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大代表稱就業壓力從"4050"群體向"2030"延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2-10 0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tom.com  2007年01月29日 16時20分 中國青年報  
http://news.tom.com/2007-01-29/0035/30045376.html
2007年全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1月9日,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健指出,新成長勞動力已進入高峰期,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而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 中新社發 黃正勝 攝

「在教育上我們是存在問題的,現在光是培養白領,培養做上層建築的,其實我們還要培養一代有技能的、適應時代的勞動者。要是都擠著做上層建築,這肯定不


行。」今天中午,上海市人大代表甘維剛做客東方網和網友們聊天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甘維剛是上海市閘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對青年就業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一位大學生網友向甘維剛提問:「最近看到新聞說去年第四季度提供的就業崗位減少了很多,今年本科畢業生又會增加十幾萬人,這還叫我們怎麼找工作啊?」

而甘維剛卻覺得本科畢業生增加了十幾萬人並不是壞事情,因為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大學生。甘維剛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社會認識的偏差。他過去曾經從事過招聘工作,「製造業的工作大學生都不願意去」。甘維剛表示,在整個教育設計中,職業教育是落後的,「應該有更多的大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在上海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西部企業集團董事長董素銘表示,希望政府能夠關注教育的輿論方面的引導,尤其是要關注職業學校的結構,「現在包括我們這些人,教育孩子都是上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沒有一個說是要當藍領、技術工人。希望政府無論在政策上,還是在輿論上,能夠倡導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而厲翠蘭代表也在小組審議中表示,現在大學生畢業,首選是報考公務員,其次就是事業單位,「這對我們目前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的製造業帶來了影響」。

《2006~2007年:上海社會發展報告》主編、上海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盧漢龍表示,該研究發現,上海民眾的就業壓力已從「4050」群體向「2030」群體延伸,成為一個更具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亞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榮在上海「兩會」開幕前,和上海市政協委員、團上海市委學校部部長金梅一起對近2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提交了一份關於《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議案。調查顯示,「缺乏正規科學的就業技能與意識培養」和「社會上沒有正規的實習機構和監督制度」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最為突出。

張文榮分析,技能培訓不到位、實習猶如「走過場」、創業缺少多方支持、職業規劃被忽視、對現實社會缺少了解等五大因素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以創業促就業,也是人大代表們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提出的建議之一。

上海人大代表洪克敏是南京東路街道承興居委會主任,她的兒子本來在一個集團做得好好的,但後來要自己創業,而且現在做得也很好,還幫助了6個大學生就業。「很多企業家都是從小做起的,現在存在一些一創業就要做大的想法,但實際上,從小到大,工作經驗豐富了,資源也會越積累越多。」

甘維剛則表示,如果青年人有創業的願望,政府應該提供資金、場地以及創業導師等方面的支持。不過,他也強調,創業不是盲目的,是要有經濟能力的,是一種發展性的、拓展性的、效益性的創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周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