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思 -婚姻是什麼

[複製鏈接]

0

主題

4

帖子

5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ingyu 發表於 2006-11-14 0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評   婚姻是什麼?中國式婚姻——一個畸形的胎兒

那麼,你說了這麼多,在已婚家庭中,孩子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一旦離婚,孩子的歸宿究竟在哪裡?如果真有慈愛的偉大的女性和母性的話,還會有離婚嗎?還會有屢屢發生的孩子受繼母虐待的事情嗎?男人也是人,如果他真正找了一位偉大而且慈愛的女性作了妻子,他還可能離婚嗎?男人又不是動物!!!我告訴你,他們很脆弱,像孩子。
你這是為離婚的人尋找借口。任何人都可以為他們所做的事尋找借口,包括妓女以及嫖客,更別說那些為了尋求自己幸福的男女。視家庭孩子前途為第一的人是不可能想這麼複雜的。

等到你老的動不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言論的幼稚。

婚姻首先應該是倆個負責任的同志的結合,其次是相濡以沫,相互幫助進步的朋友,然後才是愛情的延續的愛人。

另外,我想問問,什麼是知己?

附 婚姻是什麼?中國式婚姻——一個畸形的胎兒
本文由 蝸牛的家 在 2006-10-30 13:53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關於婚姻,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中,在文章里,在電影上,見多了婚前恩恩愛愛、卿卿我我,也見多了各種婚姻的不幸和分飛的結局。為找出這些答案,看過很多有關的書籍,思考過很多。冷靜思考以後,才發現婚姻的形成竟有很多的無奈,這種無奈也註定了悲劇的發生。

  當人們追求浪漫的愛情時,往往有人指責這是不現實的。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們的婚姻實際上太現實了。在周圍很多婚姻的形成條件中,相貌、家庭、地位、收入、學歷等等佔了很大部分。這部分對婚姻的延續到底有多大作用呢?都知道現在的社會變化很快,人的需求也逐步提高,雙方的相貌會逐步衰老,原來的家庭結構和內容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地位的變化可能會更大,原來地位不錯的隨時間可能重新定位,而失去優勢;收入就更不用說了,在財富分配調整頻率加快的今天,財富本身最難以預料;學歷問題也無所謂的,也可能本人學歷很低的原因,從來不對很多學歷高的人抱有修養高的幻想。以上種種,當初促成婚姻的一些條件發生了變化,而且隨兩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性格上的或其他方面的缺點也逐步暴露出來,而且由於性格的原因,雙方可能難以包容,於是這種婚姻就變得令人難以忍受。這種所謂現實的婚姻太多了,我認為這反而是不現實的。孤獨的單身,總是比痛苦的婚姻來得好些。要是兩個人在一起覺得更憋屈了,不如自個待著的好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以來的道理,但被倫理道德所引用,生理上的感情上的因素被忽略了,這是很有害的。年齡到了婚齡而不結婚,會受到很多人的指責,這是很常見的,因此家長和個人便極力促成一門面子上說的過去的婚事,期間往往把感情忽略了。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雙方的感情是不是已經到了建立婚姻的程度。不可否認,結婚後感情也會變化的,但感情是建立婚姻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其他任何所謂的現實的條件所能代替的。十年前左右,我曾經在某一公眾場合斷言,今後中國的離婚率將越來越高,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不幸的是真的應驗了。記得當時有的女同事用「你真恐怖」的言詞來說我,我只是舉出了上面的理由。

  婚姻的形成條件太不現實,那麼維繫婚姻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仍然會有很麻木很冷淡的婚姻在延續?我想更多的是責任和道德,主要是道德方面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非常非常愛面子的,所謂面子無處不在,違背了道德就等於沒面子,沒了面子就會受到歧視等等,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而道德又是什麼樣子?尼採的關於道德論點也許能給出一些另一種啟發。原話是記不得了,尼採好象認為道德只是極少數的強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強加到別人身上的,也是絕大多數弱者為了保護自己而認同的一種行為準則。這種準則也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從近幾年的變化中可以看得出來。話可能說遠了點,回過頭來看婚姻有關的道德,我想也是有這種成分的。過去中國是小農經濟,大多數非常貧困,成家立業不容易,維持婚姻就成了一種道德上的東西,並由此演變出婚姻的責任等等,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於是,離婚成了偏離道德的一種行為,而被人所不齒。尤其是對破壞婚姻的責任者,更是被人看不起的。當時的離婚對女人們非常不公平,離婚後的女人難有抬起頭來的,這種情況現在依然存在。為了這種維持面子,不至於收到歧視,很多人寧願維持沒有感情的婚姻,也不願意去打破。

  有人是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這也正確,誰不疼愛自己的骨肉?婚姻破裂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也會受到周圍人的歧視,也是所謂道德問題,父母們也很放心不下的。另外,孩子的歸屬也是個問題,都知道母愛偉大,但我一直認為我們所推崇的母愛的偉大性值得懷疑,很多母愛是很狹隘的。曾經在貼子上我發表過自己的言論,愛人類,愛別人的孩子才是最偉大的母愛。我們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過多宣揚「慈母手中線」的意義了。也就可以想象很多孩子在父母離婚後受到虐待的事實,出於這種原因,很多人也難以做出離婚的決定。

