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7年國際安全五大趨勢

[複製鏈接]

1932

主題

2065

帖子

200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迷死佛陀 發表於 2007-1-17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五個趨勢交織作用,將使2007年的國際安全形勢更加複雜多變

  文/高祖貴

  進入新的一年,國際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局部動蕩的局面將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但日益複雜化已成趨勢。一些影響國際安全的重要因素仍將在2006年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併產生新的不確定性。

  大國合作與競爭交織發展

  一方面,美國在反恐、伊拉克重建、阿富汗重建、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的嚴重困擾下,仍將處於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對外戰略困局。中期選舉的民意公決和民主黨控制國會,迫使布希政府反思並調整對外政策。美國會適度收斂單邊主義,向多邊協調回歸,藉助大國合作的意願有所增強,以便緩解困境。其他大國為了維護國際環境的和平穩定,在與美國的合作中實現自身的利益,對美將繼續推行改善和發展關係的基本政策。

  在此背景下,合作仍將是大國關係的主導面。大國之間將繼續保持聯手應對挑戰、謀求共同發展的局面,以反恐、防擴散、全球能源安全等問題為導向的合作應能繼續深化。

  另一方面,布希政府雖然將適度調整對外政策,但維護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目標不會改變。這與其他大國之間存在根本性的戰略分歧,甚至可以說是結構性的矛盾。美國在「大中東」、「大中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的行動都帶有比較明顯的地緣戰略擴張意圖。而且美國已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表示,它在忙於反恐這個「當務之急」的同時,依然沒有忘記要加強防範中俄等「戰略十字路口國家」的崛起。

  因此,雖然美國對自身的擴張有所收斂,但其他大國對美國的疑慮卻難以根本緩解。大國之間的競爭將繼續發展,在地緣戰略、地區主導權和各自核心利益上仍有可能爆發衝突。美俄在獨聯體、中亞、外高加索等地區的地緣角力,歐美在反恐和中東政策方面的分歧,歐俄在能源、民主、人權等問題上的分歧,美日之間的相互戰略猜疑,都將繼續演化。

  地區熱點問題可能再度爆發危機

  在東北亞,朝鮮的地下核試驗已經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六方會談重啟,但能否逐步推動朝鮮完全「棄核」還是問題。而日本藉機重提「核武裝論」,頻頻衝擊日本現行的「無核三原則」,並積極推動修改「和平憲法」。1月9日,日本將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從「專守防衛」向「軍事大國」邁出關鍵一步。此外,日韓因獨島主權問題爆發衝突的可能性繼續存在。

  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俄羅斯和喬治亞在南奧塞梯、軍事基地、俄供天然氣價格等問題上的爭端沒有解決;吉爾吉斯斯坦憲改引發的權力鬥爭尚未完全結束;烏克蘭、喬治亞、摩爾多瓦、亞塞拜然建立非正式地區組織「古阿姆」,並升格為國際性的「古阿姆民主與發展組織」,如何自我定位以及如何處理與獨聯體的關係日顯緊迫。

  在南亞,阿富汗經濟發展遲滯,塔利班死灰復燃,面臨再次成為恐怖主義策源地的危險;尼泊爾動亂在國王還政之後趨於平息,七黨聯盟與「毛派」面臨共同執政的考驗;斯里蘭卡政府與反政府的泰米爾猛虎組織經過「有限內戰」之後,要實現持久和平相處需要作出更大努力。地處東南亞的泰國政變的影響尚存,高層和民眾中的不穩定因素繼續存在。

  在中東,雖然前總統薩達姆已經被送上絞刑架,但伊拉克各派之間的衝突仍在加劇,新一代伊斯蘭「聖戰」鬥士不斷湧現,將繼續刺激區域內的暴力與恐怖活動,成為中東乃至世界不穩定的重要根源之一;巴以和平進程要重新啟動,面臨重重困難;伊朗核問題繼續發展,並可能引發危機,推動中東核開發競賽。

  此外,非洲的索馬利亞、蘇丹等國的局勢發展繼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湯加、斐濟等國的政局依然不夠穩定。

  這些地區出現的不穩定甚至動蕩,有的是相關國家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發生的曲折,有的是因為外部因素介入尤其是美國打壓所激化,有的是相關國家內部政治、經濟、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這些問題儘管具體原因和表現各有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負面作用的影響。國際社會要想在2007年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減少不穩定因素,都需要從促使全球化進程朝更加公正平衡的方向發展,以及幫助它們從世界發展的邊緣地帶走向中心這個根本問題上著手。

