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細微之處看中美科研之間的差別

[複製鏈接]

482

主題

680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star 發表於 2007-9-15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科研的確存在一些弊端。

  1.關係比科研重要。

    
這些關係體現在基金的申請,文章的發表,職稱的評定等各個方面。在美國,申請基金Idea(想法)是第一位的。

  2.SCI重於一切。

  國內的科研單位,現在都把SCI當成了救命稻草。沒辦法,體制的原因。只要有SCI文章,一切都好說。

  國內不少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研究生畢業發SCI文章。學校對科研人員的績效考核都用SCI文章及申請的基金來衡量。以前用量來衡量,也就是SCI文章的數量。現在又開始從質的方面來衡量,也就是發表文章的影響因子。當然是越高越好。

  但是在美國,人家也看SCI。但是更多的科研人員更願意把文章發表在自己研究領域的期刊,而不是追求影響因子。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科學),發表的文章也不過是10,才一兩篇。但是他仍然受到他人的尊重。因為他在自己的領域的確是做出讓大家敬佩的貢獻。

  3.師生關係太複雜。

  在美國,研究生是有權利選擇導師的。一個研究生,會在幾個不同的實驗室進行rotation,然後會選擇其中一個感興趣的實驗室。但是在中國,學習報考的時候就確定了導師。而且中國學生特別多,基本上是供大於求。所以對於中國導師來說,存在著一種你不來會有他人來的念頭。是買方市場。所以學生永遠得聽老師的。而在美國,師生之間幾乎是平等的。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老師也欣賞有想法的學生。而且學生的畢業不完全取決於老師,而在於自己的研究結果。

  4.對課題的理解。

  中國學者申請到課題后,做什麼,怎麼做,看著辦。並不按照課題來執行,甚至是不相干的都可以。照樣可以結題。

  但是在美國,申請到課題后,基本是嚴格按照課題來做的。所以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在國內求學,壓力大。因為要做什麼,得自己想。但是到了美國,就相對輕鬆了,因為導師在課題標書里已經把做什麼,甚至怎麼做都寫得詳詳細細,照著做就可以。

  5.對科研的態度。

  做過科研並發表過文章的人都知道,在寫文章時一般是要註明:「本實驗有n次重複,整個實驗重複2次」。但是國內學者很難做到這一點。基本上是一次實驗結果就發表。但是在美國,多數人都是嚴格要求重複2次,也就是一共3次,這樣都得出同樣的結果,表明結果可信,然後才可以發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