  很長時間以來,總感覺我們的很多婚姻從開始就在道德的籠罩下,受著道德的庇護而產生和維持著。自古以來,在我們的國度里,人作為社會中的個體,被過多強調了「社會人」的成分,個人的情感和個性一直被壓抑並被忽略。從這點出發,真正浪漫的愛情是很少見的,只能是人們心底嚮往的一種奢侈品,但人們一直這樣嚮往,也僅僅是嚮往,很少有人敢於真正去把握和擁有浪漫的愛情。「我愛你」這樣一句發自內心的話,在我們的周圍竟然很少有人在當面說的出口,除了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差異之外,其中是否包含了不敢真愛、懷疑真愛的成分就很難說了。

  婚姻到底是什麼?說了這麼多,應該給自己一個答案了,僅僅是給自己的。目前的很多婚姻就象一個交易,諸多條件達成后的交易,在道德的原則下,年齡、學歷、家庭、地位、收入、相貌、職業等等條件,再摻雜了一些生理和感情的成分,是一個典型的很鬆散的混合物。在過去的所謂道德約束下,婚姻是難以打破的。今後的婚姻會怎麼樣?應該看到,隨時間的延伸,我們的生活和文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很關鍵的調整時期。人的自我意識不斷被開發出來,很多人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情感、思想,來自與外界的壓力(道德等)對人的影響正在減弱,如果說目前人們對待婚姻有些無可奈何的話,我想今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然變化的過程是緩慢的,但已經有加快的趨勢。如何對待當前的婚姻?我個人認為,在目前的環境下,夫妻雙方多一些包容,維持下去,也只能這樣了,就象一個畸形的嬰兒,既然已經落地,那就應該好好撫養,否則對雙方傷害更深,但不排除離婚的結果。
婚姻中若是已無感情而言,成了僵化的殼,就須打破這個殼走出來,維持下去,徒自耗費生命,雖然現代社會對離婚的女人有歧視,但畢竟社會在一天天改變,人們的看法也會逐步改變.我喜歡王菲勇於打破不幸的婚姻軀殼,追求人生的幸福與愛情,這也是一個女人應該有的追求.
我們已經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延伸(愛人),是兩個靈魂找到同行者(同志),是精神的溝通和安慰(知己)。
沙發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11-16 20:41 | 只看該作者
婚姻只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吧,到了有一天,當階級也有可能消滅的時候,婚姻,又會在哪裡?

人類需要婚姻,是因為人類深知自己的弱點:反覆無常,無法從一而終,所以,用一種契約的形式來約束人類自己,同時,也給婚姻中的雙方以一定的安全感;再有,婚姻還起著要求男人女人共同撫育後代,傳宗接代的作用。

這說明,人類實際上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需要婚姻的,如果這世上的男男女女就象吃了「忠貞葯」一樣對彼此忠貞不渝,那婚姻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而且,並不是幼稚才會認為婚姻是一種畸形的產物,我覺得,恰恰是對婚姻有一定了解,同時又是有一定責任感的人才會去思考——婚姻,應該是什麼?

婚姻既然是一種契約,那麼,遵守我們共同的契約是做為一個現代文明社會的人最起碼的舉動,但我們也同時可以清楚的看到,情感是並不一定能遵守這個契約的,它的產生是不受約束的,甚至,它會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你越抵制,它越頑強……

一旦產生了婚姻以外的情感,那麼,這時候的婚姻契約就起作用了,它可以在情感產生的時刻提醒和約束你,一個有責任感,遵從諾言的人會接受這種約束,而沒有責任感的人則並沒有遵守契約的約定,對於中國人來說,長期以來,更強調的是道德的約束,而並不是婚姻的法律約束,但是,道德的力量只能是一種心靈上的譴責,而並沒有實質的約束作用,在現在道德可能淪喪的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僅僅依靠道德了,所以,婚姻的法律約束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除非人類可以克服自身弱點,或者可以完全依靠道德,否則,婚姻不可能消亡……

至於孩子,記得以前在婚家有一個貼子探討過:如果孩子都能由社會來撫養,由社會統一管理,而繞開父母的監護作用,那婚姻中唯一可能無辜的受害者則不再存在,婚姻的另一個作用又沒有了(我之所以認為只有孩子才是唯一完全無辜的受害者,是認為,無論婚姻是因為什麼受到破壞,雙方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責任,完全無辜的妻子或丈夫是不存在的)。

而以上這些可能在現時代既然是無法實現的,婚姻就必然存在,但,我並不覺得是愛情需要婚姻,而是不愛的時候,才需要婚姻……

也許這是太過於偏激,但我們想想自己就可以知道了:誰會在熱戀時,想到愛人的背叛,誰又會在熱戀時背叛愛人,沒有背叛,就不需要契約的存在,不需要契約,又何必用一個婚姻讓兩個本就熱戀中,希望分分秒秒都在一起的人拴在一起……

婚姻是一種保障,保障在她(他)不愛你的時候,能有一種力量讓彼此依然可以相扶相持下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