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 美台反應完全不同(一)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9-13 0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鑒今」。我找到了中國爆炸首顆原子彈時,美蔣當時不同的反應,對於透過台灣目前的亂象,了解背後的本質應該是有幫助的。也請各位能從各角度給與解讀。

作者:不變愛國心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當天晚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續播放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新聞公報》。在國內許多大城市,無數人湧上街頭,如同慶祝盛大的節日。

美國得知這一消息時,約翰遜總統正在白宮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會議討論赫魯曉夫下台後的蘇聯局勢。由於美國事先已獲得中國即將爆炸原子彈的情報,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麥喬治•邦迪拿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聲明,略加修改後由約翰遜向全世界公布。美國想盡量貶低中國核武器造成的影響。

即使如此,約翰遜當局也無法掩飾他們的緊張。當日,美國國務院立即通過駐台「大使」賴特向國民黨「外交部長」沈昌煥通報了中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相關情況。

接連幾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一直佔據世界主要媒體的頭版頭條。
10月19日下午,蔣介石夫婦和美國駐台「大使」賴特就中共核爆炸的影響舉行會談。蔣對賴特說,中共核爆炸成功給亞洲人民造成巨大而深遠的「心理衝擊」,各國對中共的態度將因此而改變。他表示事態倉促,無法作具體的評論,只希望美國和「中華民國」能從現在開始攜手共同重新審視對中共的政策,並聯合制定出「新的解決辦法」。宋美齡也在一旁附和著強調美台必須聯合制定「新的解決辦法」。

雖然蔣介石沒有明確說明「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但賴特還是大致猜出蔣介石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無非是重新要求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或以美國為首組建「亞洲反共聯盟」之類使美國對華政策進一步僵化的建議。會談后賴特立即向美國國務院彙報蔣介石的態度。恰好,蔣經國也於當天提議美國派出一個由高級官員組成的工作小組赴台與國民黨高層商討中共核爆炸所帶來的政治和軍事影響。於是,美國國務院決定派原中央情報局台北站站長克萊恩赴台會見國民黨高官。克萊恩與蔣介石父子私交甚篤,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麥考恩希望能通過他特殊的背景及與國民黨的良好關係探知國民黨高層真正的態度。

克萊恩接到中央情報局指示時,恰好正在日本活動。他於10月23日抵達台北。一出機場就立即與沈昌煥、蔣經國等人安排見面,向其介紹中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具體情況。賴特等「使館」主要官員也在場。在交談過程中,這些美國人明顯體會到了國民黨對中共原子彈的恐慌心理。沈昌煥一開始就說,現在台北街頭的市民都奔走相告中共只要三個小炸彈就可以連續摧毀高雄、基隆和台北。國民黨「副參謀總長」余伯泉說美國的核威懾對中共根本不頂用。

第二天,蔣介石聽完克萊恩的情況彙報之後,反應尤其激烈,他說美國防禦台灣的保證不足以平息中共核爆炸引起的恐慌。美國僅僅對中共實行孤立的政策是不夠的,中共反而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完善其核武器。中共的目標是他本人和台灣,如果台灣被消滅了,整個亞洲將受嚴重的威脅。他不相信美國關於防禦台灣的許諾。他說美國對國民黨「安慰的保證」更使他覺得沒有得到任何安慰。而且美國的「安慰」政策只能對台灣人民起到很惡劣的影響,因為「他們會認為美國朋友讓他們等死」。

他說如果中共成功地將國民黨消滅了,美國就會與蘇聯達成妥協。過去,美國總擔心國民黨反攻大陸會引起蘇聯的反應,甚至世界大戰。蘇聯無論誰當權,他們知道只有蔣介石才能敵住毛澤東。蘇聯知道這一點。但是,美國人知道嗎?蔣介石警告美國現在必須檢討其政策,要麼就在毛澤東和蔣介石中重新選擇孰敵孰友?

