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管誰壟斷,消費者都是魚肉

[複製鏈接]

85

主題

243

帖子

1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畫天 發表於 2007-9-10 1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商務部8日發布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稱,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行業真正被外資企業壟斷,一個外資企業還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對中國某個產業的壟斷,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量外資湧入國門,一時之間「狼來了」之聲不絕於耳。看到這份報告,那些憂心忡忡的人應該可以放心了——「狼」雖然來了,但顯然還不足以撼動國有壟斷企業根深蒂固的壟斷地位。

    被外資壟斷顯然是難堪和危險的,那種感覺就像是被人搶佔地盤之後,周身插滿外來者貪婪的「吸管」。那麼,被內資壟斷的結果又是怎樣?有資料顯示,僅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四大公司在海外上市分紅四年就超過1000億美元,而中國石油公司當初在美國上市融資不過29億美元,上市四年來海外分紅累積高達119億美元。壟斷國企在國內賺錢,到外面派發紅利,與此同時,卻又不願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以至於屢屢成為輿論和民眾譴責的對象。不難看出,無論外資壟斷還是內資壟斷,都無法改變消費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最終命運。

    外資壟斷之所以一再被提及,是基於外資逐漸從最初的「合資」、「合作」演變為越來越多收購與「吞併」的時代背景。有人據此判斷,這已經「威脅到了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在譴責外資企業「掠奪性併購」的同時,主張採取法律手段強行解除其壟斷地位,並宣稱這符合「國際慣例」。

    毋庸諱言,「壟斷性併購」無論國際國內都客觀存在,立法防止行業壟斷也確實是一項「國際慣例」。但所謂「國際慣例」更多地是以制度手段制止一切行業壟斷行為,而並不是僅僅針對外資企業做出額外的限制,其所限制的不過是一些可能有損國家安全的企業併購。實際上,引進外資「鯰魚」所造成的最大衝擊恰恰是那些根深蒂固的國有壟斷企業。只要能杜絕一切行業壟斷行為,建立起公平的市場環境,那麼引進外資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形成「壟斷性併購」。

    同樣是支持《反壟斷法》的出台,不同的群體有著其不同的利益訴求。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無非是寄希望於得到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相比之下,來自諸多壟斷國企的支持則顯得更加耐人尋味。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壟斷國企所反對的只是「外資壟斷」,而不是「壟斷」。由此不難看出,這樣的所謂「反壟斷」,既是對外來「瓜分蛋糕者」的高度警惕,也是對掃除競爭對手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美好幻想的期待,恰如此次報告中所分析的,不過是「某些企業以國家經濟安全為名行企業保護之實」而已。而這顯然不是普通消費者想要得到的最終結果。

    不獨外資企業,任何壟斷都是健康市場環境的大敵。反對行業壟斷不應有內資、外資之分,消除「壟斷併購」也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保障「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而不必每每寄希望於壟斷企業的「大發善心」。

    在此之前,無論被誰壟斷對消費者而言都不是什麼幸事。
look at the star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u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