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愚民者最愚——國學漲價與「凡是」思維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7-8-26 07: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舉國一片漲價熱中,抱怨必以豬肉為話題;但還有另一種東西,價格已連年上漲在先----這就是國學。豬肉是民生問題,國學是民智問題,物質與精神的產品都漲價,也要看貨色如何。

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精神遺產,我無意全盤否定;但遺產是否全屬良性資產,只怕未必。國學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積澱,凡不利於專制統治的,概在禁毀之列;能流傳下來的,至少對專制無害;能成為「主體思想」的,必定於專制有利。由於國學的定義過於寬泛龐雜,本篇只論愚民的話題。

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是豢養使役「會說話牲口」的無上權謀;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剝奪民眾知情權的經典論述。也許有人會以重新標點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證明孔子有民主思想,我也懶得跟他扳杠,畢竟自西漢以來的歷代封建統治者,都是按第一種斷句理解實行的。

老子和孔子這些論述,均屬供統治者參用的治術。秦始皇不信這些,以為焚書坑儒可愚天下,最後反愚弄了自己。他治國靠的是鐵腕強權,只有一手硬,農民起義一爆發,帝國迅速解體。漢帝國君主鑒於前朝二世而亡的教訓,治國以「霸王道雜之」,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強權與教化兩手齊抓,兩手都很硬,就顯得比贏政高明多了。此後佛教、道教也逐漸被統治者採用,最終形成了以儒教為主導的儒、釋、道中國特色思想文化。

儒教其實是以倫理為宗教,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化百姓各安本份,其中就包含很多愚民的設計。穩定壓倒了一切,漢王朝的壽命因此延長了許多。但西漢加上東漢,也只有四百多年,後來唐宋元明清等大一統王朝的更迭,短的未過百年,長的不到三百年,哪個也沒有傳之萬世----這是「歷史周期律」在起作用。

中國歷史上的周期性動亂,概因強權下的社會分配逐漸失衡,教化隨之失去道德價值,強權與教化捆綁的超穩定結構一旦解體,從有序到無序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即刻發生,其結果必然是顛覆性的。長期壓抑的能量瞬間釋放,足以令溫馴的愚民突變為暴民,就這個意義而言,動亂也是愚民政策的後果,此為歷代開國君主始料未及且最不樂見之事。

中國歷代的政治設計,不謂不周密,其間只缺一個要件----民主。劉備與諸葛亮作「隆中對」,天下大事都論到,惟獨不可能談民主,以他們的思想境界,頂多只懂得「為民作主」,這是無法苛求於古人的。歷史翻過一千七百多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與顧維鈞在中南海對談,袁氏猶不知民主為何物,最終以稱帝招致身敗名裂。公元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作「窯洞對」,自稱找到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民主新路,果然得了天下,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讀古書太多,認定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可很快又罷黜百家,晚年把孔夫子牌位也踢倒了;他認為「八億人口,不鬥行嗎」,革命不革到靈魂深處不罷休;他自稱平生做了兩件事:把蔣介石趕到小島和發動「文化大革命」。但終毛一生,國家統一未成,「文革」徹底失敗,留下的只是貧困的平均分配和信仰的普遍危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兩個「凡是」解放了思想,才有了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但「凡是」並未退出歷史舞台:至今有一些「凡是」的活化石,仍在堅持不懈地要求開歷史倒車;每個時代都難免產生「凡是」,擺脫了前兩個,還會有第三、第四個;甚至一個基層單位的領導的指示,也都有可能成為「凡是」。政治文化中的金科玉律,往往成為執政理論創新的主要障礙----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解決了物質生活上最基本的果腹之需,但精神危機仍未過去。當經濟發展中的分配不公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時,固有的意識形態資源依然枯竭。試圖理論翻新的「民主社會主義」,引發的是新一輪糾纏不休的激辯,遠水未解近渴。理論界至今仍在迷失中彷徨,而對於五十八年來的為政得失,卻又不允許討論。與此同時,文化上的保守主義和復古思潮卻大行其道----歷史總是在重複。

自清末的維新派到二十世紀的五四先賢,無不以「開民智」為興邦之道。現代國家的教化,自應以建設公民社會為前提。愚民政策在封建時代是有效的,進入信息時代就喪失了作用:將新聞、信息過濾后裝進預設口徑的導管內發布,執行十多年前限制衛星接收的過時法規,查禁涉及某些特定年代歷史的書刊……,這一切在互聯網面前變得毫無意義。
互聯網已經打破了信息的國界,令人類住進了地球村。當信息交換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防民之口除了刺激逆反情緒之外,並無任何正面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監控與反監控此消彼長,技術手段歸根結底控制不了思想的飛越,只是糜費納稅人的錢而已。若要徹底屏蔽互聯網,回到那個蒙昧主義的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也根本行不通。
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正在改變世界,也必將改變中國。歷史的腳步越來越快,隨著民權意識的覺醒,各種「凡是」已經大大縮水,在功效上難以愚民,卻常常「愚官」,套用一句老話,叫做「領導落後於群眾」。那種「中國人不配享受民主」之類的陳詞濫調,今後還是少彈為妙!

將眾人變成啞巴,自己也會又聾又瞎。欲愚天下者,天下之至愚也。


2007年8月20日《南方都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