蔣介石之所以暴跳如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共核武器試驗的成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雖然從1964年以來,美國多次提醒蔣介石中共有可能於近期爆炸原子彈,但蔣對此一直持懷疑態度。4月16日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訪問台灣時還問蔣如果中共在年底或明年爆炸原子彈將會對亞洲產生什麼影響,蔣介石一味地認為中共在三五年之內不可能製造出原子彈。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立即於10月2日出來澄清,聲稱大陸將爆炸原子彈的傳聞是不可信的。直到10月5日,蔣介石還對來台訪問的美國《時代周刊》創辦人亨利,盧斯說,「國務卿臘斯克關於中共即將爆炸核武器的聲明只不過是痴人說夢」。在他看來,中共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原子彈。所以,中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對於蔣介石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的第一反應有些措手不及,接下來是又驚又怒,一股氣兒沒處撒。

美國也很了解蔣介石此刻的心情。10月29日,賴特就中共爆炸原子彈對國民黨的影響向國務院起草了一封長達數千字的電報。在這之前,他屢屢受命安慰蔣介石,但毫不奏效。他知道中共核試驗的成功對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夢想是個巨大的打擊。

隨著蘑菇雲在羅布泊的騰起,蔣介石終日掛在嘴邊的「反攻大陸」、「早日解放大陸同胞」之類豪言壯語將越來越成為空洞的口號。中共核試驗成功后,蔣一直認為他本人及「中華民國」是中共實施核打擊的直接目標,故一直抱怨美國以往束縛其行動,使他白白錯失「反攻大陸」的良機,才釀成今日之「苦果」。

約翰遜政府一直以「美國的核威懾將是防禦中共核武器的最大保證」來安慰蔣介石。並提到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曾經對歐洲造成更大的威脅,正是依靠美國對蘇聯成功的核威懾,歐洲才避免了核戰爭。與蘇聯核武器相比,中共的威力小得多。而美台聯盟卻和美國與西歐的聯盟一樣的鞏固。考慮到這些因素,蔣不必擔心中共對台灣發動核進攻。蔣介石對此論調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共與蘇聯完全是兩碼事,中共萬一對台灣實施核打擊,美國只能袖手旁觀,因為會遭到美台「歐洲朋友」的反對。

因此,蔣認為解決今日困境的最好辦法是美國修改對中共的「遏制」戰略,而幫助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發動軍事進攻。況且,國民黨猜想中共接下來會繼續進行氫彈試驗。若僅僅對中共實行遏制戰略會給它研究原子彈提供時間,這不僅對台灣是個重大的威脅,同時也威脅到整個亞洲、美國,甚至整個世界。所以,要防止與中共展開核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支持國民黨摧毀中共政權。

賴特估計蔣介石會一方面繼續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求美國早日支持其對中共採取軍事行動,或要求美國幫助其摧毀中共的核設施。另一方面,蔣介石可能會加強反攻大陸的準備活動,部分目的是為了提升士氣,更大程度上是做給美國人看。賴特建議國務院對台灣採取如下措施:繼續通過各種渠道向國民黨表示美國對台灣的防禦義務;繼續維護國民黨的國際地位;減緩對台灣軍事和經濟援助的縮減,以免進一步損害國民黨的士氣;向國民黨高官尤其是蔣身邊的顧問們說明美國核反應能力;重新考慮蔣建立「亞洲反共聯盟」的建議,想方設法鼓動亞洲國家的「反共士氣」等等。

1964年11月3日,約翰遜以美國歷史上最多的選票當選為總統。國民黨想藉此機會進一步向美靠攏。11月7日,「國民政府秘書長」張群邀請賴特共進午餐,雙方就中共核爆炸、國民黨的國際地位等問題相互交換了意見。席末,張群不經意地提到「許多人包括媒體和立法委員都建議蔣總統去美國會見約翰遜總統」。

賴特看出張顯然已獲得蔣的授意才會口出此言,不然他絕對不敢自作主張。考慮到蔣介石之前曾經表示若不能成功收復大陸,他決不離開台灣。要求訪美對於蔣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表示,意味著他覺得其本人和國民黨的命運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了。

接著,張群又裝作不經意地說,「不知道蔣總統本人對此有什麼意見」,但是「現在雙方恰好有許多關鍵問題需要加強磋商,兩國元首若有機會親自會談將是一件很好的事」。賴特認為張群的言外之意是美國若轉變態度,同意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介石才會來。蔣不是僅僅想做一次普通的「國事訪問」。
賴特向美國國務院彙報此事,並分析蔣介石訪美的利弊。他認為,一方面,美台雙方都可以藉此機會向立場動搖或者懷疑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對台政策將改變的國家表明美國將繼續支持國民黨;此舉有利於鞏固國民黨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蔣介石訪問也會帶來許多問題,美國尤其擔心蔣介石會以怎樣一種形象出現在美國媒體面前。賴特建議國務院慎重考慮蔣介石訪美的請求。

