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媳婦感受文化差異:東方的含蓄 西方的公婆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8-10 0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女子英華遠嫁美國,母親耿耿於懷,但她卻很享受作美式家庭婦女。

    英華在台灣時曾是一家外商公司的主管,標準的女強人,像她這樣的「三高女子」 (即學歷高、收入高、年齡高)在台灣是很難嫁出去的。應朋友的建議,她上網交友,認識了美國先生尼克。在網上,英華得知尼克曾經離異,並有個女兒,但他為人誠懇,就和他鴻雁傳書起來。

    幾個月下來,尼克迷上了英華,也愛上了台灣和中華文化。由於美國和台灣遠隔重洋,英華對是不是要嫁到美國去猶豫不決。尼克鼓勵說:文化差異可以溝通,語言不同可以互相學習。地理距離有遠近,但愛情的心靈沒有遠近, 愛的旅程一定會抵達開花結果的終點……。痴心郎的一番誠意終於打動了英華的芳心。數月後。她奔赴美國,展開冒險的美國媳婦生涯。

    英華嫁到美國,母親耿耿於懷,抱怨英華做全職煮飯婆簡直是糟蹋自己,以前在台灣明明有一份高薪、高位的白領工作,現在不但沒有收入,還得吃自己多年來的辛苦積蓄。一番電話說得英華心情很沮喪。

    晚上母親再次嘮叨,提醒英華婚後一定得把錢抓在手上,「財權在握」至關重要, 免得日後很「凄慘」。英華問媽媽為何不能說一些祝福的話?朋友都表示尼克人很好,做他的太太真有福分,英華媽媽說外人的話都不是「真心」,只有她才肯「道真言」。

    美國婆婆不要「照顧」

    英華和尼克在美國辦完婚禮后,準備回到台北再擺喜宴,尼克的大批親友趁機想到台灣觀光。英華打算先期回台北準備,但尼克母親決定與兒媳一同回台北。這可難住了英華!公婆一同抵台,又不能留在旅館,住在家裡,大家又很忙亂,擔心照應不過來。遂與公婆商量,能否到時與大隊親友一同來。

    但公婆怎麼也不肯改變行程。婆婆一再表示知道媳婦很忙,他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住到酒店去。可是公婆來了,媳婦怎能不管呢。尼克說這就是東西文化的不同,婆婆表示不需要照顧, 就是真的不要照顧。尼克也要求妻子「假裝」其父母不在台灣。老外說得倒容易,中國人豈能做得出來,要媳婦冷對夫家,有違良心。

    於是英華打算安排他們參加旅遊團,先到台灣東部或中部走走,待其它美國親友來台後再一起會合。但婆婆的回答是不改變動身日期也不願意參加旅遊團,就喜歡自由行。她訓斥英華這個台灣媳婦多管閑事,干涉她的行動自由。

  不認吃魚翅的「媳婦」 

    關於台北喜筵的菜色,英華母親堅持要有魚翅和「熊掌」。話傳到尼克耳里,尼克心情十分沉重,煩躁的他打電話找好友訴苦。老美們一聽聞熊掌,先是驚嚇得沉默,接著都明確表態,若喜筵有熊掌,他們拒絕赴宴。

    美國親友的最後通牒,打消了英華母親招待熊掌的念頭,不過魚翅,她可不願意放棄。她認為中式喜宴一定要有魚翅招待,才稱得上稍微有點「派頭」。「沒魚翅,會讓客人覺得我們過於寒酸。我就是下半年喝稀粥、啃鹹菜,也絕不能背負嫁女兒太小氣的惡名。」

    老外對中國人的口腹之慾一向批判得十分尖刻,海洋博物館里的鯊魚館特意擺放著香港魚翅罐頭,斥責濫捕鯊魚只為取其鰭做佳肴的行為實屬野蠻謀殺。又經過兩天的電話轟炸,母親的妥協方案是,外國人那桌不提供魚翅,台灣的親朋好友們可以照吃,這樣便井水不犯河水了。末了還吼上一句:「喜筵不招待魚翅,讓我這張老臉往哪放!」

