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人的思維習慣嚴重威脅其國家安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2-23 0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論壇上有文章披露,印度自產的5.56毫米小口徑步槍竟然沒有相應的自造子彈!!聯繫到印度研發了33年,最終無果而終的「阿瓊」主戰坦克,這已經是印度由於慮事不周在其武器系統配置上出現的第二個重大問題事件了。眾所周知,現代軍事是一項極其龐雜、繁瑣、精密的系統工程,從組織、人事管理到武器裝備配置等等都是這樣,一件武器裝備是否立項、研發乃至成批裝備部隊,是要結合國家現行的國防需要,面臨的作戰環境、可能對手等因素綜合通盤考慮的,一旦確定就不能輕易改動,因此,世界主要軍事國家無不在這個問題上極其慎重,但是無論是步槍還是坦克,再就是戰鬥機等,我們卻很難發現印度對此有嚴謹的論證分析、研究,似乎只是「其他西方強國列裝了,我們就一定要有。」貪多求大,一味求先進,卻不看看這些引進的東西是否適合自己的環境和實際需要,最終,先天不足,引進來時就帶有的缺陷再修修補補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能下馬。「阿瓊」主戰坦克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從大裝備阿瓊,到基本的步槍,印度的這些問題揭示出他們軍事思想、或者說他們民族深層次的一個痼疾,那就是缺乏系統思維能力,似乎從來沒有建立過真正的系統工程理論觀念,凡事只是現需要什麼了,然後去研究什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後造出來的還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四不象。

類似的情況在印度的民用工業中也存在著,所以我說慮事不周是印度人思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毛病,2001年時,參考消息披露過,印度自己對比了出口到印度的中國家用電器和印度自己引進西方技術生產的同類產品后感嘆到,印度成天叫嚷「要保護我們的民族工業。」可是在產品方面卻不可饒恕地出現了一些基本的考慮空缺,如何能競爭過中國產品?以最普通的台式電扇為例,中國的電扇因為考慮到了在中國一些農村地區,以及出口的第三世界客戶日常電壓不穩定,這些客戶國內照明線路額定電壓和中國的也不盡一致,所以設計時自然而然地就配備了穩壓裝置。這樣,中國的電扇賣到印度,一插上就能穩定運轉,無論電壓是否忽高忽低。而印度自己設計的電扇,儘管是「引進的日本的最先進技術」設計的,但是,印度設計者、生產者卻根本沒有考慮到印度的額定照明電壓和日本的根本不一樣,而且印度落後的供電基礎設施也根本不能提供穩定的額定電壓,所以「什麼都想到了,嚴格地按照日本標準盡善盡美地設計了每一個零部件,卻壓根沒有想到應該設計穩壓裝置。」結果,這樣造出來的電扇到了印度普通消費者手裡幾乎根本無法使用,成為了昂貴的無用的擺設。印度報紙為此自嘲道「儘管在零件設計上也許我們能比中國的精美,但是從本質上卻證明,我們比中國人欠缺的,是最關鍵的那一部分。」
印度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原因,歷史上,印度長期作為英國的殖民地,飽受西方殖民文化侵襲,這樣,在印度的高層、白領、各方面精英階層中,普遍存在著盲目崇拜西方,將他們的一切奉之為經典,而輕視自身以及周圍鄰居的傳統,這一點,和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有些類似,但是,日本向誰學習,都是選擇對他們有用的部分,也不是全盤照搬,而印度則是不折不扣地照單全收,問題是,西方發展到工業革命后的高度文明,是和他們自身逐步成長,形成一個完整的相應的社會文化、道德、工業體系的,是一個整體,而作為殖民地的印度,在其宗主國國際分工的安排和考慮下,不可能完全地將英國或者西方的一整套工業體系以及系統的工程理論搬到自己國內來,說穿了,奴才終究只是奴才,主人們不會需要他們什麼都懂,只需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分工做好其分內的事情就可以了。在英國卵翼控制下的印度,不可能有宗主國自然而然地自主地形成現代化的一切,只有英國搬來的一部分或者自己學的一部分,這是它在長期的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決定了的,在印度1947年名義上宣布獨立之後,事實上由於其仍然在英聯邦內,要享受聯邦內特有的帝國特惠制帶來的優惠關稅等好處,在臍帶上就無法切斷對英國的依賴,因此,所謂的獨立,不過是在更大範圍內成為英國,以及英聯邦內其他地位比印度高的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的跟班侍應生而已。原先是英國直接控制,現在是印度自己的民族資產階級充當了英國的買辦、代理人罷了,在這樣的擴大化的圈子裡,實際上印度從事的,還是人家給他劃定的部分,比如過去是向英國提供糧食、黃麻、棉花,現在是軟體外包工程,看起來高級了,本質上還是沒有改變。這樣,人家不需要他懂得一切,只會故弄玄虛和灌米湯、戴高帽子糊弄他,他也就真以為自己現在是介乎於「天朝上國」門檻外,隨時可以進入的超級「仙女」,可以傲然俯視周圍的「鄉下土佬」了。可以說,印度一方面是誠惶誠恐地學西方,但是又學不像、學不全,自己也知道自己沒有主人的資本,是虛誇的小資女子,另外一方面,受西方殖民時間長了,又總是想學主人、宗主國那樣對周圍鄰居威風一把,顯示自己的洋氣、先進,如同美國紐約富人區的黑人富人,明明自己也是黑人,但是為了擠進白人圈子,自己在心理上視自己為白人,罵貧困黑人是 「黑鬼」一樣。問題是那些黑人畢竟還是確實有些錢,而印度這個假洋鬼子卻實實在在地沒有多少本錢。

