國在都爾戰役中大破倭馬亞軍隊,令伊斯蘭勢力一度在比利牛斯山以北受阻。
750年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滅亡,由阿拔斯王朝取代。
751年         法蘭克王國的墨洛溫王朝沒落,由卡洛林王朝更替。
756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科爾多瓦建立后倭馬亞王朝。
778年         后倭馬亞軍攻佔龐波隆納。
801年         法蘭克王國佔據巴塞羅那。
824年         伊內哥·阿里斯塔以龐波隆納為中心建立起納瓦拉王國。
905年         桑喬一世統一納瓦拉王國與阿拉貢伯國。
914年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遷都萊昂,國名正式變更為萊昂王國。
929年         后倭馬亞埃米爾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自稱哈里發。
932年         卡斯蒂利亞伯國建立。
939年         基督教聯軍在錫曼卡斯戰役中大敗后倭馬亞的軍隊。
976年         后倭馬亞王朝的希沙姆二世登基,輔政大臣阿布·埃米爾·曼蘇爾開始抬頭。
1008年         后倭馬亞王朝首都科爾多瓦發生政變,希沙姆二世被罷黜。
1029年         卡斯蒂利亞併入納瓦拉王國。
1031年         后倭馬亞王朝滅亡,開啟了泰法割據年代的序幕。
1035年         桑喬大帝去世,其領土被三個兒子所瓜分,令阿拉貢王國及卡斯蒂利亞王國得以建國。
1037年         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兼并萊昂王國,卡斯蒂利亞-萊昂聯合王國正式建國。
1065年         斐迪南一世病逝,卡斯蒂利亞-萊昂聯合王國開始分裂。
1072年         卡斯蒂利亞國王桑喬二世遭到暗殺,阿方索六世複位。
1076年         納瓦拉王國桑喬四世遭行刺,桑喬·拉米雷斯繼承納瓦拉王國。
1085年         阿方索六世攻陷托萊多城。
1086年         穆拉比特王朝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並在薩拉卡戰役大敗卡斯蒂利亞軍。
1091年         穆拉比特王朝征討伊比利亞南部的泰法諸薩拉卡戰役,結果卡斯蒂利亞軍大敗國,以加強在伊比利亞的影響力。
1110年         穆拉比特王朝完全統一伊比利亞南部。
1118年         阿拉貢國王威武的阿方索攻下穆拉比特王朝控制的薩拉戈薩。
1134年         加泰羅尼亞-阿拉貢聯合王國建國。
1139年         阿方索·恩里克斯戰勝了穆拉比特王朝軍,並乘機策動葡萄牙獨立,自封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
1143年         萊昂王國正式承認葡萄牙王國的獨立。
1147年         穆拉比特首都馬拉喀什淪陷,穆拉比特王朝滅亡,阿爾摩哈德王朝興起。
1198年         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基督教國家停止內鬥,一致對抗伊斯蘭勢力
1212年         基督教聯軍在托洛薩戰役大敗阿爾摩哈德王朝軍。
1224年         阿爾摩哈德統治者納西爾的繼承人優素福二世去世,阿爾摩哈德國內出現內亂。
1230年         萊昂王國、葡萄牙王國及阿拉貢王國開始入侵伊比利亞西南部及巴利阿里群島等地。
同年,萊昂國王阿方索九世逝世,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三世繼承萊昂王國,兩國統一。
1235年         奈斯爾王朝軍攻陷格拉納達。
1236年         卡斯蒂利亞軍攻陷科爾多瓦。
1238年         阿拉貢王國控制巴倫西亞。同年,奈斯爾王朝遷都科爾多瓦。
1248年         卡斯蒂利亞攻佔塞維利亞。
1260年         卡斯蒂利亞開始入侵非洲。
1269年         馬里尼德王朝佔領阿爾摩哈德首都馬拉喀什,阿爾摩哈德王朝滅亡。
1275年         馬里尼德王朝向伊比利亞半島反攻,成為伊斯蘭勢力最後一次對伊比利亞的入侵。
1350年         「暴君」佩德羅登基為卡斯蒂利亞國王,國內開始出現動亂。
1369年         恩里克二世成功排除佩德羅一世,成為卡斯蒂利亞國王,特拉斯塔馬爾王朝開始統治卡斯蒂利亞。
1469年         卡斯蒂利亞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斐迪南成婚。
1474年         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1479年         伊莎貝拉之夫斐迪南即位為阿拉貢國王,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合併,西班牙王國誕生。
1492年         格拉納達被西班牙軍攻陷,奈斯爾王朝滅亡,為時七世紀的正式告終。


