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影音] 『天潤』古箏創新實踐中相關技術問題之初探【二】

[複製鏈接]

26

主題

34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sdr 發表於 2007-3-17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族樂器製作該如何繼承發展?我以為、在我們對民族樂器所蘊含的深遂文化底蘊還未有透徹了解之前、不宜脫胎換骨、改頭換面,還是循序漸進,從彌補不足、優化設計入手較為實際。
    在「天潤古箏」創新探索的實踐過程中,從我的專業角度進入、我感到、凡有共鳴箱結構的民族樂器、在製作過程中基本延續了傳統的結構方式、製作工藝、甚至造型尺寸。其合理、優化與否,沒有系統、完備的理論支持。而作為相鄰共通的電聲領域,在共鳴箱的原理、設計、製作等各方面,己經形成了相對十分完整、成熟的理論體系;設計製作工藝;檢測手段和評價體系。故我希望在「天潤」古箏創新實踐探索中,儘可能借鑒這些成熟的理論和經驗。進而逐步推動民族樂器製作、從做出來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必然王國」、向著想做什麼樣就能做成什麼樣的「自由王國」邁進!
    沿著這一基本思路,我們創新小組的各專業、首先反覆進行了專業間的融通交流。探尋各專業「交匯點」,碰撞「智慧火花」。這個過程耗時很長,卻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得具體一點,讓我這個原來對古箏一無所知的門外漢也逐步「悟入箏途」......。
    現代電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共鳴箱(音箱)和民族樂器的共鳴箱、其功效都是對聲音(包括音質和音量)進行憂化。但也存在一個根本不同之處,電聲採用的音箱、是由一個「主動」發聲的「點」聲源(揚聲器)和共鳴箱組合構成。而古箏的共鳴箱(包括面板、底板、邊框等)既是共鳴箱,又是聲源(面聲源)。從眾所周知的古箏發聲原理理解,琴弦的振動通過琴碼(也包括音柱)的傳導 、在面板(也包含底板、邊框)得到放大和修飾,再經過共鳴箱加工最終發出樂音。古箏的共鳴箱不僅起到常規「音箱」的作用,更是古箏發聲的主體。這也從另一側面告訴我們,在當今古箏製作中、為了單純追求市場效應、輕率、隨意的為古箏外飾添枝加葉、粉飾外表、鑲貝貼玉,對古箏的發聲十分不利!古箏必竟是樂器而不是工藝品!深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電聲共鳴箱設計製作的成熟理論完全可以借鑒移植到古箏。但一定要十分注意,這種借鑒是配合、支撐、而不是破壞、阻斷古箏的正常發聲機理。   
    新一代「天潤」古箏經過反覆論證、實驗,創新改造部分己基本定型。其間,國內箏界諸多頂級專家、給予了熱情關注和支持指導,但我們更希望得到廣大箏友的首肯,金杯、銀杯、不如大眾的口碑!從「天潤」外部結構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的主要變化有三個部分:即后岳山點式支撐;琴尾整體結構改造;和「唐妝箏」新型外飾。本文將在後續中逐項作進一步說明,敬請關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