美國國務院料定蔣來美主要目的必是尋求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由於美國對反攻大陸的既定態度,蔣若成行,必定失望而歸。據此,國務院一方面以「19屆聯大未開,時機不當」為由,拒絕蔣的要求。因為在他們看來,蔣若成行會引起國際社會不必要的猜測。另一方面,若讓蔣出席第二年的總統就職典禮,則無歷史先例。11月25日,賴特將國務院的決定轉告給張群。張連忙打圓場地表示,他上次提出此建議的前提是若有關鍵問題需要磋商時才加以考慮,但是他沒有想到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因為在他看來國民黨「反攻大陸」才是「最關鍵的決定」。

蔣介石訪美的要求被拒絕後,仍然希望通過其他渠道向約翰遜表明自己的意圖。11月23日,約翰遜當選總統20天後,蔣介石給約翰遜寫信一方面祝賀其成功當選,但更主要的意圖在於向約翰遜轉達他對中國大陸的圖謀。

蔣介石重申,台灣是「中華民國政府」解放大陸的基地,時刻受到中共的威脅。中國大陸共產黨政權的存在不僅給越南帶來災難,更威脅到整個亞洲的安全,中共遲早會通過各種手段將共產主義擴展到整個東南亞。隨著中共成功地爆炸原子彈,其對亞洲「自由事業」的威脅大大增加。亞洲各國人民若各自為戰,很容易被各個殲滅。「自由世界」的人民希望美國能提出一個保衛亞洲安全的大戰略,並期望美國領導亞洲各國組成類似北約的「反共聯盟」。

台灣希望美國能儘快結束在越南的消耗戰,在中共核武器技術成熟之前消滅中共政權。「若您覺得眼下這一行動不切實際,美國可以退而求其次而向中華民國政府提供必要的物資和技術援助以摧毀中共核設施。這必有利於穩定亞洲的人心和提升美國作為自由世界領導人的地位。」總之,蔣介石的目的是催促美國趁早行動,以免錯失良機。

賴特仔細分析了蔣介石來信的目的,他認為蔣介石這封信與他1963年3月15日寫給肯尼迪總統的信很相似,兩者的目的都在於懇求美國支持國民黨反攻大陸。但是蔣在前一封信中強調的是當時的中蘇分裂、大陸的困難情況為他反攻提供了天賜良機。而這次蔣更著重從中共核爆炸對亞洲形勢的影響這個層面敦促美國趕快動手。他試圖從美國的亞洲戰略的角度而不是單從國民黨的利益出發說服美國接受他的觀點,即美國要是不抓住時機將避免不了災難性的結果。

一個月後,羅布泊附近騰起的蘑菇雲早已散去,而約翰遜的回信遲遲未到,蔣介石卻依然生活在「遭受核打擊恐懼」的陰影之中。稍有風吹草動,他的神經就高度緊張。12月10日,台灣情報部門發現中國大陸在福州地區部署IL--10型飛機,他懷疑這是中共進攻台灣的先兆,立即向美國彙報,並要求美國予以高度關注。他指出,這些飛機使台灣島、沿海島嶼及台灣海峽的過往艦船有隨時受到攻擊的危險。他請求美國向國民黨提供「小牛」導彈,以增加台灣應付中共威脅的能力。美國對此要求也久不答覆。

12月21日,約翰遜的回信終於通過駐台「使館」轉到蔣介石手中。約翰遜在信中幾乎拒絕了蔣介石提出的所有要求。美國僅重申「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是台灣安全的保障,且「不因中共核爆炸的成功而有所改變」;並表示全力支持和維護國民黨在聯合國的地位,但就光復大陸的目標而言,美台雙方應當仍然以1958年10月23日蔣介石與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簽訂的「共同聲明」為指導準則,即對中共的勝利主要通過政治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約翰遜還表示希望亞洲各國能達成良好的關係,但美國不想為此組建和領導「亞洲反共聯盟」等等。

半個多月後,美國國務院通過賴特就蔣介石要求增援導彈一事答覆蔣,「美國軍方評估報告的結論表明,中共在福州部署IL—10飛機並不意味著對台灣威脅的增加,因此無須美國加速『小牛』導彈的支援」。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是當時世界上的重大事件。美國和台灣對此持完全不同的態度,蔣介石在驚恐之餘希望藉機讓美國支持其實現反攻大陸的夢想。但美國對蔣介石提出的美台聯手消滅大陸政權的要求作出了很明確的回答——「No」。雖然美國與台灣方面同樣關注中共核武器發展,但是卻傾向於採取更溫和的解決方式——建立一定規模的反彈道導彈體系以防止來自中共可能的攻擊,而謹慎地避免與中共發生正面衝突。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9-12 11:23 編輯 ]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9-12 11:25 編輯 ]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