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發展觀將成中共指導思想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0-15 0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七大明天召開。經歷五年執政的鍛煉,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如何闡明自己今後五年的政治經濟發展路線?他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否能寫入黨章?

  新一屆政治局尤其是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十七大是否會指定第五代接班人?本報特派員根據專家學者的觀察對十七大作出前瞻性分析。

  中共將在明天召開第十七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十七大),這個五年一度的重要政治集會將確定未來五年的大政方針,同時確立未來的領導接班人選。

  2217名代表將在這次大會中代表超過7300萬中共黨員,選舉預料包含下一梯隊領導人在內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以及政治局常委會。

  經歷五年執政的鍛煉,總書記胡錦濤也將在大會上確立自己的領導權威,以創新理論的方式闡明自己今後五年的政治經濟發展路線,並通過領導層的逐步更新保證路線的順利貫徹。

  按照以往黨代表大會慣例,在十七大開幕前,中共今天將召開十七大預備會議,通過十七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名單、大會主席團名單,大會正副秘書長,以及對大會議程作出具體安排等。

  胡錦濤將在大會開幕式上,向十七大代表作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報告內容除了總結十六屆中共中央五年的工作經驗外,也將說明中國今後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種種跡象表明,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預料將被大會以決議的方式通過寫入黨章,從而使胡錦濤提出的理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明確並列為中共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確立胡錦濤的權威。

「科學發展觀」更貼近民眾

  另一方面,面對改革開放至今所累積的社會與政治矛盾,以及急速和粗放式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胡錦濤和他的團隊必須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改弦易轍,讓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能夠持續下去。

  對於「科學發展觀」內容,胡錦濤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講話時這樣概括:「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官方學者解釋說,「以人為本」是要把民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指的是在保持經濟發展以外,加快政治和文化等領域的建設;「協調」是要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指處理好發展同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與「三個代表」的空泛高調相比,「科學發展觀」顯然更加貼近現實,貼近民眾,也更能為輿論和公眾所接受。同時,中共十六大以來胡錦濤、溫家寶通過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而著力打造的親民路線和親民形象,與江澤民時代領導人高高在上的作風也有很大不同。胡溫的科學發展觀和親民路線被中國媒體普遍贊為「新政」,表明輿論和公眾認可胡溫繼續作為最高領導帶領中國前進。 

常委會組成原則:認同胡錦濤執政理念者過半

  人事安排是外界對於十七大最關注的焦點。官方對於新一屆政治局尤其是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人員嚴格保密,導致至今仍然沒有比較權威的信息。而各路媒體有關高層人事變動的猜測和傳聞則是五花八門、版本不斷翻新,但真正的版本只有到下周十七屆一中全會結束后,才能揭曉。

至少更換三名常委

  北京流傳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大多認為會保持十六大的九人制。由於十七大「換屆不換代」的本質,現任政治局常委應會保留一半以上,其中胡錦濤、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和總理溫家寶將繼任一屆。常務副總理黃菊今年逝世,中央政法委書記羅乾和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因年齡偏大或退休,因而至少能更換三名常委。

    至於「換代」人選,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一直是大熱門,被視為同為共青團出身的胡錦濤屬意的接班人。新冒出來的黑馬則是今年剛接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還有一種可能是,十七大后並不確立一個接班人,而是將李克強、習近平等熱門接班人先納入政治局考察兩年,待他們積累一定威望后再確定某個人的接班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經過五年的累積,胡錦濤應該有足夠的權威改組新一屆政治局。因此,十七屆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應該符合兩個原則:認同和支持胡錦濤執政理念的常委過半數,接班人獲得胡錦濤信任並有能力延續他的政策路線。

  從這個意義而言,十七大是胡錦濤個人作為中共第四代領導人樹立歷史地位的舞台。如果新一屆常委會的組成不符合前述兩個原則,甚至出現一個並不是胡錦濤完全信任的接班人,那麼對胡溫來說,十七大恐怕很難算得上是一次「勝利的大會」。

  對於作為執政黨的中共來說,十七大也有其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

  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實行近30年後,路線的成績雖然有目共睹,但弊端也日益浮現——利益集團壟斷、吏治腐敗、社會公義受威脅、生態環境形式嚴峻、民心騷動導致社會不穩定等難題,無不挑戰著中共的統治。

  胡錦濤主導的中共十七大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召開的重要政治集會。「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代表著中共領導層意識到自身在歷史關鍵時刻的重擔,施政上重視民生、資源再分配上傾向社會弱勢、嚴厲反腐敗、正視環境污染,都是針對時弊的政策;然而如何凝聚全黨共識,落實對改革開放的修正,尤其是如何排除黨內不同派系的干擾,讓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忠實地執行「科學發展觀」,依然考驗著現任領導層的政治智慧。

