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學習韓國的什麼?

[複製鏈接]

16

主題

284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yee 發表於 2006-12-16 1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人學習外國的熱情和氣度,其實一點不輸給日本人,只是有時候學得不對路而已。我們不但學習歐美蘇、日韓澳,連對以色列、伊拉克、烏拉圭、肯亞,都是以滄海不捐細流的心態,隨時準備取經求寶的。例如近年來在韓流衝擊下吧,我們就不但要向韓國學習當面點頭哈腰背後下毒放箭的儒教,而且還要向韓國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了。
    12月13日夜間,我搬出一摞書來,應張帆教授之託,幫他考證一個年號。他的朋友近日收得一尊韓國銅佛,上書「延嘉七年」,非漢非蒙非滿,不知何謂也。我弄到半夜,終於考證出,「延嘉」乃韓國古代「三國時期」的高句麗國的年號,相當於南北朝梁朝的中葉,延嘉元年為公元531年,即梁朝「中大通」三年,亦即北魏的「普泰」元年和當年改元的「中興」元年。如此,韓國的「延嘉七年」所制的銅佛像,其年應為公元537年,即梁朝「大同」三年,東魏的「天平」四年,西魏的「大統」三年。因為此前中國學者和韓國學者都不熟悉古代朝鮮半島政權的年號情況,所以多數人搞不清楚這個「延嘉」是怎麼回事。韓國學者則欣喜地以此為證據,認為古代的韓國,就是跟中國平起平坐的「獨立主權國家」了。
    我任教韓國時,曾在舊書店買到一本《三國史記原文》,講的是朝鮮半島「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今天的韓國青年人已經讀不懂了,因為都是用漢語古文寫的,所以叫做「原文」。我在韓國時,從本紀、年表,到雜誌、列傳,細細研讀了一遍,因此到處向韓國朋友炫耀韓國歷史掌故,使得他們有的更喜歡我,有的則開始冷淡我。今天反省一下,是我做得不對,弄斧走錯門啦。
    參考這本書的年表以及中國史書,知道梁朝的中大通三年,即公元531年,高句麗的安臧王薨,其弟安原王寶延即位,是為安原王的「元年」。但是韓國古代的史書沒有寫明他們的年號,因為一般情況下,韓國古代使用中國中央政權的年號,如新羅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始行中國正朔」。後期的高麗和朝鮮更是直接奉中國年號。韓國古代的統治者只能稱王,要經過中國朝廷冊封,必須向中央政權朝貢。今天的韓國學者和導遊故意含糊這一點,稱韓國「皇帝」、「皇宮」、「皇后」云云,都是歪曲歷史的。中國皇帝對韓國國王自稱「朕」,雙方是君臣關係,如隋高祖賜書責備高句麗的平原王,說他「雖稱藩附,誠節未盡」,還說只要改正錯誤,「即是朕之良臣」,「殷勤曉示,許王自新」。這是韓國古代學者寫得明明白白而現在的學者想極力抹煞的。
    韓國古代一般一個國王使用一個年號,中途改元比較少見。而且史書中寫得模糊,彷彿兩套年號一明一暗似的,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朝貢心態」。即以高句麗來說吧,所有的本紀中都沒有標列年號,就是一個王薨了一個王即位這樣的按照順序寫下來。安臧王被梁高祖封為「寧東將軍都督營平二州諸事高句麗王」,「賜王衣冠劍佩」。但當時中國是南北朝,安臧王的使者從南方的梁朝回去,在海上被魏國抓住,送到洛陽,北魏孝明帝又封安臧王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慰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所以,高句麗同時向南北兩個皇帝朝貢。安原王四年,東魏還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此時高句麗首都為平壤。
    《三國史記》中,標明使用過自己的年號的只有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則都沒有,所以,「延嘉」之類,按照封建帝王的觀點看來,其實都屬於私自僭越的紀年,相當於陳良宇同志擅自規定上海的2006年為「良宇元年」。當寫到新羅改奉大唐年號后,作者金富軾特別「論曰」了一段,說「偏邦小國,臣屬天子之邦也,固不可以私名年……自稱年號,惑矣」,現在奉行了唐號,「可謂過而能改者矣。」
    現在韓國的某些學者大力推行「去中國化」和對中國的妖魔化,極力否定和貶低中國古代對韓國的影響,甚至把高句麗說成是當時的「世界大國」,是當時反對「中國霸權」的急先鋒,這種解讀歷史的思路很像當年的「批林批孔」運動。我在韓國時看過一個電視連續專題片,字幕里有很多漢字,講元朝皇帝有一個朝鮮妃子,如何用她的魅力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由韓國最著名的主持人解說,氣勢恢弘,激昂磅礴,讓人哭笑不得。韓國學者跟日本學者一樣,極力反對中國學者的愛國心,極力瓦解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可是他們自己乾的是什麼呢?不但把孔子老子研究成韓國人,四大發明也已經有兩個研究成韓國的了。中醫叫「韓醫」,是世界上最科學的醫道,大米、火炕、射箭、房中術,都是韓國人發明的,剩下的就是哪天證明漢字和圍棋也是韓國人創造的了。中國民眾一窩蜂地被韓流徵服,認為韓國女人最漂亮,韓國男人最男人,韓國人天天吃燒烤,韓國人最懂禮貌,韓國真正繼承了儒家傳統,等等。沒有人知道韓國天天在滲透延邊,鼓動東北的朝鮮族獨立,而朝鮮族同胞千辛萬苦跑到韓國去打工,得到的卻是屈辱的歧視和殘酷的剝削。
