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口述:嫁給老美的酸甜苦辣

[複製鏈接]

495

主題

907

帖子

114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漂在美國 發表於 2007-6-20 1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洋婚,吃是一大考驗

  美國一位女作家將成功的婚姻總結為:「婚姻,就是兩個人在一起過獨立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打算選擇異國婚姻,就要有給對方絕對私人空間的思想準備,不要認為婚姻就是夫妻倆綁在一起。對於老外戀人,你需要考察的是:1、他是否真能夠欣賞中華文明,有些對於中華文化一竅不通者,婚後抱怨與中國女人結婚是個可悲的誤會。2、對於中餐他是否喜歡,有些西方人對烹飪中餐時的油煙氣味無法忍受。3、明確他是愛你本人,還是僅僅出於獵艷東方嬌娃異國情調的黑髮、黑眼睛。婚後不久,隨著外表的新鮮感消失殆盡,只剩下天天面對不同文化、不同思維、不同生活習慣的碰撞煩惱,婚姻漸亮起紅燈自然不可避免。

  嫁給了美國先生的張小姐抱怨:婚後的第一考驗就是吃飯。短時間裡吃點麵包、香腸、沙拉,還能遷就。幾星期後,中國胃便開始抗議了,中國人喜歡炒菜,但老外對於油煙十分敏感,抗議是在污染環境,再者他們認為爆炒把食品的營養都給炒飛了。一個周五傍晚,我做了蘑菇燉雞、酸辣湯、番茄炒蛋和清蒸魚。老美一進家門先是一屁股陷入沙發當土豆(西方諺語:「沙發上的土豆」,指男人陷進沙發久坐不起,如長在沙發上的土豆),待菜上桌后,老美盯著滿桌的中國菜無精打采地直蹙眉頭,筷子動也不動。我忙問:「這可都是你平時喜歡吃的幾個花樣。」丈夫卻回答:「我精疲力竭的時候就吃不動外國菜,就想吃一客牛肉漢堡包犒勞自己。」沒轍,放棄一桌子美味佳肴,只好單給他叫了份漢堡包外賣。

  一位香港留美學生,曾在其作業中寫道:「聖誕節的傍晚,美國人忙活著在廚房裡宰殺火雞準備聖誕大餐。」美國老師閱后驚愕得不知所措,遂將此句話投書報刊、電台,作為中美文化差異的例證。實際上,美國人絕不可能自己宰殺火雞,聖誕火雞都是從超市買來的凍雞。老美也沒有吃活魚的習慣,聽說中國人買來活魚在家裡宰殺,斥責殘忍。於是,老美丈夫吃魚時便節外生枝地麻煩。他面對中國風味的糖醋魚、紅燒魚,居然不知如何下嘴,因為西方人不會吐魚刺,歐美超市出售的魚都只是兩扇「魚片」,魚刺已經被剔得乾乾淨淨。難怪海外中餐館為了遷就老外不懂吐魚刺的「痛苦」,上菜的程序改革為先將出鍋的整條魚展示給客人欣賞,然後侍者立於餐桌旁幫其將魚剔出來,再客氣一句:「請盡情享用。」至此,整個上魚喜劇才算落幕。有一晚,老美丈夫在廚房裡鼓搗了兩小時端上來兩片烤魚,我一看硬邦邦的真是糟蹋好東西,哪能比得上紅燒、糖醋那個嫩勁呀。實在太淡了我就淋了點醬油、醋,不留神讓他瞧見了,二話不說臉紅脖子粗地奪過盤子,「嘩」地一下子全都倒進了垃圾桶,還埋怨我不尊重他的烹調手藝。

  老美對於我煮生菜麵條湯,或炒蚝油生菜最深惡痛絕,大喊大叫水靈靈鮮菜的維生素都被糟蹋了。老外驚異的是生菜居然去烹飪,西洋人只有吃生菜沙拉的習慣。西方人的廚房就像個化學實驗室,放多少麵粉、蔬菜什麼的都得在天平上秤重量,甚至加水也得用量杯。中餐里的「少許」概念西方人最頭痛,常皺著眉頭髮問:「少許,是多少呀?」能想象嗎?再就是,洋丈夫對於我嗑瓜子的嗜好十分惱怒。美國寵物店有專給鳥吃的葵瓜子出售,老美一輩子沒聽說過人居然嗑瓜子。有次在我的示範下,他曾試著模仿想嘗嘗到底是個啥滋味。可惜朽木不可雕,他咬得滿嘴渣滓后一邊皺眉一邊呸呸地吐,接著便衝進浴室狠命地漱口。對嗑瓜子印象惡劣的老美,晚上見我邊看電視邊嗑瓜子,氣不打一處來地爆發道:「你咔咔地製造噪音二十分鐘了,有完沒完,太不文明了。」

