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崇懷:迦拿婚宴的啟示(一):從馬利亞看禱告的職事

[複製鏈接]

19

主題

73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ebo0908 發表於 2007-9-7 1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崇懷:迦拿婚宴的啟示(一):從馬利亞看禱告的職事
[日期:2007-08-03] 來源:  作者:唐崇懷 [字體:大 中 小]  

    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迦拿婚宴水變酒的神跡中的表現,是信徒學習禱告的很好榜樣。



    根據猶太人規矩,婚筵中有兩位協助處理婚筵的人,一位是婚筵時管理婚筵的人,另一位是在婚筵前準備各樣事務,而在婚筵時幕後管理內務的人。前者對外,後者對內。在一般文化隆重的筵席大都是這樣的。 從當時馬利亞知道缺酒的事和她有權吩咐僕人作事,可以看出她實在就是那次婚筵預備各樣事務管理內務的人。



    管理內務的人除了要好好籌劃預備各項事務外,還得在婚禮時應隨時準備應變之策。那時馬利亞有極重的責任,婚宴時客人超過預算而缺酒當然是一種失算之誤,這是當然是馬利亞的責任。一般猶太人的規矩,婚宴缺酒不但會造成混亂,不歡而散,有失體面,賓客還可以要求主人再宴請一次。這麼一來,事情就大了。 當馬利亞發現缺酒時,在這危機中她並沒找理由推卻,也不一走了事,而是做了四件事:①面對現實、沉著應對,②告訴耶穌,③順服耶穌,④體會主的心意與主合作解決困難。馬利亞的這些反應真可作為我們面對危機的榜樣,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我們禱告職事的模範。



   一、面對現實、沉著應對



    世界本就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千籌萬備總有一失,錯失原是再所難免。但在錯失時如何應付才是人格和品德的表現。從馬利亞的話「他們沒有酒了」(約二3)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利亞對事態的關切也可看見她對在消極中的積極反應。對一般人來說,犯了錯、有了誤失,能推就推,能退就退,能掩就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馬利亞卻不這樣。在這危機中她並沒找理由推卻,也不一走了事, 她把這事帶到耶穌面前,告訴耶穌。這是一種面對現實沉著應付的正確態度。



   二、告訴耶穌、聆聽主話



    其實,從整個事件的進程和記錄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馬利亞不但告訴耶穌, 而是只告訴耶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時馬利亞慌慌張張地告訴了別人,那麼恆可能婚筵不即時混亂才怪。



    在這種情況中,人的常情反應有三:第一,聽到不好的消息,必會彼此相告。大家一知道酒用盡了,有些人就會不再喝酒,歡樂的氣氛就會即時消失; 第二,有些人一聽到酒就要用盡,更會有些人很快快地將尚存的一點痛飲了盡,以免向偶;第三,還有些人會幸災樂禍,趁機滋事,這麼一來,場面當會不可收拾。



    教會許多事務處理不當,其中原因之一乃是有些人不小心,困難中隨意傳言,說了一些閑言閑語不造就人的話。當我們在危機中,不懂處理,不會禱告,告訴耶穌,那麼就會給魔鬼留地步,給教會帶來混亂。



    馬利亞告訴了耶穌,耶穌雖沒應允,但竟然還是給了她提示性的回答。主耶穌的回答: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雖無輕藐之意,但明顯的是一種定位性的宣告。馬利亞在聆聽之餘,竟然聽到了弦外之音。這是我們應當好好學習的榜樣。



   三、學習順服,委身恩主



    禱告是告訴耶穌、交付耶穌,不是催促耶穌。看看耶穌對馬利亞的回應,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這句話非常直截了當。其實,從祂的話中我們看到了三件要事:①耶穌為自己的定位,顯明祂是一切的主宰,②從他所說的話,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可以知道他早知道發生的事。 ③這句話也顯明祂會在他的時候,應允所求,④這句話帶有弦外之音,他對馬利亞有所指示。



    這一切都可從以後事情的開展中看的清楚。前文已略述馬利亞幕後管理婚筵的人,她對筵席里的各事有足夠的權威,可吩咐用人,又是耶穌的母親,但在這一切上她仍然不能吩咐主做什麼事。在家裡她是耶穌的母親, 耶穌用「婦人」以此來稱呼她,這是長大了的兒子在公眾前對母親的稱呼。表明兒子的獨立地位和身份。 在這裡聖經含蘊更深的意識。  