  防擴散機制面臨核擴散

  首先是一些重要的《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約國不嚴格履行自己的條約義務。例如,美國堅持推行雙重標準,不僅自身加緊研製小型、實用化的核武器,還與拒絕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的印度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法國宣布可使用核武器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英國宣布要更新戰略核力量,以保持核威懾力。這些都嚴重衝擊了國際「不擴散體制」。

  其次是伊朗、朝鮮等國堅持搞核開發和擁核,致使東北亞、中東乃至全球爆發核軍備競賽的可能性增大。目前,具備核研製能力的國家可能接近40個。中東的沙特、阿聯酋、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六國已明確表達開發核能的意願,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東北亞的日本有關是否要「擁核」問題的討論仍在繼續。加上核不擴散機制原本存有缺陷,如有核國家與無核國家之間的歧視性待遇、缺乏有力的監督保障措施等;大國防擴散合作的可信度有所下降,這些因素都將使國際安全領域繼續圍繞核開發及其擴散的問題展開角力。

  如何構建新的防擴散機制可能成為今年國際安全領域的重要焦點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席巴拉迪主張通過國際社會或某幾個國家的合作來解決問題,對核技術水平和運營開放透明等方面可信任的國家放寬政策。對此,美國在加緊推行防擴散安全倡議的同時,仍以是否符合美國利益作為放寬限制的標準;俄羅斯提出國際社會統一掌握核原料的營銷,它與哈薩克最近已經提出了建立類似中心的倡議。種種跡象表明,國際社會圍繞核擴散問題的較量已經拉開序幕。

  反恐鬥爭呈戰略僵持態勢

  一方面,不少國家已經制定一系列反恐戰略和政策措施,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如美國2006年9月出台了《國家反恐戰略》,英、法兩國也先後通過新的《反恐法》。歐盟加強相關法制和國際情報合作,簽訂防止恐怖組織擴大規模的合作協議,通過旨在切斷恐怖資金來源的《反洗錢法》,以提高各國的預防和反應能力,增強民眾的反恐意識。俄羅斯新頒布的《反恐法》則允許國家武裝力量在全球範圍內使用「除核武器外的一切手段」從事反恐。

  但另一方面,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經過五年的不斷重組、重建,已逐步形成以南亞為「精神搖籃」、以伊拉克為實戰訓練基地、以歐美為滲透前沿的多中心活動網路,並有向歐美穆斯林社會內部、非洲和拉美等地拓展之勢,呈現「本土化+各自為戰」的特點。國際恐怖主義策劃實施重大恐怖襲擊的能力不減,仍將公共交通系統等作為「攻堅」目標,思維方式和襲擊手法已經超出反恐技術和策略的發展。這兩方面因素將使得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的鬥爭繼續處於戰略僵持狀態。

  此外,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反恐戰略繼續錯位,把反恐目標鎖定伊斯蘭極端主義,把反恐戰爭界定為民主對專制的價值觀之戰,這導致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鬥爭的意識形態色彩變得越來越濃厚。經過2006年「漫畫事件」、布希有關「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和「文明之戰」的講話、教皇的有關伊斯蘭暴力性特點的言論援引等諸多因素的刺激和催化,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正在朝著引發西方與伊斯蘭之間的文明衝突的方向發展,危險越來越大。

  這些新特點都將在今年繼續演化。國際社會也將繼續圍繞加強反恐合作和防止「文明衝突」爆發而努力。聯合國新任秘書長潘基文已經表示,將力爭在2007年制定《國際反恐公約》,可以想象,新規則和新機制的形成過程又將引來世界主要力量的激烈博弈。

  太空武器化速度加快

  美國在2006年通過新的《國家太空政策》,宣布將加緊研發太空戰鬥機,目的是要強化其在太空軍事化領域的技術壟斷地位,進而謀求在太空的霸權。這進一步刺激了其他大國的行動。

  俄羅斯繼續把航天業作為國家安全戰略重點之一,不斷加強其空基戰略遏制力量的建設。普京政府已經宣布撥款1800億美元,以便在2015年之前採購和研發包括航天力量在內的新型武器系統。這種政策的效果將在2007年及其後逐漸顯露。

  日本2006年已經為其全球情報系統發射了第三顆間諜衛星,計劃在2007年發射第四顆,2009年發射新型衛星以便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監控,並開始探討是否要取消禁止日本基於軍事目的開發太空的自我限制。

  歐盟在譴責美國搞太空武器化壟斷的同時,也加快著手啟動太空開發計劃並部署太空雷達衛星,為歐洲軍隊提供高解析度的圖片。這種競爭態勢將使太空武器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戰略所副所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