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政壇、智囊研究部門最近正瀰漫著一種擔心,即隨著美歐持續展開對哈薩克的外交行動,俄哈原本穩固的戰略夥伴關係是否會遭到動搖?
年初以來,原本平淡的美哈外交突然熱鬧起來,美國防部長、國務卿、能源部長等高官頻繁光顧哈首都阿斯塔納,美國務卿賴斯一改幾年來試圖推動哈民主改革的政策,讚揚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正領導這個國家走向政治、社會經濟現代化之路,並說「哈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可以信賴的夥伴」。而副總統切尼5月「恭維加拉攏」 式的訪問,以及納扎爾巴耶夫9月訪美更是將美哈關係推上了歷史最好時期。歐盟在不久以前還認為哈在西方價值觀的審視之下仍有不少「問題」,如今卻也迫不及待地拋出了「橄欖枝」。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認為:「在告誡哈必須繼續進行改革、走民主道路的同時,我們應看到哈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所取得的進步。」此間觀察家認為,美歐之所以向哈頻繁示好,其根本原因在於能源、反恐以及地緣政治方面對哈薩克的迫切需要。
首先,在有「黑金之海」美譽的裏海地區,哈的地位舉足輕重,豐富的能源儲量成為哈被美歐青睞的首因。哈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2005年,哈石油產量6500萬噸,出口約5000萬噸。預計,到2015年哈石油的年開採量將達到1.5億噸。隨著石油、天然氣進口需求不斷增加,歐盟將目光投向哈薩克,意在繞開俄羅斯油氣管網從哈進口更多能源。今年7月,美國積極支持的從亞塞拜然裏海港口到土耳其東南港口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線正式開通,但其5000萬噸的輸送能力遠未飽和。在美、歐外交斡旋下,哈同意今年從阿克套油田勻出300萬噸石油給「巴傑線」, 遠期目標年供應量將達到1000萬─1500萬噸。
其次,美國的「反恐戰爭」需要中亞大國哈薩克的配合。美髮動「阿富汗戰爭」時,納扎爾巴耶夫曾允許北約軍機過境飛行。烏茲別克因「安集延事件」將美軍基地「請」出本國領土后,美國首選替代性方案就是哈。
此外,美國要實現「大中亞戰略」,缺少了哈的配合幾乎沒有任何成功希望。同時,美企圖將哈變成打入「上合」組織的一根楔子。
總之,無論是歐盟的「能源優先」還是美國能源、反恐、地緣政治並重,兩者對哈外交觸動最深的都是俄羅斯利益。而普京總統也不甘落後,今年與納扎爾巴耶夫見面數高達10次。俄輿論指出,大國在哈展開的是一場「零和遊戲」,不可能真正實現共贏。
無疑,此種「萬方來朝」的局面對哈最為有利,通過維持某種「微妙的平衡」,哈初步實現了「有實力的重要地區大國」目標。2005年,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收穫頗多,不僅以獨聯體元首理事會主席身份出席了八國集團「聖彼得堡峰會」,而且還成功主辦了「亞信會議」。 (記者韓顯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