一方面沒有那個綜合全面的系統,沒有那個實力,另外一方面又急著繼承英國原先在南亞、以及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殖民利益,這種看起來矛盾的事情放在印度身上其實也就不奇怪了,因為但凡奴才總是想找比自己弱的,照主人的樣子擺擺譜,體驗一下主人的快樂,有道是上行下效,印度的精英們受英國殖民時間久了,就在骨子裡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當成了第二個英國,同樣,也就戴上了英國人特有的傲慢和偏見,幻想著打敗周圍鄰居自己當一把「天朝上國」,結果,在1962年被中國結結實實地教訓了一把。但是,印度骨子裡的這種毛病還是沒有改變。

印度的這種作為和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三個笑話,或者說兩個寓言,一個是關於攻擊的,一個是關於防禦的,另外一個則是關於日常生活的。

第一個笑話,說的是一隻烏鴉看見一隻老鷹猛地從天空俯衝下去,抓住了地上的一隻小兔,帶著小兔飛上了天,烏鴉對老鷹的敏捷的身手很是羨慕,於是看見地面上一頭山羊時,烏鴉也猛地俯衝下去伸開爪子去抓山羊脊背,想學老鷹,把山羊活捉了帶回家吃,結果,卻把自己釘在了山羊背上逃不掉了。烏鴉沒有考慮過自己遠沒有老鷹的力氣,山羊無論如何比小兔要大的多、沉重的多,結果自不量力鬧了這個大笑話。

第二個笑話,是說野山羊天生膽子小,害怕自己在睡著時老虎、獅子、豹子、狼來吃自己,於是四處打聽防禦的高招,聽說海里的章魚是此中高手,於是去請教。

章魚得意洋洋地說「我在睡覺的時候,總是有兩隻觸手不停地擺動,一旦有危險,敵人靠近了,我就能感覺到,所以我就能迅速逃掉。」

野山羊覺得這個辦法好,於是回家照辦,結果卻發現這樣一來,他就得不停地擺動兩個前腿或者後腿,根本無法睡覺。

原來,章魚的神經系統跟哺乳動物的根本不一樣,所以他的高招野山羊也就根本學不來。

關於日常生活的笑話是,有一對笨裁縫母女,有一天一個顧客上門做衣服,指定要求袖子幅度要做的和裁縫家柱子一樣。裁縫女兒就問母親怎麼做,母親不耐煩地說「把袖子布套在柱子上縫!!」女兒這樣做了以後,母親就去縫棉被了。

不一會,袖子縫好了,可是套在柱子上取不下來,女兒沒有了辦法,去問母親,可是這位母親卻把自己縫到被子裡面去了,她在被裡子里惡聲惡氣地罵到「真是笨到家了!!要不是我出不來的話,看我怎麼收拾你!!」

