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歷史研究的若干難點熱點問題 之八:反右派運動問題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7-5-12 1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八、反右派運動問題

官方只承認反右派運動「嚴重擴大化」,而發動運動本身是「必要的」。這是鄧小平的基本估計。研究者的看法一直有爭議。

一個最大的爭論是反右派必要不必要?實際上民間的研究早已經突破了。全部右派是五十五萬人。據說,「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為錯划的「右派」改正,全國沒有被改正(不叫「平反」叫「改正」,官方掌握的概念非常嚴)的,大概不到一千人。中央統戰部掌握的「右派」一共是二十七人,改正了二十二人,只摘帽不改正的五個人:章伯均、羅隆基、儲安平、彭文應、陳仁炳。有人調侃說:「為了五個人,搞了一場反右派運動。」

還有一個爭論的問題是整風運動一開始是不是就要「釣魚」(即「引蛇出洞」)?李慎之先生的看法是很明確的,他認為整風運動就是要「釣魚」,他引用一九五六年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毛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一月毛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作為證據。朱正先生則認為,毛一開始是要整風,要鳴放,到後來他覺得形勢不對,才改變了,才提出「引蛇出洞」。

我個人傾向於朱正先生的看法。毛一九五六年的心態是比較高昂的。為什麼呢?一個是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斯大林長期不相信中共會搞社會主義,現在中國搞了,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說過他比四九年解放還要高興。另外一個,波、匈事件發生后,中共第一次介入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歐洲事務。本來一九四九年斯大林和劉少奇會談的時候有明確的分工,斯大林明確表示,社會主義陣營的亞洲事務由中共負責,歐洲事務由聯共負責。波、匈事件發生后,中共不僅介入了歐洲事務,而且在東歐一些國家如波蘭贏得好感,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提升了威望,得了分。所以,毛的心態非常好。他說過,像波蘭和匈牙利那樣的事件,在中國不會發生,不是沒有牛鬼蛇神,但是刮不起來波、匈那樣的七級颱風。一九五七年二月,毛在最高國務會議講話(即《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說過一句話,叫「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後來整理髮表時刪掉了。可見,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毛澤東是非常自信的。在他看來,異端起不了大浪。

一九五七年五月一日公布整風的指示,一直到五月中旬,毛逐漸感覺事情起了變化。一是所有的輿論全都是批評,這其實也都是中共中央的意思,要求只提批評意見。一時間,報刊、電台和各種非中共人士的座談會都是批評,你想那是一種什麼氣氛,就像是「一邊倒」。二是民主黨派主要不是提什麼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而是提制度問題,認為主要是制度、體制有弊端。這就跟鐵托的觀點一樣,鐵托在南斯拉夫普拉發表演說,指出斯大林問題的發生的主要不在於斯大林個人品質,而是制度出了問題。民主黨派也認為這個制度是一個過分集權的制度,一九五四年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后,民主黨派的地位不是上升而是降低了。言論中還涉及到中共執政以後歷次政治運動,比如鎮反、肅反、統購統銷、農業合作化、私營工商業改造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遠不是毛認為的僅僅是作風問題,他沒有想到。特別是五月中旬以後,言論愈來愈激烈尖銳。高校學生也動員起來了。比如北京大學「五一九」大字報,非常厲害。當時有一個謠言,說毛已經坐不穩了,快要被趕下台了。毛更加敏感,所以,才在五月中旬寫了《事情正在起變化》的黨內文章。文章才明確表達了「引蛇出洞」的意思,要求再搞兩個星期的整風、鳴放,然後就開始收網,反擊「右派」。
震驚的70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