後續影響
    * 由於基督教政權經曆數個世紀之後在伊比利亞半島徹底擊敗伊斯蘭勢力,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的統治者相信上帝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從而產生強烈的宗教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正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亞洲、非洲開拓殖民地的動力之一。哥倫布就是在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二世資助遠航美洲的,當時收復失地運動剛剛完成。
    * 伊斯蘭政權對不是穆斯林的臣民收取較高的稅收,宗教政策較為寬容;而基督教政權則是武力強迫摩爾人、羅姆人和猶太人或者離開,或者皈依基督教,而皈依基督教的人後來再次受到迫害。西班牙的藝術佛朗明哥就是被壓迫的摩爾人、羅姆人和猶太人產生的。

[ 本帖最後由 鄉下人進城 於 2007-12-30 00:2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30 00:27 | 只看該作者

八次東征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圍攻安條克,中世紀圖畫中的第一次十字軍征討1095年11月26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蒙召開克萊蒙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說參加遠征的人可獲赦罪,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自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神的旨意」亦成為東西方教會召集軍隊的口號。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並建立了十字軍國耶路撒冷王國和三個附屬小國:伊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44年,奧斯曼帝國攻佔伊德薩伯國。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 - 1149年),結果遭到慘敗。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攻佔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 - 1192年),腓特烈一世在途中墜水而死,其部隊退出戰爭。薩拉丁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雙方互有勝負,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2年,教宗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 - 1204年)。最初的目標是埃及,後來改變了軍事計劃,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洗劫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建立了拉丁帝國(1204年 - 1261年)。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 - 1221年),以埃及為進攻目標。1219年攻佔達米埃塔,1221年由於尼羅河水泛濫被迫撤退。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 - 1229年)仍然以埃及為進攻目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佔領耶路撒冷。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 - 1254年),進攻埃及慘敗,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筆贖金贖回。


[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1270年,此次東征由法王路易九世領導,進攻突尼西亞。路上發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軍隊撤退。

此後,教宗或國王都號召不起東征,十字軍在東方的領土逐漸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後一個據點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軍隊攻陷,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
[ 影響
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西歐各國人民也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同時教廷和封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導致大量自由民的出現,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亦是文藝復興的一重要成由。

十字軍失敗的原因
十字軍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點,十字軍缺陷多,例如根本沒組織、沒軍紀、作戰時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者、面對長期對峙的後勤補給幾乎毫無規劃等。十字軍運動紀錄更是不堪入目,搶掠、偷盜,所到之處,遍地焦土,時有所聞,使十字軍聲名日漸惡化。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整個十字軍運動失去社會後盾。自十三世紀以來,隨著商業社會的成長,以及封建君王的王權伸張,封建貴族的社會經濟地位急劇下落,騎士精神在新政治和新社會裏,喪失其傳統地位;因此以收復聖地展現中古騎士精神的十字軍運動,便失去了社會號召力。
十三世紀後,「十字軍」逐漸轉型,脫離「收復聖地,援助東方基督教徒」的單純目的。自從教宗英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1161-1261)發動十字軍對抗亞耳比異端(Albigensian Crusade, 1207-1208), 「十字軍」的定義逐漸轉變為泛指「奉教會旨意,以基督之名從事聖戰的活動」。[1]

注釋
↑ 〈十字軍東征-基督教的聖戰〉(網路文章-暨大電子雜誌);網址http://www.emag.ncnu.edu.tw;網際網路,查詢日期:2007年12月9日。
參考來源
十字軍東征-基督教的聖戰。網路文章-暨大電子雜誌。網址http://www.emag.ncnu.edu.tw;網際網路。
歐洲的誕生
宗教百科全書:十字軍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6
sumw 發表於 2007-12-30 00:41 | 只看該作者
「,,,,,,,,,,,,,,,,,,,,,,,,,,,,,,,,,,,,,,,,,,,,,,,宗教對外戰爭是一種宗教勢力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異教徒)進行的戰爭。,,,,,,,,,,,,,,,,,,,,,,,,,,,,,,,,」

以上歷史已經 chico 與 鄉兄 列出!