母女倆的動靜被外面蓋廁所的丈夫聽見了,他想進屋來幫助妻子,可是砌磚牆時卻忘了留門口,結果自己把自己圍困在磚圈裡團團轉,一個勁地嘟囔「你娘倆真是笨透了!!」

這三個笑話看起來各自說明一個道理,放在本文中卻是一個體系的,綜合起來說明問題,因為考慮問題不周到,所以印度會在平時鬧第三個笑話,而在戰時鬧前兩個笑話。
只是現實不是笑話,真到那個時刻時可一點也不好玩了。事實上,對於印度來說,現就擺著一個眼前的嚴重問題,可是他們就是視而不見,那就是印度沒有擺正搞好國計民生和發展軍備的關係,盲目一味花大錢擴充軍備,最後可能導致國家不戰而自亂,軍備也沒有真正發揮什麼作用。

大家知道,但凡一件裝備研發、列裝,終其目的是要發揮作用的,就是說,置辦了就得用,不是放在那裡當擺設的,印度採購了那麼多軍事裝備,可是卻沒有考慮過這些東西都是需要現就能發揮作用的,而且武器裝備使用起來是構成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一運作起來是要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也就是說,相應的國家其他方面系統也要圍著它運轉起來,為它服務的,這又需要多少錢,如果發生在重大軍事行動、戰爭時期,那要花費的可就是金山銀山、米山面海了,印度似乎只考慮到了這些裝備買回來可以裝點門面嚇唬人,卻沒有考慮到這些洋裝備買回來以後要圍繞著它投入、牽扯這麼多,這是他們軍事、國家戰略上危險的第一個層面;

第二個,也是最危險的,現在還沒有直接表現出來的層面是,印度沒有用這筆錢改善國計民生,實在地改善廣大老百姓的醫療衛生、生活水平,從而時他們自覺自愿地實行控制生育,結果造成人口近乎無節制地增長,最終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童婚、早婚現象在印度是非常普遍、非常嚴重的,男孩女孩7、8歲就由家長做主定娃娃親結婚的比比皆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嚴重的現象:36歲的曾奶奶、外婆,24歲的外婆,12歲的母親三代人比賽著生孩子,而且每人每次還不一定只生一個。這樣的觸目驚心的人口擴張倍率不是簡單的幾何級數、代數級數能類比的了,雖然目前由於其低等種姓的順從性不造反,但是生存空間的日益緊張勢必造成異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英國科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做過關於動物種群生存空間和動物習性的試驗,原先一個大鐵籠子里關著10隻恆河猴,彼此能和睦相處,後來科學家逐漸往裡面增加猴子數量,這些猴子開始逐漸不安起來,最後,當猴子數量增加到100隻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這些原本溫和的恆河猴暴躁起來,彼此撕咬,科學家趕緊打開籠子分隔開她們,但還是有12隻猴子在撕咬中死掉了。研究發現,當本來夠10隻猴子充分活動的籠子空間裝了100隻猴子以後,猴子們彼此間互相吵鬧、干擾,以致於連起碼一刻的安靜都不可得,最終導致了猴群精神失常發生撕咬、打架。猴子是這樣,事實上,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需要一定的,屬於他自己的生存空間,一旦這個平衡空間遭到破壞,那麼再溫順的物種也無法和睦相處下去了,人當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控制人口不僅僅是關於糧食等資源的分配問題,還包括生存、活動空間這一幾乎不可壓縮的基本因素,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人口的無序、過快增長的話,那麼,人類發生此類自相殘殺的悲劇絕對不會比猴子好到哪裡去,遺憾的是,印度卻好象沒有看到這個迫在眉睫的現實的危險。

文章寫到這裡,我們除了要衷心感謝我國的系統工程理論創始人錢學森教授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外,更多的是,我們需要時刻反躬自省,世間的事情是普遍聯繫的,牽一髮動全身,所以我們在愛國、希望我們的軍隊強大的今天,我們也更需要全面、審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實在在地把我們自己的事情搞好,把我們的國防現代化搞上去。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沙發
關愛 發表於 2007-2-23 09:11 | 只看該作者
不錯,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