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波士頓環球報 四十年的佔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6-8 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67年6月,以色列的閃電勝利似乎是完整的,在頭六個小時的戰鬥中,壓倒性的空軍註定了這場勝利。

    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空軍化為廢墟。阿拉伯大眾的英雄、以色列的心腹大患埃及總統納賽爾丟了面子。海珊國王的地面部隊遭遇羞辱性的潰退,退守約旦河東岸。到6月10日,以色列佔領了廣闊的土地: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加沙以及西岸,包括阿拉伯東耶路撒冷。

    但以色列1967年的遺產不是勝利,而是佔領。數周內,隨著人們領會到佔領的現實,這個猶太國家最初的興奮讓位於道德兩難。

    隨著以色列鞏固其成果——吞併東耶路撒冷、取得西岸和戈蘭高地受人覬覦的水源,允許一批批「先行者」定居西岸——十八至二十歲的幾代人開始加強以色列的新殖民範圍。

    他們發現自己在緊張的、外國的檢查站揮舞著自動化武器;向扔石頭的阿拉伯少年開火,或者遵循軍令打斷他們的骨頭;把武裝分子嫌疑人從難民營里拖出來;推倒傑寧(Jenin)的整個街區;從美國製造的武裝直升機上扣緊扳機。

    把這些年輕人派到佔領領土的領袖們本身是士兵或前士兵,他們的倖存感可以濃縮成幾個字:永遠不要再來一次了(Never again)。然而這種植根於歐洲慘事的戰略反而有助於保證相反的事物。

    在加沙、西岸以及後來的黎巴嫩南部,以色列會把自己的軍事行動描述成預防性安全行動或報復。但正如普通以色列人深層的安全感精神需要可以追溯到大屠殺,政府的回應——程度遠大於挑釁的報復——把「永遠不要再來一次」變成「一次又一次」。

    四十年了,對西岸和戈蘭高地的佔領繼續,不止是出於安全的名義,還因為自然資源和經濟利益。以色列在西岸的駐留讓它得以控制巨大的山區蓄水層,這些蓄水層有80%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下,但巴勒斯坦農民和村民被限制使用它們。佔領戈蘭高地讓以色列得以控制加利利海周圍,阻止敘利亞轉移源頭。

    生活在西岸的許多以色列人如今幾乎在郊區生活,他們的行動受到士兵的保護,平順的、只許以色列人通過的道路讓他們可以飛快地通向耶路撒冷。

    同時,一百四十萬巴勒斯坦人生活在西岸。他們的行動受到檢查站的控制,沒有獲准前往耶路撒冷聖地祈禱,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家園和工作場所會遭到佔領軍當局的隨機搜查,他們的少年空洞地談論沒有前途,對他們而言,2007年的佔領和四十年前一樣不可容忍。


來源:美國《波士頓環球報》
(作者 Sandy Tolan)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9: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