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關GTEC的進一步資料及齊秦的歌「搞笑版」

[複製鏈接]

5

主題

32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p8888 發表於 2007-11-13 0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剛才在網上看到GTEC前CEO寫給股民的一封信,覺得蠻誠懇的,連給大家一讀。http:/
/www.genesis-china.net/
有人認為我是GTEC「廣告科」的。那是誤解。我只是

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走在無「銀」的曠野中.
凄厲的「背」風吹過,
漫漫的「美鈔」掠過.

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
報以兩聲長嘯.
不為別的,
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美元」.

。。。。。

何時再相會?大約在冬季

輕輕的我將離開你
請將「紅眼」的淚拭去
漫漫長夜裡未來日子裡
親愛的你別為我「生氣」
前方的路雖然太凄迷
請在笑容里為我祝福
雖然「贏得瘋」雖然「賺著錢」
我在風雨之中念著「股」
沒有「股」的日子裡
我會更加珍惜自己
沒有「股」的歲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問我何時歸故里
我也輕聲地問自己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
我想大約會是在「凍急」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
我想大約會是在「凍急」

4

主題

9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沙發
lzt123 發表於 2007-11-14 0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jp8888 的帖子

這個垃圾股票,你套了多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2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3
 樓主| jp8888 發表於 2007-11-14 0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lzt123 的帖子

我是拾垃圾的,揀了一百萬。我不喜歡回報率低的。歡迎您推薦更好的股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4
fyllqlmn 發表於 2007-12-8 08:36 | 只看該作者
暴富和風光,只屬於那些成功躍上納斯達克的企業。

  11月的某一天,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一個納斯達克上市的失敗案例在此終審落幕。

  被告席上密密麻麻站了8位被告。而導演這個失敗案例的主角,則是一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只會幾句英文的59歲台灣籍女人,謝長華。

  平日里,她看上去只像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總共有四家做著納斯達克夢的中國企業相信了她的遊說,並隨她一起夢碎於此。這個長達7年的惡夢,不僅斷送了企業的融資機會,還把負責人直接送入大獄。

  一份文號為「(2007)滬高刑終字第21號」的終審判決文書下達,謝長華犯集資詐騙罪獲判無期徒刑,其餘被告也獲刑2至7年不等。

  在通往納斯納克的道路上,這樣的失敗不是個案。

  願者上鉤

  謝長華的身份是恩麥聯(上海)諮詢有限公司(下簡稱恩麥聯公司)的董事長。

  這家諮詢公司的母公司是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恩麥聯國際集團公司(EN MARINE INTERNATIONAL GROUPING),董事長為謝長華的丈夫黃某。

  MARINE,意為水兵和艦隊,謝長華的納斯達克之旅就從這個有著美麗名字的離岸企業開始。

  2001年4月,謝長華與蔣某結識。蔣是常州百老彙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該企業是常州當地一家以商業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民營企業。

  融資饑渴和上市神話碰撞出了火花。4年前的1997年,納斯達克駐中國的機構剛剛成立。4年後,在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太太嘴裡,這四個字成了能提供源源不斷資金的「蓮花」。

  在雙方簽訂的《諮詢協議》中,約定了上市方法:通過謝在美國內華達州購買一個殼公司,購入后更名為百老匯國際發展公司,經過經營后達到一定規模,並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上市,設定每股面值為0.001美元。

  在完成上述買殼上市的過程中,百老匯需向謝長華支付上市費用,在百老匯上市后,謝長華還將獲取新上市公司9%的股份。

  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間,百老匯先後掏出真金白銀,共支付了26.65萬美元作為上市費用。

  謝的第二個「客戶」是上海蘇鵬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鵬公司」)。

  2003年下半年,謝長華通過加拿大籍人士劉某又結識了蘇鵬公司的總經理傅某,並於10月以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日升公司的名義,與蘇鵬公司簽訂了《諮詢協議書》。

  從協議書來看,謝進一步提高了價碼。日升公司為蘇鵬公司購買用於直接在美國上市的殼公司,而殼公司上市后,20%的股份歸謝,蘇鵬公司35%,介紹人劉某15%,殼公司10%,審計師律師等20%。另外,蘇鵬公司還需要向日升公司支付諮詢費用。

  法庭上提交的收據和口供證明,這筆已經支付的諮詢費用不低於150萬美元。

  同樣的命運也落到了上海安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安基公司)和上海玉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玉同公司)身上。不過這兩家公司都沒有支付諮詢費用和買殼費用,而是約定在上市成功之後,分給中介商一定的股權比例。

  略有不同的是,給玉同公司做諮詢的並非謝長華,而是介紹謝與蘇鵬公司結識的加拿大籍人士劉某。在眼看謝發了大財之後,劉某也搖身成為包裝上市的諮詢商。

  空殼股票
  在簽署協議之後,謝長華就著手在美國物色殼公司。

  在通過她在美國的兒子購入三家殼公司后,謝長華將其分別改名為百老匯美國發展公司、美國上海化工公司和安基美國生物有限公司。其中,購買美國上海化工公司的殼花費了30餘萬美元。

