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人應該怎麼做?

[複製鏈接]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4-21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第一個把弗州理工兇案和華人聯繫起來的媒體,是《芝加哥太陽時報》——康拉德•布萊克媒體集團的旗艦報紙。布萊克本人正因詐騙罪名被起訴,這且不去說它。但由這張報紙的「警方正在調查兇嫌是否為一名24歲持簽證入美的中國留學生」,到美聯社的轉引,到多維社的「兇手可能為中國人,本社正在核實」,再到大大小小華文網站和博客認定兇手一定是大陸華人……一個尚在調查的疑點,極為迅速、極為順暢地,成為眾人(願意)接受的事實。弗州理工事件,在華人這裡,誤打誤撞地成了一起媒體事件,一起國家信心事件。

  2.《芝加哥太陽時報》為何刊登未竟證實的消息,以及該消息為何廣為轉載?恐怕偶然性佔主要因素。關鍵是,為什麼許多華人,包括我自己,並不覺得「兇嫌是華人」不可想像?而且迅速聯繫起盧剛、福岡、馬加爵……雖然說,如今全球問題趨同,兇犯是任何族裔、任何國籍,似乎都不難接受,但中國人自己的迅速認定,表明國人對自身形象的先驗認知。像魯迅先生所言,「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很有些自知之明。我們自己大有問題,引發聯想很正常,這是不用說的。

  3.另一方面,則是一種急躁的民族不自信——至少應該有耐心等到確切的結果,再罵娘不遲嘛。沒有,等不到結果,網上已經開罵了。一肚子的意見,終於有地方發泄了。反過頭來看,和任何缺乏耐心下發表的意見一樣,沒有真正的見識和建設性。我們經常是自己所咒罵的事物的最佳代言人。

  4.與此同時,在西班牙,在義大利,在俄羅斯,甚至在非洲:華人在擴張,華人在受排擠;華人在受害,華人在施害。這對矛盾就如此和諧地共存,真是活生生的辯證法。

  5.從「兇嫌是華人」的想像,可以衍生出什麼評論?讓我們設想一下海內外不同心態的人會有多少批評角度:1)80后,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失敗;2)留學浪潮中的社會弊端;3)所謂的CCP長期的「奴化赤化」教育,「喝狼奶」等等;4)中國下一代精英的價值淪喪和病態心理;5)中國文化中的宗教缺失和價值虛無;6)華人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地位和心態;7)中國人的全球擴張,黃禍來臨等等。我敢保證,各類華文媒體定有不少已準備好振聾發聵的社論,只待消息證實就發出。

  6.可惜這次發不出了。但絕對不算白寫,因為總會有下一次盧剛事件,福岡事件,或者馬加爵事件。但如果這套模式放之任何環境任何事件都適用,它的價值是否會打上折扣?

  7.我忽然覺得有點奇怪的是,如果是中國的正面消息、如果出現傑出華人,怎麼很少見人深挖社會根源了呢?怎麼一談郎朗、李雲迪、姚明、劉翔以及許多優秀留學生,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自己;一到醜惡和恥辱,就成了全民族的呢?

  8.《紐約時報》網站的讀者評論里,99%是在討論槍支管制問題,關鍵詞是NRA;多維網站的讀者評論里,80%是在罵CCP或者罵漢奸,關鍵詞總是人和某種牲畜——真是不比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9.三十三個年輕人死了,希望此次事件,是從生命的意義上和我們發生深刻的聯繫;國人自己反思也好,敦促「那些中國人」反省也好,都應該,都可以,只是不應以這些死者的名義。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ng82 於 2007-4-22 05:09 編輯 ]

49

主題

372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沙發
 樓主| christing82 發表於 2007-4-22 04:55 | 只看該作者
原標題是「愛,理性,寬容」。這樣的好文章沒人點進來看,所以我自做主張,改標題。如果改的不恰當,見諒。

[ 本帖最後由 christing82 於 2007-4-22 05:1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3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3
愛上丁璇 發表於 2007-4-27 09:0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正在發展中,很多意識形態還不成熟,就象一個成長中的人一樣,他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在這個迷茫的世界,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社會主義社會,沒什麼不可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