  老美離婚本著真誠的態度

  嫁給了美國人的趙小姐感嘆:聖誕節每個美國人都會送出和收到聖誕禮物,洋老公也送給我一條裙子。我心疼地念叨:「幹嗎非趕在節前最貴的節骨眼上買,誰都知道聖誕節前夕是一年中物價的尖峰,聖誕節休假后次日貨品立馬半價。咱倆誰跟誰,這麼不懂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不領情的洋老公,聽后臉色立馬陰沉下來,怪罪我不知好歹,美國人講究的就是聖誕當天拆開禮物跳腳欣喜一番,所以聖誕節前即使是敲竹杠的天價也得買禮物。

  當老外不再真正愛你的時候,他會果斷地提出離婚。西方人認為湊合的婚姻是人生大悲劇,不會像中國人那樣考慮家庭責任和孩子等等一大堆後顧之憂。相反,老美會認為正是出於對己、對人的負責態度,若感情消失了,分手就是最好的結局。我們結婚一年後,當老美「毫無徵兆」地向我攤牌提出離婚請求時,我真是嚇愣了,忙質問他:「僅僅一年前你還念叨愛我、娶我,變卦如此神速,你的婚姻態度太不嚴肅了。」老美回答:「一年前我是真誠地愛你和娶你,眼下我也是真誠地提出離婚,因為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愛情已經飛了。這正是我對愛情、婚姻,以及對待你的嚴肅、認真態度。」我雖然傷感了一陣,但我畢竟在美國生活了11年,西方女性不畏懼離婚,因為離了婚的女性並不掉價,照樣不乏男人追求。我很快振作了起來,眼下我正與一位美國工程師約會。

  讓孩子給奶奶當翻譯

  嫁給了奧地利先生的陳小姐講了自己的故事——

  我的混血女兒剛剛咿呀學語的時候,她的奧地利祖母就一百次地強調孫女應該學德語,並要求我放棄教孩子說漢語,否則會把孩子的思維搞亂。於是,當女兒指著狗和貓說出中文名稱時,洋婆婆就堅決地用德語糾正她說:「不,不是這樣叫!你要說德語!」我在一旁很傷心、生氣,就找丈夫商量,由他出面告訴婆婆不應該阻止孩子說中文。孩子多學一種語言,將來就多一種生存能力,況且中文是她母親的母語。但老太太的脾氣很犟,還說:「我的孫女不需要學那麼多的語言,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可以了。」於是在奶奶家的時候,小女兒常常被搞得很茫然,明明在媽媽那裡學到的單詞是這樣的,可奶奶卻責怪說不對,她小小的腦子被搞糊塗了。於是我不得不對婆婆說:「媽媽,你難道不希望孫女多學一門語言嗎?你不認為一個孩子會說媽媽的母語很重要嗎?」婆婆扶扶眼鏡說:「孩子學得太多沒有什麼好處,她還太小,不應該增加太多的負擔。」婆婆的理由聽上去非常富有同情心。

  我轉身走開了。但從此在婆婆家的時候,我更加堅決地讓女兒說中文。於是,婆婆聽見我們說中文時就抱怨:「你們在說些什麼?我們都聽不懂!」我便回敬:「你可以學呀!我既然可以學德文,你當然也可以學習中文呀!」婆婆說:「這樣不好,連孩子的爸爸都聽不懂自己女兒的話,多可憐!」我回答:「那是她爸爸的問題。我可以學會他的語言,他也應該學會我的語言。」婆婆又說:「中文多麼艱難,像天書一般!」我說:「德文更難,那麼多的詞根變格,所有的詞還分什麼陰陽。」

  女兒被一群表姐妹領出去玩,姐妹們興趣盎然地跟著她學用中文說「狗狗、貓貓」,急得婆婆在後面大聲喊:「孩子們,你們應該說德文!你們是奧地利人。」我接著她的話茬表示:「我的女兒應該說中文,她是半個中國人。」婆婆無可奈何。現在我們的女兒已經五歲了,不僅能夠熟練地說中文、德文,還會說英文,偶爾會給奶奶當翻譯。如今,婆婆看到如此才華出眾的孫女,對於孩子學中文的態度已經有了180度的大轉彎。現在婆婆逢人便驕傲地誇讚:「我的孫女多聰明,可以說三國語言。」

3

主題

81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57
沙發
sinke 發表於 2007-6-22 11:49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聽起來是老話了, 但是現在文章中看見:

門當戶對:     應理解為: 相同的被景比叫好.

我們同易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很多正反的例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5: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