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底核墳場」威脅全歐洲 引發海底大爆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6-7 0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英國媒體6月2日報道,挪威環保組織Bellona警告,俄羅斯存放在鄰近挪威的科拉半島的核廢料庫,因遭海水侵蝕,隨時可能引發爆炸。有專家稱,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將擴散到整個北歐乃至英國,造成的環境災難將超過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海底核墳墓不再安全
   
    據挪威的這家環保組織說,俄羅斯西北部科拉半島的安德烈夫灣內,有3座「海底核墳墓」——海底核廢料儲存庫。這3座核廢料儲存庫分別於1982年和1983年投入使用,用於「臨時存放」2.1萬支廢棄的核燃料棒。
   
    核廢料儲存庫所處的位置距離挪威邊
境只有45公里,但由於當時蘇聯十分強大,所以任由挪威和西方國家抗議也奈何不得。
   
    蘇聯政府當年也保證說,安德烈夫灣內的海底核廢料儲存庫只是「暫時的」,而「暫時的」核儲存庫也非常安全,儲存庫外的特殊混凝土牆壁「能抗8級強震和小型核彈襲擊」,所以外界盡可對核儲存放心。
   
    然而,最新調查卻發現,號稱「銅牆鐵壁」的儲存庫外部的混凝土牆壁,出現了大小不等的裂縫,高腐蝕性的海水正在滲入儲存庫內,侵蝕著裡面的核廢料,釋放出細小的鈾粒子。而這些鈾粒子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給整個北歐乃至世界造成嚴重的環境災難。
   
    Bellona現任核專家、俄羅斯前海軍軍官尼基金表示:「我們現在正坐在火藥桶上,它的導火索正在燃燒,但我們根本不知道導火索到底有多長。」
   
    該組織引述俄羅斯原子能機構報告稱,最近發現,原本乾燥的核儲存庫內開始發現腐蝕性海水,「目前的降解導致核燃料分裂成細小的微粒,計算顯示這些粒子一旦與水結合,會觸發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
   
    禍患將遠超過切爾諾貝利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的話,那麼連鎖反應將會產生大量熱能,海水也釋放出氫氣,最終引發核爆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將直衝大氣層。
   
    Bellona的核科學家伯默爾說:「這可以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能量,污染方圓10公里的範圍……相比起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波及的地區,輻射的餘波會更多,而且北歐受影響的程度也會更大。」
   
    億噸核廢料未處理
   
    據估計,俄羅斯國內有1000座核電廠、1.5萬噸用過的固體核燃料、1.77億噸固體放射性廢物,以及5億噸液體廢物。
   
     為了儘可能消除俄羅斯核泄漏隱患,美國政府曾決定無償提供最新的核廢料安全回收技術,德國願提供價值3100萬馬克處理報廢核潛艇的設備,芬蘭提供給俄羅斯2600噸用於防止核泄漏的重型防護鉛板,挪威政府則願向俄羅斯提供將近5000萬美元的專項援助經費,以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然而,這些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八國集團在2002年的會議上同意撥出約百億美元的資金,以處理俄羅斯的核、化學與生物研究地點與廢料。
   
    儘管如此,俄羅斯的核廢料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首先是因為管理核設施的政府架構混亂,俄羅斯原子能機構原則上負責管理國內所有核設施,但國防部又稱軍事核設施在其管轄範圍。這一混亂造成了部分的核廢料設施處於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態。
   
    其次是部分處理核廢料的費用被挪用。據Bellona所掌握的資料稱,俄羅斯管理機構寧願將所獲得的國內和國際資金用於建新的核設施與核電站,也不願意把錢花到處理核廢料上。
   
    要跟普京當面理論
   
    對於Bellona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挪威核保護局表示,海底核廢料場發生連鎖反應的可能性存在,但「機會微乎其微」;俄聯邦核能局也表示,海底核廢料場眼下沒有危險,且正在採取措施改善其安全性。
   
    挪威外交大臣表示,挪威政府清楚此事,正在與俄羅斯一起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挪威首相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即將召開的經濟論壇上,他將向普京總統提及此事。 (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張竹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