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大利亞當年的四十千中國「留學生」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7-12-29 0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是1993年從一個歐洲國家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來之後,正經歷了四十千中國留學生爭永居,得永居的過程,認識了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觀看了檯面上一些人的表演。這些年過去了,這些人,有的可能已經是成功人士了,有的,可能還在過普普通通的生活,有的可能已經回國,或在兩邊飛來飛去,但大多數都在澳大利亞安居樂業,甚至幾世同堂。當年身份不落實的煎熬對這些人來說也許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1989年,北京出了事,中國出了事。

在這之前幾年,以及這之後的幾個月內,有許多中國青年,到澳大利亞「留學」。這些「留學生」大多是自費的。那時候澳大利亞剛剛開始嘗到教育出口的甜頭,基本上是交錢就給簽證,所以來的人,水平良莠不齊,什麼層次的都有。

北京的事,自然波及到海外的中國人。而身在海外的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立場又是十分明確的。當時澳大利亞工黨政府的霍克總理在電視中留下了眼淚。而後,和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澳大利亞政府對在本國的中國公民實行保護,而保護的方式是發給所有中國留學生4年臨時居留簽證。獲得這種簽證的留學生有四萬,因為英語說forty thousand,一些中文媒體就喜歡說「四十千」了。

我來的時候,這四十千同胞們已經堅持了快四年了。在這四年裡,他(她)們是不能回中國的,因為回中國如果不受迫害,那就說明澳大利亞不用保護他們。如果保護沒有了必要,那身份怎麼辦?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一些故事。有些事,沒有經過當時情形的人,可能很難體會。

我新來乍到,到機場接我的,為我找到最初落腳地方的,就是這四十千中的一對「抗戰夫妻」。

這兩位都是國內正牌大學的畢業生,當初到這裡,原也是準備真正留學的吧。那時中國比現在窮許多,沒有父母是真能支助子女留學的,東拼西湊借的錢總是要還的。4年臨居允許打工,樂得掙錢了。我在一個第三國偶然的機緣認識了這位女士。這是一個有她自己政治見解並且敢於拋頭露面的人,據說那時算是一個在有關部門掛了號的人物。離婚了,一個幼年的孩子在國內多年不見。和他同居的男朋友,妻子孩子都在國內,一開頭就明確,從來沒有要拋棄她們的打算。這一對幫了我很大的忙,我一直很感激他們。

若干年後,他們身份徹底解決了,國內政治氣候也變化了,「抗戰夫妻」也就作到頭了。男的接出了自己的妻子兒子,開始耕耘自己的事業,不久前偶然碰到,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女的也接出了自己的孩子,好象移居到了另外一個城市做點小生意,已經多年沒有聯繫了。都是很好的人。

那時來「留學」的,上海人占絕大多數,其次是北京人。其他地方的人就要少了許多。這些人中,就我認識的,有國內大學以上學歷的大致有70%吧。

我當時有個感覺,就是在這裡的許多人,因為前途未卜,沒有長遠打算,所以道德水準相對就低一些。我當時比較看得難受的,是有些人反正不把這地方當自己的地方,能糟蹋則糟蹋。也聽說過留學生騙留學生的事。

我來之後,結交了一些朋友。好人挺多的。大多打工都比較辛苦,也有嘗試做生意的。本世紀初有一家華人的高科技公司在股市上大起大落,這公司就是那幾年批發電腦起家的。

我有個女性朋友,在國內是沒讀過多少書的,那時為生存在酒店作整理房間的工作。有一天她很開心地告訴我在她工作的房間里有客人忘掉的金戒指。我說這應該交給酒店設法還給客人,她說我傻呀。嗨,滿漂亮一女孩,在我眼裡形象立馬變了。這位姑娘若干年後嫁給了國內的一個老闆,現在兩邊跑跑。

還有一位朋友,國內一絕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好像被在澳洲的歲月磨得一點沒了青年才俊的意氣風發。年齡不小,周圍的女性們似乎都不怎麼待見他。做點小生意,身上的小挎包里放著幾萬現金不敢放銀行,因為稅交得不規矩,怕被政府查到把他錢全沒收了。身份解決后,到國內娶了一個媳婦。失去聯繫很久了,應該也是安居樂業了吧。

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好些組織,有的政治色彩濃一些,有的則專註於爭居留。那時候,老聽見在組織大家捐錢和移民局打官司。其中挺出了一些名人。還記得的有一個叫楊軍的,是個什麼組織的頭頭,成天拋頭露面嚷嚷打官司,後來有人說他是個騙子,貪污捐來的官司款什麼的,給轟下台了。這幾年這位楊軍又出了一次風頭,好像和中國要通過他出若干億買澳大利亞的尖端武器技術有關。真是幹什麼都得吃碗飯呀。

