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殲8F大批生產是當前空軍合理的選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3-26 1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軍事搜索客原創 更新時間:2007-3-26

[center]================================
-刀的天下:評價-殲8F的擴大生產
================================[/center]

  殲8F加緊生產 網友的憤怒開始如日中天

  -刀卻認為相當正常。

  1。武器,歸根到底是工具,當然是特殊的專用的工具,工具是否先進,取決於是否適用,是否能產生更大的效能。


                                                                           中國空軍殲8F戰機

  評價殲8F是否當生產,取決於8F是否適用於當前我軍戰爭體系,是否能產生更大的效能。而不是僅僅進行單純的性能參數比較。說更白一點,並不是先進的都好用。拿一個中隊的F22給伊拉克,也會因水土不服,與作戰體系相衝突而成為廢物,也擋不住美軍的進攻。

  通過以下的分析,讓我們看看8F是不是適用於當前我軍戰爭體系。。。。

  2。我空軍的演變,將由單純的國土防空軍轉型為一攻一守的組合式空軍,形成了以11+10為核心的進攻主戰拳頭與以7+8為核心的防守力量

  -刀在從前的文章中說過,空軍之一口氣投入大量經費採購了大批的3代機,並非錢多的砸手。

  在擁有27為代表的重型機后,中央大手筆地構建了以10為代表的中型機作為前沿空軍力量的高低搭配,這支力量與我國過去空軍的單純國土防空思想是不一樣的

  這種積極進攻的思想 是立足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的思想。

  同時保留與更新大量服役的7與8作為國土防空力量,形成了以11+10為核心的進攻主戰拳頭與以7+8為核心的防守力量。

  這一點上來看與美軍空軍的設計是相對一致的,美空軍早期一樣是由負責防禦的國土防空軍與對外進攻的空軍組成,隨著歷史時期有不同,這2個力量組成上是此消彼長,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重點。比如當年的F102/ 106作為主力截擊機,是當時美軍空軍的最優先項目,決不出口,而同期戰鬥機F104則被打入冷宮,隨後牆內開花牆外香,到歐洲去站崗放哨去了。風水輪流轉,在美空軍特彆強大的今天,國土防空軍則淪為國民警備隊的事,一線淘汰下來的戰機與早期截擊機都到了國民警備隊的手中。。

3.東西線不同的鬥爭形勢決定了8為代表的國土防空力量的必然存在

  截擊機出身的8終於在各項配套設備到位的今天,達到了它的作戰設計目的,這是8繼續存在的根本保證。

  而在新的形勢下,新型戰鬥機10和11代表的是多用途機與空優機的作戰思想,他們成為我軍前沿力量存在,力量投送的武器裝備


                                                                     帶雷石6制導炸彈的殲8F

  同時,我國有著廣闊的空域,有著與東線不一樣的鬥爭形勢,東線的鬥爭是針鋒相對,進攻性的對抗,是跨海域,多兵種合成作戰的鬥爭,空軍在東線的任務是搶奪制空權,攻擊敵方戰略戰術目標,保障我方空域安全;西線的鬥爭在我國長期經營之下,是相對平靜的,以攔截驅逐敵方進入我國境內為主要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廣闊的空域巡邏要求,相對低的防守要求,日益增加的裝備造價,促使空軍選擇最合理方案而不是選擇最昂貴方案才能使軍費投入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相對於10與11的造價,8與7的組合無疑是低廉的,有效的,有著更高的性價比。

  正如財大氣粗如美軍也無法做到讓國土防空性質的國民警備隊用先進的一線裝備武裝到牙齒,相對沒錢的我軍當然要以最合理的性價比為重要參考因素。

4。.3代半的作戰思想與3代機的主力地位是8F繼續生產的根本原因

  -刀特彆強調作戰思想,戰略思想對武器裝備的指導作用與反作用。

  空軍在多年的迷茫后,已經意識到作戰思想必需立足於現有裝備為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要超越當前落後裝備的限制,這一點是建立在我國國家戰略上對國際形勢的判斷上,簡單的說是「大打不會,小打就在眼前」。


                                                                             跑道上的殲8F

  10與11的入役,讓空軍痛苦的發現人才培訓的斷層與作戰思想的滯后,3代機的硬體生產,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產不敷用,如何在3代機有限的條件下保持一支持續的,有效的飛行員隊伍,這是比3代機生產更頭痛的問題,飛機沒了可以再生產,人才 如果在「人等裝備」的困境下導致技術生疏,梯隊斷層,戰術滯后,那才是最可怕的事。飛行員是飛出來的,再先進的模擬器也不能取代真實的飛行,空軍的3代機有限,而2代機數量還很大,如何維持一個3代機的飛行員隊伍,經濟合理的方法就是合理的利用8與7來保持隊伍。

  但是早期的7和8,是典型的2代機,由於機上設備簡陋,儀器落後,基本不能作到儀錶飛行,儀錶作戰,這樣保持下來的飛行員隊伍,仍然是2代機的飛行員,無法迅速地銜接到10與11中去,因此,就必須改造7和8,達到2代機的機體,2代機的價格,3代機的航電,3代半的訓練,3代半的飛行員。

  7作為近距格鬥,再加上航電到位,8作為中距突擊摸索,依然強調航電到位,這也就是相對新的8要改進,不夠份額的地方,就要生產更多的7G與8F來保證飛行員隊伍的數量與質量。

5.武器平台化思維與8F的存在意義

  -刀對武器與戰爭的關係的看法是:武器發展,日益大型化,複雜化,平台化,戰爭的殘酷性更體現在代的落差,戰爭的摧毀原則 是從對等級別開始逐級摧毀(這裡的對等不僅是指武器裝備硬體上的對等,更包括作戰思想軟體作用於不對等武器后的對等性)。

  -刀在《F22到來之軍備修訂版》中提出:


                                                                          生產線上的殲8F

  我在硬體上,將作戰體系在硬體上細分為火力單位平台,火力投送平台,敵我感知平台,信息傳輸平台,系統處理平台及冗餘備份單位

  首先解決的是關於探知能力的建設(既敵我感知平台),戰爭是體系對抗的,體系對抗-刀常常用木桶理論來解釋給大家聽: 就象一個木桶是由許多塊的木板組成的一樣,這個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由其最低的一塊木板決定,其它的木板再高大,也不能增加其容量,要增加容量,要從最低的那塊加強起。

  在體系對抗中,遵循的是此消彼長的原則,一方能力的增強,必然帶來的一方對應能力的下降在今天,我軍與美軍對抗時,美軍目前最大的優勢,最為增強的地方,就在於其隱身技術的提高,相對應的,就是我軍發現,探知能力的下降。這一點上我軍與美軍的差距最大。

  所以,當前我軍首先解決的是關於探知能力的建設,在探知能力的理論上的突破

  大家都知道,一個瞎了眼的巨人是打不過一個眼睛明亮的小個子的。

(完)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7-3-26 15:15 編輯 ]

1

主題

1515

帖子

31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0
沙發
純爽 發表於 2007-3-26 20:5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的提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3
搗鼓 發表於 2007-3-26 21:18 | 只看該作者
贊成,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87

帖子

1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9
4
luquelee1983 發表於 2007-3-26 22:20 | 只看該作者
保留與更新大量服役的7與8作為國土防空力量,形成了以11+10為核心的進攻主戰拳頭與以7+8為核心的防守力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382

帖子

49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9
5
wssandy 發表於 2007-3-27 09:22 | 只看該作者
能掛幾枚雷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