不知 神學基礎比較紮實深厚的 追求永生 , 同往錫安 , Servant , 研究 ,唯慎 ,小溪 ,  思童  nngzh  , 與  JW00  等 高人 對以上 如何觧說, 是否又將一切原因推給 撒旦 與 罪  即可觧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7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0:42 | 只看該作者

查理大帝的倫巴底戰爭

摘自 wiki:

倫巴底人(義大利)(773年—774年)

查理的哥哥卡羅曼去世后,他的妻子偕同她的兒子們和一些貴族首腦逃往義大利,把她自己和她的兒子置於倫巴底的國王德西德流斯的保護之下。

773年,德西德流斯(Desiderius)入侵教宗領土,應教宗哈德良一世(Hadrian I)的請求,查理髮兵征討。卡洛曼的遺孀和兒子們投降。774年6月,帕維亞(Pavia)陷落,倫巴底國王狄西德里烏斯(Desiderius)被俘。查理兼任法蘭克和倫巴底國王,倫巴底人對義大利的統治自此結束。

781年,查理的兒子丕平,接受教宗的膏禮成為義大利的國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8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0:44 | 只看該作者

查理大帝使薩克森人變成基督徒德薩克森戰爭

摘自 wiki:

撒克遜人(德意志西北部)(772年—804年)

公元772年起,查理先後對北方撒克遜人發動8次進攻,時間長達33年。對撒克遜人的鬥爭構成了查理政權的軍事活動的主要基調,而且它具有莫大的歷史意義。查理若沒有將薩克森合併到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內,日耳曼不可能以一個政治實體的姿態出現。

薩克遜人崇拜自己的神明,曾經殺死基督教的傳教士。查理征服他們后,使他們都成為了基督徒。780年,查理頒布了《薩克森敕令》,信奉異教和不洗禮者處死;製造陰謀反對基督教,殺死主教或教士者處死;不向教會交納什一稅者處以罰金。這又一度激起了薩克遜人的反叛。797年,查理頒布較為緩和的第二部薩克遜律令,並開始實行讓法蘭克人遷入薩克遜地區的人口遷移政策,漸漸平定了薩克森地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9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0:52 | 只看該作者
使德國人口銳減40%的三十年戰爭就不用多介紹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10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1:01 | 只看該作者

西班牙與尼德蘭之間的80年戰爭

摘自 wiki:

八十年戰爭(Eighty Years' War, or Dutch Revolt)發生於1568年-1648年,是荷蘭(即尼德蘭聯邦,荷蘭只是聯邦七省之一,不過多數以荷蘭稱呼之)清教徒反抗西班牙統治所展開。該戰爭也是荷蘭的獨立戰爭。與西班牙不同,荷蘭所屬尼德蘭本為鬆散聯邦,為了此戰爭,聯邦出現前所未有的團結,而領導者為尼德蘭總督威廉。

經過多次海戰後,荷蘭與西班牙於1609年簽訂12年的停戰協定,不過,雙方在海上競爭仍未停止。1621年,停戰協定屆滿,兩國戰爭又起,直到1648年,尼德蘭聯邦共和國才真正脫離西班牙統治而正式獨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12-30 01:4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12-29 10:02 發表
天下宗教多如牛毛,歡迎大家添加內容,比較一下那些宗教是容易引起戰爭的宗教。


建議chico到時候作一個總結統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2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12-30 01: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鄉下人進城 於 2007-12-29 10:52 發表
使德國人口銳減40%的三十年戰爭就不用多介紹了吧?


統計要公平,都要算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13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在美一方 的帖子

天哪!chico 老兄可就有事干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30 0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鄉下人進城 的帖子

等我總結出來,估計可以弄個PHD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5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12-30 03:43 | 只看該作者
戰爭的根源是什麼?看看世界戰爭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CHICO要寫PHD論文,將宗教引起的戰爭戰的比例統計一下,估計是一個比較好的論據。

http://www.xinjunshi.com/ziliao/shijiezs/Index.html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6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12-30 03:44 | 只看該作者
恩,也了解一下咱們中國的戰爭史吧:

http://www.cnic.org/wiki/%E4%B8% ... 8%E4%BA%89%E5%8F%B2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7-12-30 03:46 編輯 ]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7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12-30 0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在談宗教戰爭,我們先不引開話題好嗎?

您把中國這些戰爭里屬於宗教戰爭的挑出來,也算是對帖子的貢獻,也讓chico兄的論文好做一些。

[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07-12-29 13:5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18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12-30 0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 同往錫安 的帖子

你看得懂中文嗎?看不懂就回小學重學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9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12-30 0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在美一方 的帖子

談論宗教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20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12-30 04: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7-12-29 13:54 發表
談論宗教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根據樓主: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12-29 10:02 發表
比較一下那些宗教是容易引起戰爭的宗教。


本帖的目的在於在各宗教里比較來看看哪些宗教更傾向於引發與宗教相關的戰爭。所以非宗教的戰爭在這個帖子里應該不在統計之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