    晚上尼克回來,英華試探他對「魚翅」的接受度。沒想到「魚翅」一詞剛出口,驚得尼克一口茶全噴了出來。他堅持喜筵絕不能出現魚翅,並解釋他們全家包括親朋好友,都是綠色和平的積極倡導者。他說,魚翅這道菜老美從媒體上早有了解,覺得很殘忍。今天,美國親友對她的印象很好,是位善良、溫婉的台灣淑女。如果老外聽聞默許吃魚翅,他們會徹底失望,從此不再尊敬。

    次日,英華只得向媽媽連唬帶嚇地哭訴,魚翅絕對將成為女兒婚姻不幸的罪魁禍首。畢竟女兒是媽媽的心頭肉,媽媽最後只得一聲嘆息:「誰讓女兒嫁給老外呢。」魚翅終於撤了下來。

    東方含蓄有時吃不開

    婚後一天晚上,尼克要英華陪他看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女性殺手》,令她第一次體會到東西方幽默感的差異,居然可能令生活變得很「煎熬」!

    這是一部黑色喜劇,尼克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呵呵大笑。英華卻笑不出來,尼克認為她沒幽默感,如此精彩的黑色喜劇看了竟然沒反應,感到很難過。英華說不同人的口味當然有差異,何況不同民族、國籍。不如大家約定好,碰上對方選的電影不想看,可以自由走開。

    一天中午,尼克殷勤地要做午餐,轉頭問與前妻生的女兒克萊要不要吃義大利餃子,她說好。隨即尼克從冰箱里拿出一盒準備下鍋,看了他的舉動,英華很失望地問:「你只拿一盒,你是想做三個人吃的還是兩個人吃的﹖」英華很傷心尼克忽視了她。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有一次尼克做早餐,也是只做他和克萊兩個人的份,英華很難過,事後向尼克表示了不滿,沒想到這次還是這樣,而尼克說「沒想到此事會招致這樣的不滿」。英華抹著眼淚打電話找好友艾林訴苦,對方安慰說尼克只是不懂得中國式的察言觀色及思維邏輯,要她多練習把自己的需求講出來。「在美國,如果你自己不表達,別人是不太會揣測你的意圖的。」艾林教誨道。

  西方公婆好相處

    中國人傳統以夫為貴、重男輕女,總認為女方應負起「照顧男方」的責任。西方公婆比較好。子女長大離家后就意味著完全獨立,成為社會公民的兒子、女兒,由此與父母就平起平坐了,父母不能再干涉其私人生活。兒子交什麼樣的女友、娶誰做老婆,老爸老媽皆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並祝福他們。兒媳生不生、何時生育,那是問不得的個人隱私,哪個公婆也不敢蹚此地雷。至於公婆拜訪兒子,等於是串門作客。媳婦親自下廚還是叫外賣,那是別人家的家政。西方人的禮儀不分老幼、親屬,三歲小孫子遞給老爺爺一條巧克力糖,爺爺也會躬身道聲:「謝謝。」故,西方公婆吃了兒媳婦招待的飯菜,除了必須表達感謝外,也不能忘記誇讚佳肴精緻,婆婆還會虛心地討教個菜譜,這些都是日常的禮貌細節,否則就會被視為沒教養。

    英華與丈夫回公婆家也像是去作客,婆婆會做早餐、晚餐招待。起床時,婆婆的早餐快做好了。英華出於孝順、恭敬,偶爾會幫忙切切菜、擺擺餐具什麼的。由於婆媳間是「朋友關係」,每次見面的氣氛總是非常愉快,笑聲不斷,英華從未有過心理負擔。婚後,洋公婆對她這個法律意義上的女兒,(兒媳婦的英文是Daughter-in-law),既有朋友般的隱私尊重,又多了一份親人般的關心和親切,這種豁達的婆媳關係,令英華既沒有壓力,也不感到孤單。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