    今日好多信徒,特別是那些以人為本的信仰和禱告,自稱禱告不但是告訴神、祈求神,更是追討神的應許,吩咐神做事;還有一些人更是愚妄的想用禱告催逼神做事,控制神,要脅神為人做事。對這種人耶穌的回答非常中肯: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二4)。這句話說明不論您與主有多親,又多深的關係,耶穌仍然是主, 不是你的下屬。



    這句的英文國際版譯文原意更為貼切。 在那裡,耶穌的回答是:婦人, 你為何將我捲入你的事務中。這是很明顯的指出禱告絕對不是責任的推卸,主似乎是對馬利亞說他的酒用盡了,你告訴我是好,但你有你當作的,我會做我要做的,你的議程不當是我的議程。耶穌的拒絕不是一種斷然的拒絕,而是帶有提示的拒絕,要馬利亞去做當做的事。



    許多時候一不謹慎,我們都會在敬虔和敬虔的表態中陷入了宗教的敗筆,以宗教和宗教行為作借口、推卻責任,這是主不能允許的。從馬利亞的回應我們不看到馬利亞的順服,也看到了馬利亞了解主的提示,她即刻很順命的照著主的提示做她當作的,使用她的權柄吩咐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僕人最後也真的照著去行了。



    看看今日的教會,當我們的建議不受接納,當我們的禱告沒有即刻得著應允時,我們豈不是常翻了臉,生氣地走了,不然就是採取消極或不合作的態度,更有時站在敵對的立場攔阻聖工,和馬利亞相比之下,真是有天壤之別啊。



    其實馬利亞能在禱告不蒙應允時仍然沉著順服,又可看到主的提示,這絕對不會是偶然的。看看馬利亞的經歷,她真是一位能觀望主作為的人。當天使向她問安,宣告她為蒙大恩的女子時,她聽了主的話就反覆思想;當耶穌出生后,牧羊人照著天使的指示來敬拜,又將這事傳開時,她也把這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二19)當耶穌十二歲在聖殿中與教師對話時,她趕來了,耶穌的回答說:「豈不知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馬利亞雖不明白,但聖經說她把這一切事都存在心裡,(路二51)這一切的一切顯明了馬利亞是一位尊主為大,以主為榮,將主的話藏在心裡的人。當一個人沒有主的話,又不將主的話藏在心裡,他的禱告不單不會有好的果效,更不會在主的回答和不應允中,體悟神的心意,也看不到主的提示,最後必是心中不滿,不服,憂憂愁愁的走了。禱告的前提是信心的要決,是有神的話,常把神的話存在心裡,唯有她比我們能忍耐,等候和順服。



    馬利亞的順服,從她對僕人的吩咐里看得非常清楚。順服不單是聽話,而是積極的應用自己的所有恩賜、權柄和機會為主和主的事工準備鋪路,與主合作解決困難。正確的禱告是歡樂的參與神的作為,裝備自己成為彰顯神榮耀的器皿,禱告不是要神的工作而是以謙虛的心等候在神面前,對主說:主啊我當做什麼?(徒二十二6)又在主吩咐我們之前為主準備一切。這種人不能不見到神的榮耀,更可在主顯榮耀之後信心加增,得著主的交付!



  結束的話:



    禱告的職事看來容易,其實並不簡單。正因為基督徒的禱告不是出於人, 不是出於無奈,不是依靠人,更不是歸於人的人本性的宗教行為,而是本於生命與創造主的結聯的必然和神聖的信仰行為。為此,禱告應當本乎神的話語,就是那神所賜、我們所信,又存在我們心靈中的純正道理的規範,神的真道,作為神的女兒,神的僕人使女,我們應當按照聖經的真理好好禱告,好好教導信徒如何禱告,不是要催逼神而是等候神,順服神,讓我們能體驗這位又真又活的神,響應祂的呼召,更能積極的有份和參與祂的作為和榮耀的彰顯。


2007年6月17日,印尼,瑪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