那個時候,這裡人的普遍心理是就怕中國當局不迫害,所以有什麼能舉著牌子照相的是還挺有人願意做的。這種傳統至今不衰。

那時候沒有Internet這玩意,留學生有雜誌如《滿江紅》,還有一本記不清名字了,有周報,如《東華時報》、《華聯時報》之類。雜誌後來好像沒能堅持幾年,周報的時間長一些。出了不少好的寫手和作品。有一本《娶的外國人作老婆》差不多可以和《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媲美。這些報紙雜誌上發表的一些小說、雜文、小品都很有看頭,可惜大多作者的名字都記不清了,也不知他們現在是否還在創作。但有一人值得一提,就是發明震動當時澳洲華人社會,尤其是華男們的「二八論」的施國英女士。其勇氣,可算是90版的芙蓉姐姐。

1993年,澳大利亞的春季的一天,當時的基廷為首的工黨政府宣布,給四十千中國留學生永居身份。終於解放嘍。澳洲的天空是多麼地藍啊!

在這之前,當時的反對黨領袖,後來當了許多年總理的叫霍華德的人,發表過反對從亞洲移民太多的言論。

你這下知道為什麼大選是Ashfield總有許多為工黨拉票的了吧?

你這下知道為什麼霍華德選區中國人多了他就下台了吧?

1993年以後好幾年澳大利亞都沒敢再多收多少中國留學生。

據說在給四十千永居之前,這批人幾乎沒有領社會救濟的,因為擔心領了救濟會影響拿身份。身份解決后,領救濟的人數大增。

因為辦父母移民的人太多了,來了以後享受澳大利亞的福利,結果,原先的父母移民類別,現在需要等10以上才能批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推出了自費的父母移民類別。

這批人的第二代已經成長起來了。我知道一些非常出色的後生。精英中學多是華人面孔,確是讓人自豪的一件事情。

今天看了澳壇一篇文章,勾起一些回憶,就寫了這些。不是學術文章,不敢保證記憶的準確。誰要願意作些考證工作,指出我這文章的繆誤,也是對我們澳洲華人一段歷史的負責呀。期待著。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沙發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7-12-30 21:18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LZ

85% is correct!  I am one of the 40k..

thanks again for your re-collection!

it is a sad story...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3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8-1-5 17:26 | 只看該作者

I always asking why so many years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want to come of the mainlan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4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1-5 22: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kenrun8 於 2008-1-5 17:26 發表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want to come of the mainland?


G'day mate. I am one of 40k, too.

I reckon the reason is that the Mainland has too many our fellows...

Even 1 million come over, it is only 1/1300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G'd to c ya!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5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8-1-21 18:35 | 只看該作者
me to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6
channels 發表於 2008-2-2 01:07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

93,94 95 年間我因公派在澳工作. 親身接觸過這一批留學生. 記得不是所有留學生都同時拿到身份的. 有的還要提供什麼名單,報紙記錄,資料的,以證明符合條件.

印象里這批人都很能幹能吃苦耐勞. 很多都是在剛創業階段, 象華夏周報的項翔, 大眾旅行社的陳智雄(記得他周末半夜還給顧客去送機票), 龍宮建築的JACK,做鋁合金的BOB, 還有開加油站的PETER. 現在事業都很穩定,發展得大不同了. 幾年的臨居身份也許對他們是一種難得的磨練.

身上很多現金也是事實, 見過有位朋友買部二手跑車, 一口袋的的現金掏出來給人家. 賣車的硬是給楞住了.

臨時同居的也碰到過一對,.即使是我們外人看來,也不得不理解. 而且現在都各回原位.各自家庭都和睦幸福.這種經歷真是別成一章.

只是當年留學生中常聞的民運或學運風雲人物,到好象如雲霧般風吹去了. 看來 . 時勢造英雄, 英雄識時務而已.

[ 本帖最後由 channels 於 2008-2-2 10: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7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8-2-6 19:09 | 只看該作者

another landmark of those 40 k

second real test of multiculturism, a matter of living together.

first was refugee from vietna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8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8-2-12 17:13 | 只看該作者

do you know that 3/4 fo detainees in villawood of the west

are people from PRC now!!

why??   real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9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8-2-27 19:05 | 只看該作者

a structure engineer...

when I started to talk about his father, found his father were one of 40k, and had gone already, because....

another 10 ys, howmany left with 40 k..

according to my recall, half of 40 k were over 40 k, so 30 ys on, most of them are over 70s....

take care!!! 40 ks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10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8-3-16 20:26 | 只看該作者

ding 40k!

I just roughly counted...

1 of my relative, 6 direct friend...  net worth more than 2 mil...

17 ys ago, they worth nothing, when I started to know them. (of cause excluding my relative).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7: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