  與普通借殼上市不同,在購入殼公司之後,謝長華並沒有建議國內公司對殼公司進行資產注入,而是轉而自製股票在國內進行一級半市場的交易。

  謝長華開始遊說的2001年,中國股票的發行也正經歷著重大變革,由原來的行政審批改為核准制,地下「一級半」市場仍在最後的活躍期。

  在股票術語中,發行市場叫一級市場,流通市場叫二級市場,一級半市場就是介於發行和流通的中間環節。因為有原本地方政府批准發行的內部職工股存在,內幕人士在知道股票上市的確切消息后,到公司職工手中低價購買職工股,待上市后牟取暴利,造就了一個混亂的一級半市場。

  正是這個暴利的灰色市場給了謝長華啟發。一份長達62頁的刑事裁定書認為,「謝長華獲悉推銷國內『一級半市場』股權轉讓可獲取大額利潤,便起意利用國內上市公司欲赴美上市融資的迫切心理……實施詐騙」。

  不同於其他「玩家」,謝的兒子長期浸潤美國,「國際視野」使得國內一級半的做法直接嫁接到了納斯達克。

  謝長華先從加拿大寄回股票樣張,再根據樣張在國內製作印刷空白股票,並自行列印百老匯美國發展公司等內容,由謝的丈夫黃某在董事會主席一欄簽字。

  「空殼股票」製成之後,2003年3月起,恩麥聯公司就委託中介公司上海天成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公司」)銷售這些股票,天成公司收取0.7美元/股的傭金。

  天成公司租借了浦東大道、漢口路等多處高檔寫字樓,以2.2美元或者18.22元人民幣一股的價格推銷這些「空殼股票」,承諾這些股票將在2004年1月1日之前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上市后即可交易且前5個交易日股價不低於4美元/股。同時,天成公司還出具書面承諾,如未能上市,天成公司將全額退還股票認購款。

  言之鑿鑿之下,66位投資者買入了這堆製造出來的「股票」。

  曾介紹謝與蘇鵬公司相識的加拿大籍人士劉某也參照謝長華的模式,租賃寫字樓,預售自己在美國上海化工公司上市后所擁有的15%股權,以作為受讓蘇鵬公司大股東股權的資金來源。

  在運作安基公司上市時,謝長華連買殼之舉都迅速跳過。安基美國生物有限公司在案發時還沒有和殼公司合併,直接自製股票在國內尋找買者。

  令人驚訝的是,為了配合賣股票,心繫納斯達克的蘇鵬公司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2004年,蘇鵬公司四次在上海某權威證券媒體上刊登公告稱,蘇鵬公司已經全面收購交易代碼為「AXXC」的美國公司,暫定於2004年9月底以美國上海化工的名稱在納斯達克OTTCBB掛牌交易,後分別更改為2004年底之前在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和納斯納克主板市場掛牌交易。

  截至記者發稿時,百老匯國際公司的股票銷售收入達519萬元,美國上海化工股票銷售收入2358萬元,安基美國股票收入741萬元,美國玉同股票收入505萬元。在這4000萬餘元的銷售額背後,盲目投資人數高達670人之多。

  粉單真相

  在每個協議中,謝長華都小心翼翼地註明將企業到納斯達克OTTCBB櫃檯或者粉單市場(PINK SHEETS)上市。

  在法庭上,被告出示了經過公證的雅虎財經網和粉單市場網上搜索所得的美國上海化工公司情況及USCJ.PK的行情走勢圖,證實其確在美國納斯達克的粉單市場交易,2006年9月29日的交易價為0.21美元。

  但這樣的交易並非納斯達克主板交易。納斯達克市場包括第一市場、小資本市場、場外櫃檯交易市場(OTCBB)和「粉單市場」(PINK SHEETS)。

  其中,粉單市場是一個電子報價系統,級別處於末端,只有做市商之間可以交易。而OTTCBB市場是一個電子交易系統,沒有掛牌條件和標準,不提供自動交易執行體系,也不與證券發行機構發生關係。兩者均屬於櫃檯交易,多是每股價格僅幾美分的垃圾股,並非上市公司。

  由於四家國內企業都沒有向殼公司注入資產,所以謝長華許諾的在納斯達克主板上市根本無法兌現,4美元/股的股價也是空口之言。

  謝幕之前,由於投資者的賬戶內遲遲沒有股票入賬,謝長華為了平息投資者的質疑,讓其子從美國粉單市場購買了美國上海化工公司的股票,轉入部分投資者賬戶。劉某也將部分投資者的空殼美國上海化工股票,換成了在OTTCBB櫃檯交易的美國玉同股票。

  根據前任納斯達克駐中國首席代表黃華國曾經提供的數據,目前在OTCBB上擱置的中國公司大概有上百家,其中未籌到資金並被滯留的約佔95%以上。

  「很多中國企業不夠條件但急於上市,現在去OTCBB的基本都屬這種情況。」黃華國曾向本報介紹,「企業先在OTCBB經過充分培養,待市場表現贏得投資者認同后再向主板市場攀升也不失為上策」,黃華國說。

  但問題是,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在OTCBB上收購了「殼」之後卻長時間滯留。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尤其是借殼上市過程中,程序和法律都非常複雜,作為一般投資者難以做出準確判斷的因素。

  而謝長華為自己的不誠實,付出的代價是無期徒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2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5
 樓主| jp8888 發表於 2007-12-10 01: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fyllqlmn 的帖子

I see you pasted this article to every post I have with this Forum. For what? Disgusting!

Can't you honestly post your own writ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