「太子黨」與「團派」角力

  隨著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逼近,海內外對十七大的關注越來越聚焦到具體人事安排上。兩周前傳出的「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將被指定為總書記接班人」一說,否定了原來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將接班的普遍說法,也等於推翻了此前所有關於十七大人事的傳聞、判斷和預測。

  近期盛傳的內容,還包括政治局排名第五的曾慶紅將因年齡問題在十七大後退休,而排名第四的政協主席賈慶林將繼續留任。

觀察者:習近平和李克強

同升常委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多名熟悉中共高層政治運作的政治觀察者近期均向本報分析說,習李同時進入中共最高權力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傳言,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習李之爭的背後,是中共前書記江澤民的影響力,「太子黨」以及「團派」的角力。習李二人中前者屬於有紅色血統的中共元老子弟,後者代表以胡錦濤本人為標誌的團系幹部。

  一名匿名的評論人說,鄧小平開啟的隔代指定接班人和集體接班的做法,造成了這一場元老子弟和共青團逐鹿中原之爭。身為元老子弟的習近平,由於其「太子黨」的色彩並不十分強烈,其父習仲勛生前與「團派」關係密切,其人為官低調,因此有機會以整合「太子黨」和江系官員利益的身份出線。

  這名匿名評論人說,十七大后,指定接班人只會有一個,不會出現兩個接班人公開競爭的局面,但不能排除接班人不是李克強的可能性。如果習近平超越李克強而出線,他認為,將說明中央權威正進一步弱化。

  他認為,鄧小平當年首開隔代指定接班人做法,已是有意地促進未來的黨內決策的集體化、公開化。鄧小平隔代指定了胡錦濤作為江澤民的接班人,終止了中共內部權力傳承的封閉做法。鄧小平利用自己身為開國領導人的權威,剝奪了作為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指定接班人的權力,這讓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更無法超越江澤民,單憑個人意志指定接班人,而必須徵詢黨內意見。換句話說,權力交接的方式勢必要向民主化的方向演變。

團系幹部集體崛起 可能成眾矢之的

 目前,團系官員集體的政壇地位蒸蒸日上,具有共青團背景的官員紛紛出掌地方與中央要津。團系官員的聲勢之盛據說是超越了「團派」本身在歷史上任何時期,甚至超過中共歷史上的任何派系。然而,這個局面對團系幹部有利也有弊,團系幹部集體崛起反而促進其他人的危機感,讓團系在黨內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另一方面,以團系幹部的人數優勢,如舉行黨內投票,團系幹部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從這個角度說選舉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中共政治微妙角力中的第三種力量——地方實力派,此時尚不在外界焦點裡。這些既沒有共青團背景、不具備紅色血統、沒有強烈派系背景卻依然升遷入權力核心的「地方諸侯」,他們將在十七大上發揮怎麼樣的作用,也有待觀察。

不論誰接班國家大政不會逆轉

  中共第五代接班人最終屬誰,牽動外界神經。不過,分析人士相信,不論哪個政治明星當上No. 1,中國發展的速度和動力可能受到影響,但是國家大政卻不會出現根本性轉變。從1978年至今持續了29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市場化經濟體制的推進、以及中國融入國際的進程,都已到了不可逆轉的程度。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受訪時說,他預計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也將在2012年中共第五代領導人接班后得到延續。

  至於大政方針方面,民間政治觀察者莫之許受訪時說,毛鄧以後的中共領導人,都不屬於制定政治潮流和風向的人物,更多是延續前人的政策方針。

  另有學者私下對本報形容:在毛澤東時代,個人對政局的主導力能達到90%,鄧小平時代為60%至70%,江澤民時代以後,個人主導力恐怕只到50%。現代中國政治從最初全權體制發展到今天,儘管中央集權的成分仍高,但個人權力左右政局走向的效力正在遞減。

  對於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的政治理念,外界並不覺得有鮮明的區別。這反映出黨內已沒有重大路線分歧。習近平或李克強誰出線這一問題的更大意義,不在於他將如何決定中國未來政治走向,而是從中能看出中共決策方式的變化。在缺乏健全民主機制,且擁有絕對權威的政治強人不復存在的當前,中共高層的人事與權力分配必然是各方利益協商、妥協、互相制衡的結果,這已成為中共政治運作邏輯的核心。

匿名評論人說,過去中國政壇那種一人說了算的時代,「永遠一去不復返了。」

  習近平取代李克強在客觀上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大批團系幹部能否接受一個非團系成員為最高領導?上海可能一年三換市委書記?等等。最終什麼人出線,將是觀察中共高層政治博弈的激烈程度,以及個人權威在黨內作用演變的最重要指標。● 葉鵬飛、於澤遠(北京)韓詠紅(北京特派員)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10-14 18:22 編輯 ]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