    古代的韓國人確實是很儒家的,對待歷史和現實都按照所信奉的歷史觀,老老實實地秉直書寫。隨便翻開一頁「新羅本紀」,就可看到這樣的字句:
    「冬十月,遣使大唐朝貢」;
    「三月,唐高祖降使,冊王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
    「遣使大唐朝貢,訟高句麗塞路,使不得朝」;
    「秋七月,遣使大唐,獻美女二人,魏徵以為不宜受。上喜曰,彼林邑獻鸚鵡,猶言苦寒,思歸其國,況二女遠別親戚乎?付使者歸之」;
    「春正月,王薨……唐太宗詔贈左光祿大夫。」
    這裡每個動詞的使用,都極為合乎史傳規範。降使冊封,是對藩屬國的禮儀。訟,是向中央政府告狀,告高句麗自己享受朝貢帶來的貿易便利和賞賜,卻不許鄰居有奶同吃。獻美女,也是郡國對朝廷的忠心表示,而且稱唐太宗為「上」,這是對天子的稱呼。書中對新羅國王則僅稱「王」,相當於二十四史中的「世家」級別,如「逼令王自盡,強淫王妃,縱其下亂其妃妾」等。新羅的國王「薨」掉了,唐太宗追贈他為「左光祿大夫」,一個副總理級別的待遇。白紙黑字,情理昭昭。
    而自從帝國主義列強撕裂了東亞,把溫情脈脈的古代朝貢體制變為弱肉強食的殖民體制后,就給東亞人民留下了叢林法則的後遺症。不說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了,一說就俗,單說說我們唇齒相依的朝鮮半島吧。當代半島南北的很多知識精英,擁有一個三步曲的共同夢想。第一個夢想是南北統一,建立一個21世紀的「大高句麗」國,七八千萬人口,再生點就是一億,南方發達的信息技術,再加上北方英勇的人民軍跟核武器,「試問東亞誰能敵?」第二個夢想是收回中國東北,因為據說那是他們的故鄉,凡是祖宗呆過的地方就是子孫的國土。多年前,我的一位朝鮮人民軍的朋友跟我喝酒後就告訴我,中朝邊界應該是萬里長城!真讓我大開眼界。第三個夢想是什麼?告訴大家,韓國的右派大報《朝鮮日報》已經透露了:當年高句麗在公元4世紀打敗了前燕王朝後,其統治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市和河北省……知道滾滾韓流的背後涌動的是什麼了吧。
    不過,人家這樣想,自有人家的道理,也自有人家的志氣。我們作為喜歡胸懷天下、熱愛取經求寶的中國人,還是要克己復禮,學習韓國。學習什麼呢,首先應該學習的是人家那種百折不回的鐵石一般的愛國心,還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二百努力的拚搏精神吧。

  




 



                                                              轉載於:東博書院——孔慶東的博客
                                                              在此向我最尊敬的擁有歷史和民族責任感的
                                                              孔慶東老師致敬!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沙發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6-12-17 02:57 | 只看該作者
"曾在舊書店買到一本《三國史記原文》,講的是朝鮮半島「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今天的韓國青年人已經讀不懂了,因為都是用漢語古文寫的,所以叫做「原文」。"。百年之後,只識簡體字的中國青年人,拾到一本繁體千字文或唐詩三百首情況也是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06-12-17 11:4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eyee 於 2006-12-16 16:50 發表
不過,人家這樣想,自有人家的道理,也自有人家的志氣。我們作為喜歡胸懷天下、熱愛取經求寶的中國人,還是要克己復禮,學習韓國。學習什麼呢,首先應該學習的是人家那種百折不回的鐵石一般的愛國心,還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二百努力的拚搏精神吧。
講得好!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6

帖子

101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8
4
steveyong 發表於 2006-12-21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9

主題

1338

帖子

38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4
5
lyping 發表於 2006-12-21 14:56 | 只看該作者
孔慶東老師是孔子的後代, 也是韓國人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